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计量经济学 >有关于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改变方式

有关于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改变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8999 浏览:345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作为双刃剑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甚大,要积极应用各种手段削弱其负面作用,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实际对土地财政下经济转变路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当前经济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财政 经济发展 必要性 转型 路径
土地财政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典型现象,土地财政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对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积极的推动与推动作用,但是也会因为盲目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等使其偏离原本的发展轨道,造成土地资源利用不当、配置效率低和收入分配不和谐等一系列理由,更是会助长地方财政的恶化,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所以,深切认识到土地财政优劣,明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政府财政风险,是当前我们必须实践解决的课题。下面我们对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略作分析。

一、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土地作为最重要、最特殊的生产资料,因为性质的特殊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炙手可热的资源,很多地方政府都通过出让土地来维系地方财政收支,因此,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土地财政现象。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土地财政在一定时期内起到极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无论是在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进程和稳定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都效果显著,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财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理由,影响地方财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比如,时常在社会新闻版出现的暴力拆迁等报道,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稳定;土地持续走高和房地产热带来经济的虚检测繁荣、楼市泡沫和写房难等现象。国内一二线城市土地的一路看涨致使房地产业一路高歌猛进,高昂的房价不仅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同时还导致城市化水平受影响,人民幸福感降低,生活成本的上升、生活品质的下降致使城市生活资源竞争力直线下降,并且引发恶性循环。土地的持续走高,吸纳了众多原本应该转移到实业的资金、生产资料与各类资源,不利于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的形成,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最为严重的弊病是,土地资源写断的方式所构建的土地财政无异于是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告别土地财政,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才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道路。

二、土地财政下经济转变路径探索

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整与规划,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储备建设,兼顾土地出让的金融风险,并加强管理,在确保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前提下实现优质高效管理。
为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的管理,我国近年来颁布了不少相关的土地管理办法,严格遵守国家管理制度并坚决进行推广、实践是确保土地储备管理的关键。土地储备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国土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合理发挥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与调控力,比如稳定当前房价、调整产业结构、调控资金与资源流向等。因此,土地财政下的经济发展改变方式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做好土地储备与管理,并制定相应配套方案保证计划的实施,严格用地管理,合规使用,严惩违法乱纪行为。面对当前城市化进程,无论是国家基建还是土地开发,面对失地农民要做好征地补偿标准建设,在考虑土地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的同时,重视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违法强拆等现象的发生,为失地者提供适应市场经济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安置途径,实现包容性增长。在规划土地使用的过程中,集思广益,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化建设,通过加强沟通和了解,更好的缓解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与城市化之间的矛盾,获得群众支持,减少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中的官民矛盾冲突。
土地出让这一举措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压缩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寻找和开发更为多样化的新出让方式,同时配合政策指导——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作用,比如对于政府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的产业给予政策优惠与土地,在土地出让方面给予优惠。我国土地财政形成已久,短时内无法取消,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进行变通性操作,通过后期加强监管、规范流程等措施来保证相关产业发展的公开透明与合规合法。对于土地挂牌出让活动,做好收益结算,避开竭泽而渔或者引发地方政府代际间的公平理由。根据企业类型和收益预算,选择不同的出让方案,通过设置用地条件来调控地方经济发展,从而稳定房价,实现资源和资金的合理配置。
进行土地规划、管理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配套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保障政策的切实实施。在进行土地规划工作时,根据国家政策走向合理设计总体规划计划,包括土地储备、土地供应计划等,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调整,确保能够顺利完成管理目标。监管方面,要依托完善的法律机制和管理制度对土地资源的储备、保护、应用进行全程监管与跟踪,做好信息披露、绩效考核等,坚持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在政策保障条件下做好管理与应用。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通过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对土地利用率进行评价,实现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推动作用。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要完善并且与时俱进,保证高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实现土地自身利用价值最大化,提升经济社会收益,解决或者改善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理由,惠及百姓。
土地财政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强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必定途径,实际操作中要严格遵循国家政策,积极应用各种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的合理转型,在加强土地管理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言.大连样本:当土地财政减半[N].经济观察报,2012
[2]李长亮.我国城市化水平测算策略的科学性研究[J].经济纵横,2013
[3]尹恒,康琳琳,王丽娟.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J].管理世界,2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