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会计 >> 会计师 >谈高职会计“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理由

谈高职会计“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35097 浏览:1526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本着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会计专业办学活力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思路,强化会计专业改革力度。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应用人才,就必须创新“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满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运转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所需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融入行业、企业要素与职业要素, 强化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内涵建设,有效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使学生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实现“德能识”共育之目标。为“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
关键词:岗证课融通 德能识共育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近年来,各所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的主体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素质,蓄内涵” ,据此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也都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会计专业办学活力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思路。但如何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如何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却成了制约会计专业改革的瓶颈。 创新“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求解决培养技能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理由及人才培养质量理由。也是会计专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是以会计[U1]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以及会计主管岗位的工作要求为基准,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ERP应用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实现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岗位知识共育的目标。见下图:
“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二、“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转设想

按照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为有效实施“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将三年制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通过基本素质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职业道德与修养、职业操守规范以及企业文化等职业素质、会计核算基本能力。通过学期初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职业认知实习,专业入门介绍、企业体验,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即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第二阶段:即学生入学的第二、三、四学期)[U2],利用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会计工作环境,完成《初级会计实务[U3]》《会计电算化操作》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会计岗位核算能力及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能力。
第三阶段:即学生入学的第五、六学期,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的会计业务,完成《会计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程学习与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前状况的分析

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前状况来看,大都把重点放在强化校内实训室硬件的建设上,或者是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建设上,却忽视了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因此显现出以下不足:
1. 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有名无实或功能单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岗证课融通意识不强

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配置,但其仿真程度却是良莠不齐。虽然有些院校表面上具有企业仿真性,但也只是表象而已,其内置功能较单一,所谓的仿真企业也只是能够从事简单的工业企[U4]业的会计核算,或者是出纳岗位、会计主管岗位涉及到的若干笔会计核算程序上的内容操作。那些摆放在实训室桌面上的“
岗位” 牌位[U5]也只是个“牌位”,被束之高阁并没有实质性的实训内容。还有的高职院校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为了追求其他利益,才建立了“硬件上看很是过得去”的相应的会计实训室。一部分院校经费短缺成为理由,而使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企业[U6]变为现实。实际上,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这种有名无实或功能单一本就“先天不足”,怎能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追其缘由,笔者认为就是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岗证课融通意识不强,制约了会计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建设。

2.会计软件应用与手工记账“泾渭分明”达不到“德能识”共育之目标

目前,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虽被称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多功能会计模拟实训室,也[U7]只是都在一个“功能齐全的实训室”而已,[U8]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是被分成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两个独立的部分。通常手工模拟实践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是模仿生产企业一个月的日常业务,手工完成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通过开设《会计电算化》[U9]课程借助于电脑、利用诸如用友软件[U10]等会计软件来模仿生产企业的会计业务操作。一般来讲,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并不是一个老师,也不是一套教学资源,学生实践不具有选择性,只能根据老师事先给定的生产企业资料完成以供产销为主的生产企业模拟操作。这样的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相互独立,互不关联,非常影响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追其缘由,笔者认为就是会计实践性教学中没有“德能识”共育的明确目标。制约了会计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建设。

3.校外实训基地只是注重规模[U11]建设,却忽视了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

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大都是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和哪些哪些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使之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并且强调签约企业达到××家等等。却忽视了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人满为患”的中国,企业并不需要除了本企业自己配置的会计人员之外的“会计帮手”。他们自认为没有义务为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怎么写作。因此不愿意接受学生来自己岗位上实习。一是不愿自找麻烦;二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三是一些单位自身会计工作就不够规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理由,更不愿意将其“秘密”暴露给外人;四是会计工作前后紧密关联,会计人员不放心由学生来实际操作。校外会计实训基地举步维艰,学生实习机会寥寥。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理由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合产学一体化,都适合进行校企合作,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则很难找到合适的校企合作单位。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也就越显困难。况且只注重规模[U12]建设,忽视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更无意[U13]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以及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探索符合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特色的,以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为基准,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ERP应用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实现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岗位知识共育为终端目标的“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当务之急和核心任务。

(二)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1.增强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岗证课融通”意识,强化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内涵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应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兼顾毕业生就业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U14],就业岗位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以及内部审计等。课程体系首先要充分体现“以岗定课”,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也要突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融通并兼顾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校内实训室是一个会计主体单位的“缩影”。前已述及,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有名无实或功能单一,那就应把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为人类学习和生活创造出一个在功能上、空间上及时间上的交互环境,也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创新带来了机遇。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多媒体播放功能齐全仿真性较高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个“工厂” 一个“商厦”一个“房地产公司”一个“酒店”一个一个的会计主体单位“搬运”到校内实训室里来。学生进入实训室就走进了“工厂”、走进了“ 商厦”、走进了“ 房地产公司”、走进了“ 酒店”。他们在这里“感受企业环境”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认知企业的过程,当然要包括认知会计工作过程。再进一步讲,学生在各个“企业”知晓了会计的岗位有哪些,明确了哪一会计岗位需要哪门课程的知识,为晋升到某一会计岗位需要什么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多媒体实训室建设重点是多媒体实训资源的建设。也就是说如何利用多媒体实训资源展现一个“工厂”的内涵。而且实训室里不能只有一家“企业”,即[U15]有“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也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等多种类型。学生想走进哪家“企业”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性。另外,利用多媒体实训资源展现一个“工厂”时,必须从“工厂”的设立、资金筹备、资金运用,企业营业直至各岗位的设立,各部门各岗位的运转,要融入各部门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介绍几个会计岗位”。前述多功能多媒体校内实训室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前提。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实现“德能识”共育之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应建立一个仿真企业会计机构“分岗位、分流程”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这种实训室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在这里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但是,它不能只是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功能齐全的实训室”,一个供外人参观的场地;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德能识”共育之目标。
(1)完备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即:能满足学生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并行需要的完整的仿真企业会计资料。完备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至少[U16]包括仿真制造企业、仿真流通企业、仿真房地产公司和仿真酒店、运输业的会计资料,各种会计资料中要包涵学生获取从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一切素材。学生实践时,不是老师事先给定而是学生根据将来就业意向,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一套仿真企业会计资料,可以把从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和会计软件同时进行操作。通过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相互关联,并行操作,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操作中存在的理由。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彰显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2)仿真企业会计机构“分岗位、分流程”。即:设立“仿真企业会计机构”, 分为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以及会计主管等岗位,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增加企业注册、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纳税申报等实训流程;兼顾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审计等流程。将会计综合实训内容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延伸至内部制约。 只有这样,在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德能识”共育之最终目标。

3. 请进来,走出去,有效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

在会计主体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中,有些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策略与学校的实训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实训室中接触到的“仿真企业”毕竟是经过了加工。为此,我们可以“请进来”即:聘请资深行业、企业专家等,如企业财务总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会计专题讲座;聘请工业企业的会计主管,大型百货商店的财务科长,进校内实训室,[U17]请他们有针对性地介绍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会计工作环境、会计实际工作与校内实训内容上的差异及其会计处理策略、会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等;另外,校内实训室的实训指导教师应来自于企业,由企业具有会计丰富经验的会计工作者作实训指导教师。[U18]通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规模[U19]的建设,保证“请进来”的实践指导人员质量。为了有效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还要让学生“走出去”。“走出去”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带领学生分期分批地到校外实训基地实地参观,听取公司[U20]的情况介绍,参观企业的工艺流程、会计处理程序及账簿。请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一些具体操作技术的示范和讲授,如凭证的装订、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U21]。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至于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还应在校内“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理由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仿真企业会计机构”的实训室完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是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应当不断改革和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成为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增强学生对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 ,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马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2,(9).
[2]周美容.浅谈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践教学[J].经济师,2010,(2).
[3]张永欣.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河北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有奖征文2009,(11).
注释:
[U1]删除
[U2]删除
[U3]财务会计
[U4]制造
[U5]牌子
[U6]企业业务
[U7]其实
[U8];
[U9]《会计信息化》[U9]、《财务软件》
[U10]用友教学软件
[U11]数量规模
[U12]数量规模
[U13]益
[U14]各种社会组织的会计岗位群
[U15]应既
[U16]至少应
[U17]聘请资深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等,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会计专题讲座;担任教师,进校内实训室。
[U18]删除
[U19]数量规模
[U20]企业
[U21]删除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