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计量经济学 >有关于俄“强势复兴”须补经济短板

有关于俄“强势复兴”须补经济短板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23713 浏览:1070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特赦”身陷囹圄10年的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并大赦“绿色和平”、“小猫”等人士,花重金拉住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不倒向欧盟,让俄罗斯军舰开到苏格兰尼斯湖出海口“调戏”措手不及的英国皇家海军,令俄巡逻机绕日本列岛飞行一周……普京看上去对自己掌控下的内政颇有信心,以至于在索契冬奥会举行一个多月之前,连出让舆论惊叹之举。然而仔细辨识即可发现,普京不断出牌的实质是试图效仿苏联父辈为俄罗斯创造一种基于地理考量的外部安全环境,并为自己主持的“强势复兴”制造外部镜像。
这种旨在彰显复兴神速的高姿态,与乌克兰街头的反俄、俄罗斯科考船被困南极需要中国营救,以及去年底伏尔加格勒火车站和电车连遭袭击的图景同时呈现,显得颇不协调。高价油气带来的财力,难掩苏联军工底子的落寞。联想到莫斯科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上的“演出”,其强势外交的底气似乎并不是够强硬。强势外交的旧影
马汉和麦金德都曾注意到俄罗斯扩张主义的地理驱动力:北部冻土带不适宜长居,中部针叶林带是人口密集区,南部草原带沃野千里但无险可守。经历过13世纪蒙古人入侵的梦魇,俄罗斯人渴望逆转缺乏地理屏障的局面。从伊凡雷帝开始,俄国便踏上了并吞欧亚大陆腹地、朝向海洋全面推进的征程,一度形成了楔子尖端插入中亚,两翼分揽黑海与日本海的版图。
解体苏联摧毁了这个巨俄“强势复兴”须补经济短板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大楔形的西方一翼,并使俄罗斯一度处在“北约”东扩的压力之下。而莫斯科却对高加索的政治归属格外上心:这个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拥有3000万人口和丰富油气资源的板块,是欧亚大陆中心最重要的连接点。其中的南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背靠欧亚大陆最重要的锁钥土耳其和伊朗,北高加索扼黑海及里海,使俄罗斯势力可以继续向东欧和中亚缓慢延伸。而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最大的安全恐惧便是车臣正式独立、切掉北高加索突出部,如此则楔形的西翼将被彻底削平,中亚五国与莫斯科的离心力也将增强。无怪乎即使是仰西方鼻息的叶利钦,也要不惜代价实施对车臣的弹压。
21世纪以来,普京不时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采取高压政策,依然是出于地理政治考虑。2008年在南奥塞梯动武既是为了警告第比利斯不得单方面转变高加索领土目前状况,也是暗示经历了“颜色革命”的格鲁吉亚依然难逃俄罗斯的政治“监护”。2004年以来与乌克兰的周期性关系恶化动机亦无不同,普京对尤先科大玩天然气筹码,对“朋友”亚努科维奇则施展台下游说,殊途同归,意在宣示大国复兴之路进展顺利,权势输出业已恢复。
俄罗斯以油气资源为支柱振兴国民经济无可非议,但勃烈日涅夫和普京醉心的仅是单一的原油-天然气开采,能源经济的收益被短期化了。

有意思的是,除去能源锁链外,俄罗斯对欧洲缺乏真正的影响力。乌克兰人对莫斯科的声讨连月不歇,摩尔多瓦、立陶宛等国也对莫斯科的过度“关心”表示拒斥。欧盟对莫斯科仅仅保持冷淡的礼节,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对普京政府的能源定价、贸易政策乃至人权纪录并无多少正面印象,俄罗斯也无意做出重大调整来迎合西欧。这正是“强势外交”雷声大、雨点小的理由所在。
至于中东,普京对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的支持和在伊朗理由上的幕后作用似乎显示俄罗斯仍是一个世界大国,但这种印象并非来自俄罗斯独力承担的重大责任,而是美国进退失据的副产品:由于撤出中东已成既定方针,奥巴马政府既无决心武装干涉叙利亚,对伊朗也不再倾向绝对强硬。俄罗斯此时以成本不高的斡旋给了美国一个台阶下,实则一旦对话重点转移到美国和冲突制造者之间,莫斯科便很难再有置喙空间;华盛顿也并不会因为普京的“热心”而怀抱感激。
为了打消美国人对索契冬奥会排斥同性恋运动员和观众的疑虑,普京近日承诺索契冬奥会上不会出现任何歧视,且所有冬奥会的参与者都将享受到赴俄免签政策—这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还是首次。能源支柱是否稳牢
俄罗斯今天以高油价为基础的强势外交,与1960~1970年代的苏联外交高度近似。1965年西西伯利亚萨莫特洛尔油田的发现,奠定了能源作为苏联-俄罗斯经济支柱的局面。勃烈日涅夫出于冷战需求,催生了早熟而粗放的“能源帝国主义”模式:对旨在增加单位面积油气产量以及生产下游制品的部门不做过多投资,集中人力物力开发新油气田,并把大部分产能输出到国际市场套取外汇。1974~1980年世界油价居高不下的阶段,苏联甚至靠油气出口盈余完全解决了农产品进口理由。也是在这一阶段,对东欧经互会国家乃至高加索-中亚加盟共和国的“管线政治”开始布局,目的是形成经济依赖,强化这些地区对莫斯科的向心力。
时过境迁,21世纪初的俄罗斯虽已摆脱经济崩溃、政治分裂的困境,但远未恢复到勃烈日涅夫时代四面出击的状态。不过俄罗斯人已经学会利用国际油价长期高企的机会,重新布局其“管线政治”,在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的新兴国家之间待价而沽;莫斯科还以能源作武器,殚精竭虑在原苏联西部加盟共和国重建影响力。这一系列动作带来了相当矛盾的后果:一方面,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和自我定位多少显出了强势国家的旧影,普京在国内的号召力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以近期的乌克兰事件为代表,莫斯科的强势外交远未所向披靡,反而开始遭遇不硬不软的抵制。
曾任俄罗斯代总理的伊戈尔·盖达尔有句名言:“在国际油价分别是每桶20美元和80美元时,治理俄罗斯根本就是两份工作。”普京似乎并未想过,如何在油价每桶20美元时治理俄罗斯—这恰好是1980年代初苏联经济急剧走低的理由。曾在霍多尔科夫斯基时代担任尤科斯石油公司顾问的美国专家迈克尔·伊克诺米迪斯2008年出版了题为《从苏联到普京的轮回:能源在今日俄罗斯的统治地位》的专著,指出俄罗斯以油气资源为支柱振兴国民经济无可非议,但勃烈日涅夫和普京醉心的仅是单一的原油-天然气开采,能源经济的收益被短期化了。俄“强势复兴”须补经济短板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