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三公经费”管理有着理由和对策

“三公经费”管理有着理由和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16172 浏览:703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三公经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对治理“三公”经费支出问题饱含期待,党和政府也正在采用加大透明公开力度予以应对。笔者结合自己日常工作对“三公经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完善三公经费的监督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公经费 问题 建议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公费出国经费。其实质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财政收入为其正当公务行为提供便利和条件的消费行为。费用的本身是行政成本的组成部分,只要是真正公务所需,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使用的“度”上。据报道:全国“三公经费”每年要占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庞大的支出给国家财政带来了空前的压力,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其衍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失去控制

虽然各级政府和部门都有比较明确的关于公务用车配置的制度,但是公务用车的配置仍然失去控制。
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有些单位或部门以工作实际需要为借口,超编配置车辆。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政策门坎低,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一些单位和部门互相攀比,在有些领导干部意识里,豪华车就是自己地位的象征,就是单位地位的象征,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这些错误的认识是促使车辆超标的原因之

一、从而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

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一些单位公车制度规定的不严格,有些车辆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十万元以上,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都是导致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成本比社会车辆高四至五倍。
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私用的现象更为严重,公车基本上公用占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使用占三分之一。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学校门口因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由此也暴露出该模式下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

(二)公务接待费失去控制

公务接待费是个大箩筐,费用金额大、开支名目多、包含内容猫腻多,这也是公务接待费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公款消费项目多。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酒足饭饱后还要去 KTV、去洗澡、去按摩,这些费用很多都以餐费名义报销,等检查人走的时候还要送烟送茶送礼品,如果附近有旅游景点还要去游山赏水,这些通过公务接待之名,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其次,公款消费档次高。一些领导把接待标准的高低与对客人的尊敬程度及地位联系起来,把“接待就是生产力”作为地方的座右铭,导致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接待档次高居不下。再次,公款消费规模大。有些单位接待陪客的人比较多,不但主要领导要到、而且分管领导和对口科室人员也要作陪,致使接待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公款消费名目多,有些单位以各种名义找理由来吃喝,比如请示汇报要吃喝、学习考察要吃喝、召开会议要吃喝等等吃喝名目繁多。

(三)公费出国失去控制

一些部门把公务出国旅游作为一种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的措施,检测借各种出国考察学习名义组织出国旅游。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旅游已不多见,一些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借学习考察研究的名义检测借学习培训、开会考察之名出国旅游的事情还是屡禁不止,更有甚者有些单位和部门伪造邀请函、国际会议通知、国际学术交流通知等检测文件作为公费出国旅游的依据,在群众中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公务人员通过组织安排正常的公费出国,通过变更原来安排的路线和行程,变相的进行公费旅游。而且变相的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了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借机潜逃国外的机会。

二、“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足

社会环境培养了政府官员特权思想。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二)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

国家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上虽然出台了一些制度,但是仍然不健全。我国在三十年时间里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每每精简机构但总是越精简越臃肿,相应的编制人员也越来越多,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造成了膨大的支出基数,使行政成本居高。这也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三)高层决心不大

“三公”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因此,制订出的政策不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这也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四)预算约束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预算外资金,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机可乘,难以控制。其次,经费标准缺失,在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等方面,都缺乏统一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的标准和规则,缺少对“三公”消费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将会一路“绿灯”。再次,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三公经费”往往被单位以“财务保密”为由不进行公开,导致公务消费多半不明不白,如同一笔糊涂账。最后,财务监督作用弱化,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够完善,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 “三公经费”支出的过程和支出的结果不能监督。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