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对于城镇居民经济进展转型环境下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联系

对于城镇居民经济进展转型环境下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联系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15970 浏览:621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面对不断改变的制度环境,消费者行为必然有一个适应和学习过程。为较为深入地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03-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针对各分类进一步进行模型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在国家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存在区域性差异,进而导致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收入分配;消费行为;面板数据;聚类分析

一、相关文献回顾

新中国成立至今,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行为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消费的研究从起初偏重于使用宏观数据的时间序列建模(孙凤,2002;贺菊煌,2000 ;龙志和、周浩明,2000),到后来开始尝试利用微观机制的模型对收入与消费进行研究,施建淮、朱信婷(2004)利用城市层面数据,在预防性动机下对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居民储蓄消费行为中确实存在预防性动机。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国内文献主要还是集中在各个地区的实证检验,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与收入分析的研究不是很多。
在综合各学者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利用2003-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针对各分类进一步的进行模型估计,更为深入探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二、理论模型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料到的, 连续的、带有常规性的收入; 暂时收入是指一时的、非连续的、带有偶然性的收入。对于现期持久收入, 弗里德曼得出了计算公式:

三、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取与预处理

考虑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区域不平衡性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选取样本数据为: 以2003年为基年调整的2003—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面板数据,采用弗里德曼(1957) 的估算方法的到持久性与暂时性收入,由于暂时性收入可能会出现负值,本文并没有采用常用的双对数转换来消除异方差,而是在模型估计完毕之后进行相关检验。

(二)实证检验过程

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面板数据分析中的混合估计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进行估计并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检测设,因此两者相比,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该模型估计结果为:
检验结果表明,随地区不同,自发消费( 截距项) 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模型,对上述各省自治区的截距项进行系统聚类。 针对聚类结果,将31个省、自治区分为三组,并运用Eviews60 软件对上述分组分别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

四、实证结论及建议

通过聚类后的面板数据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1、由于我国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相对于其他省市自治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受中国经济制度转变的冲击影响较大,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地区的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较低;
2、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与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差别不大,两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低。
3、山西、广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区,城镇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说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部分地区的居民一部分暂时性收入作为持久性收入使用,应加大对这部分地区的经济改革力度。(作者单位:

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2.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 )

参考文献: 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文萃[M] .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施建淮,朱信婷.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 2003 [ A ] . 北京: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

4.Working Paper[C].

[3]高梦滔,毕岚岚,师慧丽. 流动性约束、持久收入与农户消费——基于中国农村微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统计研究, 2008(6).
[4]罗楚亮. 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