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工程 >支架支架式教学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资料网

支架支架式教学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资料网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4664 浏览:108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是讲授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恰当方法,它强调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由学习者主动完成信息的建构。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搭脚手架、创造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手段,使支架式教学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教学效果良好,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语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 知识建构
1006-8228(2012)12-56-02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Pang Erli1, Wang Xin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Ltd. IT Department)
Abstract: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an absolutely necessary sector, and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is a key to grasp it fleetly and exactly.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constructivi is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which decomposes a complex task and gradually guid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deeply and completes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ct

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ively. Constructing scaffolding, creating situations, independent exploring, evaluating effects, and so on are u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prove to be good and show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teaching mode of constructivi;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knowledge instruction
0 引言
在大学生计算机教学实践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经常被学生看作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课程,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付出很大努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符合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讲授这门课程的恰当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探讨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

1 支架式教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最终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改变向学生笼统灌输知识的方式,而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在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之前,设计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就像建筑中的脚手架,它为学习者进入所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视角与工作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即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将其类型化、结构化、规约化,从而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所建构的支架模式上掌握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而使学习者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种面向计算机用户的语言,同我们的自然语言有其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意规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习者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语意规定,从而驾驭纷繁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工具,最终获得能够独立编写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复杂的语法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效仿自然语言的结构,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加以分解从而建立框架,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 支架式教学方法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

支架式教学强调,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等他者所提供的基本支架的帮助,学习者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以基本支架为知识掌握的内在脉络,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由以下环节组成。

2.1 搭脚手架

搭脚手架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基础,合适的脚手架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工具。脚手架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逻辑性,所谓层次性是指其具有不同等级的结构,所谓逻辑性是指不同等级的结构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所搭建的脚手架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依据,即与学生已有的母语——汉语的知识联系起来,按照汉语划分为字、词、句、章的语法结构,把计算机语言也归结为字、词、句、章的结构,这样,“字、词、句、章”的逻辑结构就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脚手架。这样一种“字、词、句、章”式的分解方法是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践的心得,由于它来自于学生的母语——汉语自身的语法结构,因而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运用到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中去,而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2 创造情境

情境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环境,是学生对知识建构的基础。但情境的创建是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怎么写作的,所以,教师创建情境时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根据脚手架上的不同点,创建不同的情境。
在教学中情境的设计,我们是根据脚手架上的每个点展开的,对于“字”这个点可以展开基本数据类型的教学,“词”这个点可以展开复合数据类型的教学,对于“句”则可进行基本控制结构的教学,“章”是建立在以上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在每个点中都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应的问题、任务,提供相应的资料、数据支持,形成有助于学习的特定情境。

2.3 独立探索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提供的概念框架是学习的前提,平台一旦确立,学生在其上展开的独立探索就成为中心内容,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才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对于脚手架上的每个点,都要给学生一些程序资料,让学生独立去阅读、分析,指明程序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对其优化的方法,同时还需布置一些编写程序的任务,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并对自己的程序进行评价。总之,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2.4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保证。由于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认识时,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可以使其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
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布置协作学习任务,强迫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如其中一个协作任务是这样设计的:编写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管理系统,其中需要完成四项目标:①输入学生的基本信息与各科成绩并保存到一个文本文件中;②从文件中提取学生成绩,统计平均分;③对所有学生按平均分进行排序;④任务完成后要求以Word文档上交。这四项目标分别由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学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中的四项目标是相互衔接的,后续项目必须以之前项目的结果为基础,所以,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就是必须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协作学习任务的布置,做到了以强迫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协作学习的意识,进而使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协作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方式。

2.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动力,是对学生知识建构程度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评分规则是:个体所得分值=小组得分*(个体在组内得分/小组内所有个体得分的平均值)。小组得分是任务评比所得的结果,是小组间竞争和小组内合作的结果。任务评比时,每个小组对自己的任务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和教师对其打分,其所有分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小组最后的得分;成员的组内得分则是在组长的组织下,由所有的成员对其打分,取算术平均数。
通过上述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基本实现了教材、学生、教师、媒体教学四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
3 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支架式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既涉及到如何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又涉及到其与教学内容、教学大环境等的关系,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体会:

3.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主动探索性是知识建构的关键。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必须注意这种角色的转变与指导尺度的把握,要因势利导而不要越俎代庖。

3.2 注重情境设计的具体性

情境是影响知识建构的外在氛围,形成主题集中、形式活跃的总体情境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非常重要的,但情境最终是为特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写作,是在支架下教学的总体模式下展开的。因此,教师对情境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所要建构知识的主题,要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

3.3 注重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是影响知识建构的社会环境,通过教师的指导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学生的协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但人际互动的完善仅有具体课程、具体教学模式是难以完成的,它有待于总体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完善,也有待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总体提高。

3.4 广泛地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影响知识建构的文化环境。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是建构主义发展的沃土,是理想的认知工具。在这个环境下,学习资料非常丰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即要充分利用e_learning。但资源丰富的同时,必然会存在良莠不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对这些资料加以甄别。

4 结束语

我们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实践检验了这一教学理论,希望我们的经验对同行有参考价值。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这种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

7.5:74-81

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远程

教育,1999.2:40-43
[3] 袁维新.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科学,200

3.2:41-44

[4]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

2.1:19-23

[5] 庞尔丽.C语言程序设计中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J].计算机教育,
2006.5:7-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