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农村学校学生作文教学新见解

农村学校学生作文教学新见解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4274 浏览:128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习。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新表达,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拘形式把自己想说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小学生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写“放胆文”。这里的“自由”,从外在形式上看:即儿童可以自由选择作文的题目、材料、表达方式等,从内在状态来看,是学生心灵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我从六年前就尝试以感性化角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1重视生活——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1开发农村资源、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拓宽习作领域。

作文教学中常常会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是一个广宽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1.1.1从农村自然风光中开发.。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往往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良好题材。让学生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的瞬间心灵感受,既可以让学生从自然风光中了解到家乡的美丽多姿,又能积累写作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蓝天白云、青翠山峰、落日晚霞、村落炊烟、花草野果、潺潺流水,青青小草、飘香果园 ……这些都能作为第一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后获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为他们描绘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自然美的基础。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如《门前的小溪》、《家乡的小河》等,指导学生观察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看水面鸭鹅嬉水,写水中鱼虾倏忽。然后让学生习作,由于学生做过细致的观察,有了真情实感,均能做到有感而发,写出的习作都比较生动活泼,宣有情趣。学生从中也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可见,农村自然风光为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
1.1.2从农村民俗风情中开发.。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如能加以积极开发,将是一个巨大的习作资源库。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比如传统民俗,都有一定历史文化渊源纯真的乡情,为学生增添想象的羽翼;农村人喜欢热闹,茶业饭市、夏夜纳凉,人们聚集谈天,农村生活锁事,写房造屋装修,婚俗寿礼喜庆……写些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农家的节日,不仅有完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正月初一吃年羹,正月十五闹元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宵、舞狮子、放烟花等,这些场面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而城区孩子不能体验到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因地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一些有风俗气息的文章。
1.1.3从农村劳动实践中开发.。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随着他们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日渐升高,对劳动是越来越陌生,缺乏真实的劳动体验。而农村各个时节,都有各种各样的农活,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写出来的文章就能够有血有肉了。如翻地、浇水、施肥、插秧、割稻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农活,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地干一番,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了劳动艰辛与快乐。双休日,也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此,不失为一条积累素材的绝佳途径。
农村是个万花筒,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它存在于你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你怎么写作。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挖掘习作题材,不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这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之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所以教师应尽量的充实学生相对单调、有限的生活,极大的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走进大社会,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在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还采取以下集中渠道:
1.1.4引导观察.。在教学中,在活动中,暗含观察方法的引导,如充分调动目、耳、鼻、舌、身各种感官全面、细致、准确地感知;注意有一定的条理、有一定的顺序;在观察的过程中比较差异,抓住特点。先逐个进行小型的分解的“观察.表达”训练,循序渐进,再进行综合训练。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逐渐形成,心灵变得敏感,世界变得丰富。
1.1.5实践体验.。在校外动员家长配合,组织学生亲自去做,春天来了,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秋天到了,去割割稻子,摘摘果子;在家尽力多做力所能及的,节检测日,更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孩子参观生活,留心生活,亲身体验生活。
1.1.6模拟生活.。为了开拓学生素材来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的结合生活,再现生活场景,广泛采取“模拟生活”的方式来充实现实生活。
1.2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应学会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一个思想感情贫乏的人,作文就无灵气,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缤纷绚丽,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感动、思考和想象!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雪亮的眼。“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想生活,想象生活,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一件小事,一段笑话都能令我们发掘出至善至美的地方,都会引发思考,令人感到生命的意义。2重视体验——感悟习作过程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成批的制造同类产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围牵引,尤其要因人而异,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唤醒。
2.1熟悉素材。如: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我这样启发:让我们选择一件记忆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因为印象深刻的事情总是记得特别真切,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么,同学们能把它清清楚楚的回忆起来吗?请闭上眼睛,静静的在脑海里放电影,在这个电影中,你能看到当时人物的行动、神态(甚至是一个眼神);听到他们说的话(甚至是一声叹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个地方有点模糊呢,让我们用想象为它上颜色、让它鲜艳起来、清晰起来。再如:指导学生作文《我成功了》时,我让学生身临当时的情境:在那一个激动的时刻,老师的表扬一定铭刻在你的心中了吧?你想到了他的表情和语言吗?你怎样看出他的兴奋?你记得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吗?你当时做了什么。你留心过同学的表现吗?又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少先队活动,活动结束我便引导学生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要求是:自定题目、自己选材、文体和字数进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行写作;先想好你在活动中哪些感受最深、或者最激动的地方。现在请同学们都把眼睛闭上,十分钟之后,一个个学生比较轻松地进了“一吐为快”习作环境。结果,有写《愉快的一天》的、有写《活动时的感受》的、有写《少先队活动的一天》的、有写《难忘的时刻》的等等,五花八门,都写出了自己对活动不同喜爱和感受,还有两位学生因病未能参加,也写下《我想象中的少先队活动》和《我的少先队活动》的想象作文。这样从重点的细节入手熟悉素材,为文章写得真实具体提供了基础。
2.2表达。“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原也”学生对社会产生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要表达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要鼓励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审美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追求真善美,引导他们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尊敬、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等。这样,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如:指导学生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作文前我跟同学们谈话:为什么要选这件事写?想起这件事是否给你过强烈的感情刺激、印象特别深刻?如果你想写一件激动过你的事,就一定要选最激动的地方写。也许,它曾让你热泪盈眶;快乐得欢呼雀跃;生气得七窍生烟;忧愁得郁郁寡欢;惭愧得后悔不已;伤心得现在想起来还要落泪;恨不得这件事马上能重新来过……同学们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了,亲身经历过的事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事那些感情你曾经深深体验过,哪些事曾经深深撞击了我们的心灵,甚至终身难忘呢?从而激发动笔抒发的,达到非表达不可的境界。
2.3欣赏语言、注重作文的评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写好文章,时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专门为语言的优化而专门针对性的找技巧、寻方法苦吟苦练,或者为积累而积累。可以开展各种形式渗透这种优化语言的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主动优化自己的作文语言。
2.3.1培养语感。可以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语感。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2.3.2学会欣赏。 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欣赏语言。批改作文时,重视词句表达的评价,哪怕有一个词写得准确了,都要大张旗鼓的加以表扬,要是句子写得有特色了精彩了更是作上记号,郑重其事的夸奖,反反复复的夸奖,把他们的语言优点放大,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句佳句也应及时表扬,在作文的微批中评价。(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评语中这样写道:这个词用得很棒,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己交流作业时,能有意识的自我欣赏、自我修改文章,自己评点作文语言,如:在自认为较好的句子下画圆圈,反复吟诵,与同学交流等,读他人的文章时,也能注意到精彩的句子,甚至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线、点评、和摘记。
综上所述,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学生易接受。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注重感性会使学生更加细腻,因为细腻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点滴;注重感性容易让学生“头脑发热”,而却是作文的催化剂;注重感性能使孩子体验到作文的快乐,如久入芝兰之室,作文方法如花香熏陶渗透、默化潜移;头脑中的积累鲜活了、语言功底更加深厚了,何愁作文不能“我手写我想、我手写我心”,能不融会贯通、水到渠成呢?所以,不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感性化吧!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