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教学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教学改革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8166 浏览:320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教育不断国际化的今天,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发展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路径。会计专业的合作办学是合作办学专业设置的主要形式之

一、本文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是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会计专业的合作办学是合作办学专业设置的主要形式之一,各高等院校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对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体系的制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专业人才就需要我们对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深层、系统的研究。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各个高校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定位思考,就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双语教学的问题

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双语教学往往过于强调全英文环境,聘请外籍教师来完成课程教学。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英语程度特别是口语能力参差不齐,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是全英文环境,学生对于某些技术术语只掌握了英文的表达方法,而不知道对应的中文是怎么描述的,造成专业汉语知识的缺乏。
因此,针对学生基础,要循序渐进进行双语教学。对于聘请外籍老师进行授课的课程,可以安排本校教师担任辅导工作,部分较难理解的章节辅导教师可以用汉语讲授一遍,同时全英文环境的课程,可以由辅导教师指定相应中文参考资料,作为原版教材的补充读物。

2、引进课程的问题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我们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全盘西化”。我们应该保留教学设计中特色的地方,取长补短,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素质教育应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必须是一个完全人格的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报效人民是学生要树立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放弃。

3、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比较含糊

在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到底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发展,各个合作办学的院校看法各异,有的高校目标锁定出国,有的高校目标锁定留在国内发展,有的高校在这两者之中游离。因此,各合作办学单位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的全盘照搬合作外方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不考虑是否水土不服;有的就是在中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外加大量的英语课程,部分单位英语课程教学课时的比例还超过整个课程教学课时比例的50%,这严重影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

4、教材陈旧或更新缓慢,学生普遍缺乏语言环境知识

大部分合作外方高校都不对会计专业指定统一的教材,一般都是在每学期开学初指定一些参考教材,有的甚至放权给中方合作高校选定教材。因此,在合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一是学生上课没有专业的教材,无法适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会计专业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二是会计专业不像数学等专业,会计专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比如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国税制的改革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及趋同等等,都会引起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三是部分会计专业知识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讲授,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普遍缺乏西方国家的语言知识和背景,很难真正理解西方财务会计的精髓。

5、会计专业教师缺乏,限制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

当前,国内各个合作办学单位,普遍缺乏会计专业教师,尤其是通晓英文、通晓中西方财务会计知识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纵观世界会计界专业人士的就业渠道,高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往往选择高回报的公司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职业。在高校的薪资体系下,往往吸引不了既精通中西方财务会计知识又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士,限制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

6、外籍教师普遍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沟通过程存在差异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籍教师在师资力量中所占比例不应低于25%。因此,合作办学的师资结构比例有其特殊性。在中外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存在大量差异的情况下,会存在许多的沟通问题。比如,薪金的支付问题、节检测日的安排问题。许多的外籍教师习惯按其本国的习惯提出上述要求,但中方合作单位也得遵照中国国情考虑上述问题,因此双方就必须有较好的沟通和理解。这些方面或多或少会影响外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7、生源水平存在差异,制约教学效果的实现

会计专业招收学生时是文理兼招,同时所招收学生的英文水平不一。学生生源上的差异,尤其是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效果,比如,教学进度、教学精度和深度、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接受教育和学习,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会因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导致压抑着个性化学习;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问题而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感到学习的压力,最终导致其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遭到消减。尤其是在使用全英文教材时,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利于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以下策略,以期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教学有改进作用。

1、明确培养目标,力求课程设置时国际化和本土化相兼容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问题不应成为制约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系的瓶颈因素。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兼顾会计专业发展的方向、合作双方单位的办学特色、我国实际国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相关因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会计学专业课程为主

论文大全www.udooo.com

干,适度设置体现专业国际化方向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适度安排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及中文课程的授课比例;在课程安排上,尽量避免中西方财务会计课程同时进行,以免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产生思维上的混淆。

2、配套合适的教材体系,实施课堂教学和互动教学相结合

合适的教材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材的选定上,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教学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中英文教材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能充分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合适的教材体系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互动,而且也能充分促进学生与外籍教师之间进行英语方面的交流。这样,合作单位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性会计专业知识,也能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英语交际能力,为毕业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多渠道整合师资力量,优化教学改革相结合

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中外合作院校的优秀教师,兼顾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硕士学位,力求专业结构合理;在任课教师的工作经历的考虑时兼顾海外学习经历,或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经历,或直接来自国外合作方院校,确保所聘请的认可教师都能从事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优化教学改革,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合作办学核心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会计核心专业课程中每一门课均与会计岗位接轨,专业拓展课程是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经济类课程的知识面,以更好更深入地做好会计工作。
4、中外教师加强交流合作,中西结合、

源于:论文模板www.udooo.com

互帮互助相结合
注重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先进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优质教学方法。实施中外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注重英语教学改革,强化英语训练,着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实施渐进式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一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兼顾外籍教师的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外籍教师的相关要求,力求充分发掘外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二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或观摩课,让中外籍教师充分沟通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5、改革会计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小班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层级差别,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班分级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小论文+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专业的网络教学课堂,任课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积极寻找一些与会计和会计专业英语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及时上传到网络课堂,使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这一平台及时掌握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边缘趋势。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教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的新生事物,是通过结合西方先进会计理念和我国当前会计教育及会计实践现状进行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

一、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顾美玲:关于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程斌、程宜康:2000年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7(2).
[3] 邓琪、许骏: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 顾美玲: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探索[J].教育科学,2008(6).
[5] 杨洪青、李华闻: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实践[J].大家,2009(12).
[6] 史博: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管理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