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相关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4213 浏览:107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其经济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9%,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人们带来了疑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经济高速增长,又是什么因素可以使这种高速增长态势长时间的保持下去。单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下降的,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即“资金深化”不断上升不足以使经济增长保持可持续性。这种情况下,人口规模或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影响就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是劳动力比重逐渐减少,社会总负担加重,经济增长处于一个相对严峻的人口结构环境中,社会总负担比对经济的影响是负作用,政府需要在人口政策上进行变化和改革,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 劳动力供给 社会储蓄率 人力资本积累

一、人口年龄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劳动者比重大,那么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具有较强的生产性。在儿童、成年人和老人中,只有成年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他们既具有消费效应,也具有工作能力,不但能通过工作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在家庭中通过财富转移支付的形式向儿童和老人提供消费的货币供给。可以知道,不同的年龄阶层具有不同的行为:儿童阶段属于被抚养者,在生产领域具有潜在生产性,具有消费性,无储蓄,对社会的公共需求表现在教育和健康上面;老人阶段属于被赡养者,没有生产能力,在消耗自身储蓄中进行消费,对社会的公共需求表现在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障上面;劳动者属于社会的抚养者和赡养者,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具有广泛的消费空间,由于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影响,劳动者也有储蓄的倾向,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转移支付。从消费、生产和储蓄角度,也能看出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劳动者比重越大,提供的劳动供给越多,无限的劳动供给可以抵消资本边际酬劳递减的倾向,推动经济增长。
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提供大量劳动者是怎么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可以通过下面公式的推导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
(1)
方程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N表示总人口数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O表示社会中老年人口数量,C表示社会中儿童总数。L/N就是表示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DR和ODR分别表示儿童抚养比和老人赡养比,e=GDP/L表示人均产值,即劳动生产率。从公式推导可以知道,劳动人口在全人口总所占比重越高,对经济增长影响越大。儿童抚养比和老人赡养比与国内生产总值是呈负相关的,也就是儿童和老人人数在社会中有增长的趋势,对经济总量的增长将产生负作用。可以认为,偏成年型的社会对经济的影响要好过于偏老年型的和儿童型的。偏成年型的社会为经济生产中提供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劳动力的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和提高个人收入,个人收入又通过消费和储蓄的方式影响经济增长。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供给影响经济增长,在中国的实证检验表明通过劳动力供给机制影响经济主要是因为我国存在无限的劳动力供给。而这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是从哪来的呢?我国通过城乡区域开放政策,允许农村进去城市工作,人口的大量流动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无限供给。刘易斯认为,在资本和资源检测定充分的前提下,存在两个部门,一个部门人口众多而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另一个部门却生产率高,这样就会存在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从低生产率部门流向高生产率部门,这种结构性的转移可以提高工人的工资,增加工人收入,也会推动生产率高的部门扩大规模。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二、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储蓄率

国外从20世纪中叶就开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靠着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发展的。对于人口年龄结构,劳动者可以获得收入,然后用于消费和储蓄,老人和儿童只消费、不储蓄,也不具备生产能力。因此,它们之间的变动就会引起这个社会国民储蓄的多少。如果劳动者比重增长,能够负担得起非劳动者的消费量,那么收入中剩余的资金就可以转化为储蓄,检测定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有良好的机制和渠道,储蓄资本迅速转化成为社会所必须的投资金额,这对社会生产有推动作用。一般而言,在人口结构中,劳动力比重大的前提下,社会生产力就强,社会总负担比轻,可以讲更多的收入转化为投资。相反,社会人口结构偏儿童型或是老龄型,则储蓄水平就会下降。
莫迪利亚尼所建立的生命周期检测说就说明人口结构变动与储蓄水平是有关联的。该理论认为,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人,他会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来决定消费水平和储蓄量。在工作时期,他可以进行储蓄,以保证退休后有可以通过储蓄维持生活开销。从宏观来讲,如果社会中工作的人群增加,那么社会总储蓄水平就会上升;反之,社会走向老龄化,储蓄水平就会降低。Leff(1971)对通过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对世界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社会总负担比的上升会降低储蓄率的下降。而Ram(1982)对一些国家的实证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总负担比与储蓄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但他们都是对总负担比进行研究,没有区分儿童负担比和老人负担比之间的变动会对储蓄产生怎样的影响。Loayza等(2000)分别用儿童负担比和老人赡养比对储蓄的影响进行面板分析,认为两个比值的上升都会引起储蓄的下降。Kraay(2000)同时分析两者对储蓄的影响认为儿童负担比对储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老人赡养比对储蓄的影响却是明显的。
在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上面。莫迪利亚尼(2004)认为高储蓄的存在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理由,社会总负担比的低水平也造成了中国高储蓄率的存在。李克平(2006)认为中国高储蓄率存在理由是私人储蓄过多,而私人储蓄的过高是因为家庭中都具备丰富的劳动力,少年儿童和老人的负担比较亲,家庭中的收入能更多的转化为储蓄。王德文(2004)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儿童负担比和老人负担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是负相关,它们与储蓄率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109和-0.113。贺菊煌(2006)通过构建跨际迭代模型,分析劳动者和对总负担比的影响和对储蓄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赡养比变动要比儿童抚养比变动对储蓄率影响要严重的多。通过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总负担比对国民储蓄率是有影响的,而在儿童抚养比和老人赡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程度还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在生命周期模型中检测定消费边际效用递减,理性的经济人或家庭会通过自己的一生的收入通过资本市场折现平均的分配到各个时期,实现消费小的最大化。检测定这个人具有劳动收入,可以从收入中用以消费以满足效用,通过自己决策来合理分配储蓄和消费,并且明确死亡时间。检测定个人收入在死亡时全部用完,不留遗产,因此就不用考虑跨际之间的财产转移和分配的理由。当劳动者进入退休期,直到生命终结,一生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用完,储蓄量的现值等于零。从宏观角度,在人口增长率为零和收入一定的前提下,社会储蓄也会为零,一旦放松人口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条件,储蓄量也会随之波动。在生命周期中加入儿童期,会使家庭拿出一部分储蓄进行养育,这将减少了整个社会的私人储蓄。这种模型表明快速增长的人口过度会大幅度增加社会储蓄量,而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劳动人口开始退休,社会储蓄水平也会开始下降。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加入函数中:
(2)
式子中,S是储蓄率;令 , m、w、r分别表示儿童年数、劳动年数和退休后年数; 表示不同时期的消费率,M、W和R表示一种中儿童人口数量、劳动者人口数量和老人人口数量。设少儿抚养比和老年负担比为CDR和ODR,同时将考虑储蓄率具有自相关系,将滞后一期的储蓄率放入函数中。
(3)
表示对储蓄率有影响的其他因素。通过这个模型就可以实证分析储蓄率与儿童抚养比和老年赡养比之间的关系,也能看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储蓄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三、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力资本积累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可以推动人力资本的提升,人力资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人力资本,一个是健康人力资本。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明显,从长期来看,却是作用深远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使得死亡率下降,人们的预期寿命增加,生命的延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开始注重教育投资,以保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收入最大化。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程度的高低与收入有密切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所获得的收入就越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所获得的平均收入水平就会相对的低一些。实证数据表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所获得的收入要比没有上大学人群的收入高50%;而对于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劳动者,获得的收入多高一倍以上。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父母也认同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就是以后获得收入的成本,父母会在孩子成长阶段进行教育投资。通过教育的发展,使得社会劳动力中的教育程度提高,增加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也是社会经济得到增长,通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提高了社会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经济更快更有质量的增长。
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还包括健康人力资本,由于人们预期寿命的增加,为了减少疾病的困扰,人们开始注重健康的投入。人口年龄结构逐渐向老龄化过度时,社会会增加健康教育的投资,是社会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人的预期寿命也会延长,这都会影响到经济发展。Rivera和Currais(1999)通过论文研究证明当一国中的劳动力拥有教育和健康投资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同时,针对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路径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良好的健康人群减少了伤残、疾病和体弱,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劳动,更少的人服药社会救济;二是,劳动者拥有健康的体魄增长人体素质,减少人力资本在经济运转的折旧速度;第三,社会健康人群的增加,较少了医院的治疗成本,也降低因疾病、伤残和体弱而产生的社会负外部性。健康的人力资本不仅影响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更好的体质更够是少年可以连续、顺利的接受正规教育,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增加劳动者的人均教育收益。总之,人口年龄结构转变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健康资本投资直接或间接的推动经济增长。

四、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其增长速度年平均达到了9.79%,这种高速增长状况一直保持着持续性,被世界称为“经济奇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以高投资为主要形式,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较高的资本形成率促使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这与索洛模型所得出来的结论向左。索洛模型认为,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率与人均产生水平成正相关,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可以促使人均产生的增加,但是这种稳定状态不是稳定的,具有不可持续性。Young(1994)对东亚四小龙所存在的经济奇迹进行了实证,认为依靠高投资这种外延式的增长保持是不具备持续性的。但是在中国,这种高投资式的增长方式维持了近三十年,保持了一定的持续性。蔡昉(2004),汤向俊、任保平(2010)认为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因为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有充足的劳动者。劳动者在各部门自由流动,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市地区迁移,使得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
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劳动者所占比开始下降,劳动力市场的无限供给开始向有限供给方向发展,“刘易斯拐点”即将出现。基于此背景,中国一直保持的高投资驱动高增长的模式可能受到挑战。另外,具有工作收入的人群具有投资扩散效应,他们对投资和储蓄的需求会导致外资流入国内;但随着人口偏向老年型转移,这种投资扩散效应也开始消失,随之对资本流入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出现资本外流的情况。
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所需要的因素将会发生转变:人口红利的消失,无限的劳动供给转向优先供给、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开始走向稳定数量,这些因素都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是中国继续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必须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通过政策手段进行引导。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机制,发挥老龄人口的第二个人口红利;防止人口过快老龄化。建立良好的运转机制,使得其他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能够顺利运转,即使人口红利消失,其他因素也可以相互配合,推动经济继续增长。对就业方面做充分的政策扶持,消除劳动者区域流动中所产生的制度障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