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谈谈语文对比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谈谈语文对比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4933 浏览:139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是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体会文本。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比较阅读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传颂的古文名篇,不仅文采裴然,而且立意高远。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交代了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的地理特点后,便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之句,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上有哪些迁客骚人于此览物生异情?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一生不得志,主要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长江南北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叹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可见孟浩然面对洞庭湖,抒发的是自己在政治上无人引荐的感慨和牢骚之情。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徏倚湖山欲幕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面对洞庭湖,感叹的则是孤舟漂泊之悲和伤时感世之苦。
与诸如此类的迁客骚人相比,唯范仲淹面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时心胸开阔,超俗越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何等远大,思想境界是何等的高尚!
通过以上比较,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形象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作者不同的政治抱负和人格魅力。
“自古逢秋悲寂寥”,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历来就有悲秋的说法:“一叶落而知秋”、“悲哉秋之为气也”。在教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时,同杜甫的《登高》、马致远的《秋思》比较。《秋词》颂秋,《登高》悲秋。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苏州园林》是一篇传统的教学篇目。以往我在教学中,以教参为依据,按说明文文体分析,学生记笔记。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教学效果一般。因为,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叶圣陶老先生在文中写到“要鉴赏中国园林,苏州园林是标本”。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苏州园林设计,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呢?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十七世纪欧洲园林的特点(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把它们与苏州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比较,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内容: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所以“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
由此可见,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时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调和观念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学完文章后,我让学生发表观点,更喜欢哪种设计风格,为什么?学生们学习热情极高涨,兴趣特浓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开启学生的比较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李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