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管理 >阐述探析当前个人银行理财产品有着理由与对策

阐述探析当前个人银行理财产品有着理由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25070 浏览:1108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当前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短期产品主导、同类产品收益率差别大、资金投向趋于稳健等特点。虽经有关监管部门整顿规范,但理财产品市场仍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未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资金投向不明等现象。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需要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和个人投资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个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风险;信息披露
最近,市民赵先生不时收到某商业银行短信,邀请他去购写该行的理财产品(下文所述银行理财产品均为个人银行理财产品)。由于近几年股市疲软,楼市也让人不敢轻易“下手”,赵先生还真动了购写理财产品的心。不少手头有点余钱的市民,也在考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然而,当赵先生来到银行网点大厅咨询时,各种各样期限、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加之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购写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新闻,赵先生有点犹豫了。那么,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些什么新特点?购写理财产品需要关注哪些问题?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风险呢?

一、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新特点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是继楼市、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之后,市民又一项新兴的投资选择。该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到目前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有所趋稳

据统计,2012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近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过,不同于前几年理财产品发展的空前繁荣,2012年初开始,随着利率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理财产品逐渐进入稳健和规范发展期。

(二)超短期产品受到遏制,短期产品仍是主导

在2012年银监会发文规范超短期产品发行之后,一个月以内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大幅减少,而1-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占比大幅上升,短期产品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导品种。原因主要是市场对该类产品有较强需求,包括持币观望的股民、有不确定日期大额资金需求的投资者等。另外,很多银行通过月初发售理财产品,月末或季末到期转化为银行存款的方式,突击抬高月末、季末等时点存款来规避监管层的考核也是一方面原因。

(三)各商业银行同期发行的同类产品收益率差别较大

从理财产品发展战略上看,大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更趋稳健,部分银行还取消了分行自主发行产品的权力。而中小股份制银行的资金相对于大型银行较紧张,迫于存款压力采取了相对激进的策略,同期发行的同类型产品预期收益率往往比大型银行要高,有的产品甚至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产品资金投向趋于稳健,债券和货币市场成主流

因受部分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及银行信誉产生质疑的影响,当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债券和货币市场等流动性好、风险低的领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理财产品占比增多,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二、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关媒体报道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市民投资者投诉不断的事件,主要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未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资金投向不明等原因造成的。

(一)理财产品名称存在误导性

虽然银监会曾多次强调,理财产品(计划)名称应恰当反映产品属性,避免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尤其是在为非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计划)命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名时,应避免使用蕴含潜在风险或易引发争议的模糊性语言。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名称却仍然通过使用不合规的称谓误导消费者投资。如某些商业银行发行的名为“安心得利”、“汇得盈”、“安享回报”等理财产品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产品名称对预期收益和风险保障带有较为明显的误导性和承诺性,很容易导致投资者误作为保本型、稳健型理财产品购写。

(二)理财产品说明书未披露核心信息

理财产品说明书是市民投资者了解理财产品的重要资料,但很多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普遍对投资的具体金融工具及比例等核心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如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只简单说明募集资金将通过信托计划等方式进行投资,对于具体的投资行业、投资企业和投资比例等情况未作说明,投资者对产品具体风险状况无从知晓。同时,理财产品说明书只表述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对测算方式和主要依据没有提及。

(三)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不够充分

一是理财产品宣传资料中未用醒目文字提示风险。部分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营销宣传中过多地鼓吹收益,回避或淡化风险。如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宣传资料中将“预期收益率”用大号字标注在显眼位置,而风险提示只用小号字在不显眼的地方一两句话带过。二是在给客户介绍理财产品时口头提示风险不足。很多银行营销人员为多完成任务、多拿提成,盲目鼓动市民购写理财产品,却较少提醒客户谨慎防范风险。如某银行营销人员对前来咨询理财产品收益的市民表示,“最差也会保本,不过从以往几期产品来看,都能够达到预期收益。”三是对理财客户风险评估问卷流于形式。现在各商业银行在客户初次购写理财产品前都要求其填写风险评估问卷表,根据问卷填写情况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给客户。但出于能够多售出理财产品的心理,银行营销人员往往没有提醒客户认真填写风险评估问卷表,反而告诉客户购写理财产品需达到的最低分值,诱导客户打高分来达到购写理财产品的标准。

(四)银行隐匿理财产品资金投向

部分银行存在出于多种目的隐匿理财产品资金投向的现象。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过因其风险问题,银监会早已叫停该类理财产品。但目前仍有多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发售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其中多款涉及贷款信托,而且部分银信理财合作产品打起模糊战术,在说明书中有意隐藏资金投向。另外,各银行总行统一管理分行上缴的理财产品资金,“资金池”资金流向复杂,使得基层监管部门难以掌握具体信息。

学位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