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试述网络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试述网络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6814 浏览:221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时代已经来临,这一时代的来临正悄然转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群体。网络文化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认知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策略,合理发挥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教育引导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适应时代要求,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文化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策略
文化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同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当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文化也不可避开地会随之发生变化。网络文化的产生,源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领域和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成为21世纪的主要时代标志,正在激烈地冲击和改善人们现有的生活。作为一种必定的趋势和潮流,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创新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理论内涵及特征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依附于网络技术及其信息化程序的普及情况,因此网络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有其自己的特征。

(一)开放性

互联网为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融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介为一体的巨型信息库,全球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链接,便捷、快速、高效、免费地获取各种信息。这种网络信息化环境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限制。网络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已经将传统单一的文化内部交流与传播发展为外在的跨化交流与传播,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二)多元融合性

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递的文化信息的异步传输与交互沟通使得人们能够更从容、便捷地选择和吸纳更多信息,人们在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和互动的同时,也因为兴趣、爱好和需要的不同而分化。这种分化体现在网络用户的价值观、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等方面存在不小差异。网络信息化时代是无限制、无门槛的文化交流与沟通时代,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与以往社会的文化掌控在所谓的社会精英手中不同的是,世界人民共同参与到了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们都是平等互动的文化参与者,各种文化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因而,网络文化又呈现出了多元融合性特征。

(三)交互性

网络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交流方式呈现出全方向、大范围、多层次的宽度与广度特征。这些特征的呈现将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都演变成了一个词,即“网缘关系”。在网络世界中,人人都可以演绎多个角色,可以同时用多个角色与多个对象进行交流。这种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人们信息交流的实时交互形式,使得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的特征。

(四)创新性

网络文化迅速、彻底地转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了整个世界的文化格局,为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机遇。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由于自身的特征较为显著地区别于传统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创新空间,这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现有的文化体系。同时,网络文化的创新性,也要求网络文化管理和教育体制不断更新发展。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形式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融合性、交互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身处复杂的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既有利,又有弊。网络文化的大发展无疑给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更为宽泛。网络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最大的特征就是表现出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世界不受地域、文化、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存在计算机和网络就存在网络世界。因此,依附于网络世界的网络文化完全突破了传统文化所受的空间网络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如需论文查抄袭率.限制,这也就进一步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尤其是网络的互联性,可以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可以转变过去的各自为政、覆盖有限的状况。
2.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为丰富。网络文化除了不受空间的限制之外,时间因素的限制也微乎其微。只要身处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文化就能够随时随地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习惯,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高校校园网新闻、网络专题栏目、网络视频、网络广播及交流群、BBS论坛、微博等互动式交流网络平台的出现,与传统的展板、橱窗、宣传标语、教育讲座、思政教学、社会实践等教育途径一同构建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多维度的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此外,在网络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延伸到学校日常课堂教育的时间范畴以外。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的学习和寝室生活中还可以继续发挥教育作用。当代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网络文化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相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手段而言,网络文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为持久和深入,教育的形式与手段也更能为现今的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二)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网络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影响
网络文化环境下,隐藏在虚拟空间中的海量信息背后,也有庞杂、反动的和无用的信息,正严重地冲击传统的道德和价值理念,这也容易模糊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们的现实道德价值评判。同时,网络社会中,大量不道德、不正当、违法违纪的网络行为也存在着,这些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自律失衡。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普通民众在网络传媒上更易于掌握话语权,由于虚拟性,他们较为自由地利用各种形式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也容易引发当代大学生盲目跟风,构成不稳定因素,影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

三、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创新发展策略探讨

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优良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契合点与着力点。针对网络资源,要充分利用、加强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与网络媒体特点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和谐共振。

(一)网络文化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补充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丰富院系网站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理由相结合,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教育功能。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大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技术、信息文明和网络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二)网络文化应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要坚持网上与网下配合,网上和网下推动,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相得益彰。

(三)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

高校应该多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建立健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为支持的良性运转机制。

(四)网络文化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协调

高校各院系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栏目,更新信息,设立论坛,邀请领导和专家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课程学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等环节,紧跟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活动脉搏,全程怎么写作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而在网络领域开辟教书育人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利民.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8).
[2]靳晓英.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深思[J].河西学院学报,2011(3).
[3]邵阡.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论探讨[J].软件导刊,2007(12).
[4]吴亮,陈全璐,王晓俊.浅谈利用网络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