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化妆专业 >试议让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

试议让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

收藏本文 2024-01-13 点赞:11098 浏览:454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门艺术。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通知识的新旧领域,加速旧技能的迁移,新技能的形成,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首当其冲而又不可回避的理由。

一、导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成功的导课,首先取决于完满的导课设计,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下列几点基本要求。
1、导课设计要注意迁移性。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等是决定新知识、新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共同因素越多,清晰度越大,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的可利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胜任力和积极性。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迁移性,既要强化正迁移,又要防止负迁移,提高学生学习的胜任力和迁移能力,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的保持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2、导课设计要注意启发性。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教师才给于开导,教师“举一”,学生“反三”。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教学时, 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启发,但首先要有启发性的情境。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千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因此,导课设计要有启发性,要创设一定程度的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即从旧知到新知的理由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坡度,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 “悱”状态,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
3、导课设计要注意多变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即使采用不一般的导课策略, 如果长期一成不变,也将使学生久而生厌,而只有教法多变,才能使学生兴趣常在。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多变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的导课策略。
4、导课设计要注意针对性。导课似架设在“旧知”与“新知”这两个“桥墩”上的一座“桥梁”,又似铺筑在“旧知”与“新知”间的一个“阶梯”。这架桥筑阶的目的是接通“旧知”与“新知”领域,使学生迅速地跨进一个新知的境界。因此,导课设计要有针对 性,必须扎根在学生基础、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之上,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教材、不同时间,选择适当的策略。
5、导课设计要注意趣味性。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古人说:“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这就是说,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学习就没有什么成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也只有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有趣味性,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为以“苦”为“乐”的“志趣”。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趣味性,力求以新奇的形式出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喜欢学习的倾向,产生求知的,成为求知的动力。
6、导课设计有时要注意新颖性。新颖且具有创新的事物是每个学生希望得到的,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愿望驱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造性的设计出一些新颖的事物,将其引入到导课设计中去。哪如何才能想出新事物来呢?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来设计导课,例如,在教学除法试商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先让学生学会如下题该如何解答〔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如:( )×5<31 , 6×()<55 〕,这些题该如何呈现给学生呢?这也就是我们该设计的地方,该创新的地方。就我而言,采用做课件的形式将这些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设计成闯关的形式,做成各种各样的门,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大门就自动打开,算创过一关。这样设计后,学生会积极参与的活动中来,将他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

二、导课策略的常见形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节课的导课策略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有其常见的形式。
1、谈话型导入式。谈话型导课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的语言特点,用充满或富有 启发性的一段评议或一种理由情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情感,启发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心理状态。 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例如, 教学“年、月、日”一课,可编拟导言导入新课:“一本日历,过了一天撕下一页,一天也就是一日。(板书:日)如果 1 月 1 日开始,到撕下 1 月 31 日这一 页,要经过多少时间?(生答后,板书:月)一本日历,到撕下最后一页,要经 过多少时间?(生答后,板书:年)”谈话结束后,揭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 进入新课的学习。
2、事例型导入式。利用生活常见事例(或故事)唤起学生注意,然后在事例中设疑引 入。如教学第十一册 98 页例 10:“一段公路长 30 千米。甲队单独修 10 天完成,乙队单独修 15 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待学生用以 前所学的知识列出 30÷ (30÷10+30÷15) 为了让学生理解单位 “1”, 我这样导入下一部分内容。“昨天有一位同学拿着这道题去考老师,可是他把这道题中的 30 千米这个条件去掉了,但老师很快地把题解答了, 结果完全相符。里面有什么决窍呢?”学生互相猜测着,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3、改错型导入式。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某部分易忽略的知识, 故意设置不符合实际的 答案加深学生印象。在教学小数四舍五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一位同学在解 “一位同学到菜场写青菜 49.2 千克,每千克价钱是 0.92 元, 付菜款查重?”解题时,得出的答案是 4

5.264 元,被老师打错了,请同学们看看错在哪儿?

4、疑问型导入式。直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理由让学生去解决,然后产生疑问,此时可适时让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抓着契机导入。如教学分数作用时,我让学生吃苹果“4 个同 学吃 3 个苹果,每人得几个?”学生嘀咕着一个也得不到,有的说拿刀 来划:怎样吃呢?本节课我们利用数学知识——分数来解决。
5、提示主题型导入式。直接点题,直接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如小数乘法简便运算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已学了整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现在我们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看看它与整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是否相同。
6、探究型导入式。这种策略在已学过知识的基础上从另一角度进行探究,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如学习反比例关系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正比例关系中,相关联的量是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但比值不变。那么,我们来研 究一下一个扩大另一个缩小(或一个缩小另一个扩大)又会是什么情况 呢?这样,学生会沿着这条设定的思维路线走下去。
7、类推联系型导入式。是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导课,在求梯形面积时,可这样导:同学们学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你能利用类似的策略把梯形面积推导出来吗?这样,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理由。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导课艺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使用哪种手段导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看成一种艺术,我想:教学目标就不难达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