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谈述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品德”教育

谈述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品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5626 浏览:181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必定的联系,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导语、词语、讲读和作文教学进行“品德”渗透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品德;渗透
1672-1578(2014)03-0058-02
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实质上是“文”与“道”的关系。宋写作技巧学家周敦颐曾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朱熹把"文以载道"形象地解释为"犹车之载物"。元代郝经指出:"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清代章学诚提出"文辞,犹舟车也。志识,其乘者也。"各家具体说法不一,也曾有过不少争论,但基本精神则大体相同,那就是文章的语言文字和它的思想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可偏废。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品德"教育呢?笔者谈谈浅见。

1.充分认识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1育人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需要,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四有"人才。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国家教育方针则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无疑德育摆在了首位,是极其重要的。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课时多,比重大,特别是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便于分担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1.2在语文教学中育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社会的发展、变革,都会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由于受经济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畏书如"虎",弃学经商;有的学生天天沉迷于网络;有的甚至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凶杀奇案、飞碟怪人;有的学生只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绝不想尊重别人;有的光追求物质享受,"小皇帝"气派十足,如此等等。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可见,语文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何等重要。
1.3在语文教学中育人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课文本身是“文”与“道”的统一,学生“披文以入情”,无形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而教师只有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讲清楚、具体、准确,才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教师也只有重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重视学生中的兴趣、注意、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行家们已通过论证得出结论:“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身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

2.语文教学应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语文教材有它的严密性、系统性和规律性,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机地把“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2.1巧设导语进行思想教育。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课堂教学效果定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教学《长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这样设计导语:
(1)用多媒体出示《长城》背景图,同时播放霍元甲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歌曲。
(2)师: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劳动人民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你们看着这气魄雄伟的建筑,听着这铿锵有力的歌声,有什么想说的吗?老师指着学生看长城画面,听有关长城的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
2.2借用词语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词语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教学可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可从词语入手,在屏幕上打出“迎风招展”、“排山倒海”、“人的海洋”、“脱帽肃立”、“全场肃言”等表现典礼隆重盛大的词语。让学生反复地读,同时要求学生想象词语所展示的情景,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老师在屏幕上逐一把这些词语所表现的情景展示出来,让学生认真地看,细细地想,这样盛大的场景表现人们什么心情?人民多么热爱新中国,多么热爱,多么热爱人民解放军这些词背后的意思,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
2.3运用讲读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好的课文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感情、有说服力的论证,对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寄寓和点拨来育人。寄寓,就是把思想性寓于知识之中,即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去体会文章的教育作用。从朗读入手,可以意会、想象文章的情境,容易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感。如,《桂林山水》一文,言辞优美、感情真切、句句有情,特别是比喻句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教学课文时,可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桂林山水之中,从而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点拨,就是在启发学生认真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形成的形象、继续探求开掘,从而达到理性的提高。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三段的第三层,可引导学生熟读精思,结合观察课语文插图,并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图上画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课文凭借时间表像(半个多钟头),动觉表像(没挪动)和听觉表像(没……)写出了邱少云的壮烈行为。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深思议论:"邱少云为什么能这样做?"这就把学生的深思力引向了这篇课文的开头"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从而认识这组排比短语揭示了邱少云高尚的道德品质,受到了革命烈士严守纪律、勇于献身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此外,还可以有机结合课文内容,采用续写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强,具有教育作用的课文,我们可以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采用为课文续写新篇的策略,使学生受到更深刻、更加有效的灵魂洗礼和思想教育。如,教完《凡卡》一文后,可引导学生体会凡卡在旧俄时代过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品德”教育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相对照,以《我与凡卡比童年》为题续写课文。通过这样的续写,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而且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更加认识了旧社会的罪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4利用作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把思想教育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寻美颂美,练文炼人。学生在长期接受课文熏陶和感染,在掌握了一定的遣词造句能力和写作策略,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体验和观察以后,教师应该依据教材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动笔作文,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描绘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抒写生机盎然的生活情趣,颂扬周围出现的好人好事,同时也鞭笞生活中的检测、丑、恶等。我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学好样,做好事。如,教学六年级下期作文《积累与运用一》,作文的要求是:在生活中寻找材料,写一件"听到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首先,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与本次习作要求能挂得上钩的人物,如《我的好班长》,《一位好妈妈》等,根据习作要求去寻找相关事件,也就是选定相应的素材,选材时同学之间可以充分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从中作相应的引导、点拨。最后再写草稿,草稿写好后再用三天时间修改,要求每天至少修改一次以上,这样学生不仅把作文写好了,更重要的是自己接受了好人好事的教育,思想灵魂得到了升华。批改和讲评也应注意育人,批改不能光注意语言文字的批改,还要对习作的思想观点进行评改,及时纠正错误的东西,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思想。讲评,应把习作的思想内容和习作的表达形式结合起来,把讲评习作的优点与教育学生结合起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品德教育,才能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