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师 >分析公众参和对循环经济促进

分析公众参和对循环经济促进

收藏本文 2024-04-01 点赞:13481 浏览:582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论述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作用,讨论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公众参与;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消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定选择。循环经济遵循的“减量、再循环、再利用”的准则,与以往的末端治理范式有很大不同,需要新的治理模式,而公众参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面而广泛的公众参与将形成与政府、企业相互制衡与合作的第三种力量,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实施。

一、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作用

公众参与的社会作用在于,它是实现人类在代内和代际间的公平福利,实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公众是环境价值主体中不可缺少甚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环境的主人,他们有权知道在他们周围将进行什么建设活动、这些活动对环境将产生什么影响,也有权对此发表意见、参与决策过程并监督这一过程,使受到的损失得到必要的补偿。畅通渠道使公民对环境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赋予公民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既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又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真正体现。

二、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途径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途径与形式可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观念性参与,即公众在实际工作及生产、生活中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引起足够重视,并以社团、社区、部门等为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第二层面上升到公众自身的环境友善行为,如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环境,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等。可称之为自律性参与。第三层面是监督性参与,公众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及环境执法进行监督。第四层面是政策性参与,就是对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立法与决策的制定施加影响。
循环型社会要求资源减量使用和回收利用,这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而且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节俭、文明、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不但有助于从需求侧节约资源和能源,而且是“再循环、再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对健康、生态的日益关注,转化为对绿色产品、环保技术和环保怎么写作的可支付意愿,刺激着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引导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质量的调整升级,形成绿色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公众参与对循环经济的推动,最主要的体现在对企业和政府的监督与推动上。社会公众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以外的对环境污染有切身利益的第三种力量,直接参与循环经济中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治理,是弥补环境政策手段不足、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动力。在发达国家,环境管理正转变为“政府—企业—公众”相互制衡与合作的三角模式。由此可见,监督性参与是循环经济的制度推力。
随着政治进程的加快,公众意见对政府决策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社会公众对高耗能、重污染模式的理性反思,推动着政府加强环境监管,将外部性内部化,形成循环经济的舆论推力。公众的有效介入也有利于加强对项目环境影响的日常监督,降低监管成本,弥补环保执法力量不足所形成的疏漏。美国许多环保NGO定期组织人员实地考察、记录废水排放情况,将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提交给环保局,这样环保局就能够及时做出处理。
公众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可以将规划和项目可能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消除在早期阶段,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一环。通过公众参与的监督作用,可以对开发行为提供足够的外部压力,这种外部压力将转化为企业重视环保的内部需要。虽然当地群众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但他们熟悉和了解本地环境资源的情况,能为政府和建设方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减少环境决策中的失公众参与对循环经济的促进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误。在荷兰,全国有66个水董事会,居民可以直接选举代表其利益的董事会成员,充分体现了他们作为参与者的实质性权利。

三、如何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从知悉、参与、维护几方面入手,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基础,将公众参与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形成公众与政府、企业良性互动的机制,确保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进。逐步建立起公众参与、公众受益、公众监督下的生态文明。
其一,加强公众环境意识和行为教育,使其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深层次的公众参与要求公众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主体性和参政意识,这有赖于绿色教育体系的健全。要通过各种手段唤醒、强化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其二,推进信息公开制度,降低公众参与成本。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环境知情权,并要有明确的法定程序来规定公众如何获得信息、获得何种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反馈的表达。转变政府单项发布环境信息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推行环境政务公开。各省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环评项目的内容与审批、具体企业特别是污染严重企业的环境业绩等信息都要逐步公开发布,接受公众监督。
其三,政府及环保机构应创造条件,使公众参与的作用由事后监督扩大到事前审核。在地方性环保立法及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基层有关机关、组织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举行听证会、向社会公布等形式征求意见。帮助公众了解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将公众以及他们对规划和项目的意见、要求引入决策和实施过程。环评项目要设立公众监督人,重大敏感的项目和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要实行公示和举行听证会。尽快制定《循环经济推动法》,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渠道和方式及环境影响评价中群众意见的实体地位和纳入程序。
其四,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公民诉讼的具体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环境诉讼法律规定,出台具体法规,规定公众对政府、企业做出的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政策和决策具有质询、异议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公民诉讼来使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逐渐改善公众在监督检举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充分发挥环保有奖制度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环保积极性。此外,要逐渐推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政问责制度,让公众参与的过程真正转化为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增强责任意识的过程。由于环境权益不仅仅属于私人权益,更属于社会公益,应逐步扩大环境诉讼的主体范围。
最后,支持和引导民间环保组织(NGO)的发展,确定其法律地位及赋予环保 NGO以参与权和诉讼权等实体权利,直至赋予其平行于政府的自治权,使之成为推动循环经济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要对各类环保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建立政府与公众的政策对话平台,联合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开展社会公益行动等。因为NGO是实现公众参与的有效组织方式,在推动公众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深入社区、联系广泛,民众基础、专业知识和沟通渠道,对政府决策的某些影响方面(如怒江电站计划的搁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阿根廷,环保局创造性地邀请环保NGO作为环境监察员,监督企业使用机器设备的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理论前沿,2004(6).
[2]李红艺,刘伟京.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7(01).
[3]花明,陈润羊.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
[4]郑寿泉.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可持续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S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