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计算机教学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6201 浏览:220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记得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利用化学实验本身的探究性和策略性这个良好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常以理由产生形成的。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实验、生活中发现理由。例如,分组做原电池实验后,我让学生课外设计番茄电池实验,探索番茄电池能使小灯泡亮的条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此实验虽然容易做,但现象不明显,灯泡发亮时间短暂或根本不亮。学生产生疑问:难道与形成原电池原理相矛盾吗?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适当的引导,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意识。
创新是对传统思维的扬弃。教师要善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于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生活中发现与传统思维不同的东西,或从不同角度提出一种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导致创新意识的产生。如做双氧水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的实验,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创新,增加几个对比实验,如试管加小水泥块、小块猪肝、小砖块,观察反应速率变化情况;设置不同温度下分别给两支装有双氧水的试管,套上小气球,观察哪支试管气球先鼓起来。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策略。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在这个实验的探究活动中寻找解答理由的思路,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遇到化学理由时常会表现出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迷惑等情绪。教师教学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深思,大胆探索,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或与书本不同的观点,形成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推动的良好学习气氛,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如必修一知识中,将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色,红色褪色是氯水中的盐酸或次氯酸的酸性,还是次氯酸的氧化性作用的结果?让学生各自提出有自己观点,是次氯酸的作用还是酸性因素?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将酚酞滴入氯水后,再滴入NaOH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色。学生进行实验后,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出红色褪色是因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正确结论。学生体念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动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他们的好奇心理,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将课本中的一个知识点,逐步发散、展开、引伸,由已知的推出未知的,由教材中现成的结论引出了并末直接写在教材中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加工能够自己理解的。
例如对于氨气的制备,传统的制法是:铵盐+强碱■氨气,属于:固+固■气型。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就会选用正确B的装置图。
学生知道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NH3·H2O■NH4++OH-,恰当提出理由:若将使这个连锁平衡左移,能否以浓氨水为原料制备氨气呢?学生经深思后可得出:若能使这个平衡左移使NH3逸出,最好两个条件同时达到。采取哪些措施使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呢?学生经过深思后可得出:将浓氨水滴入固体NaOH、KOH、Ba(OH)2等中,或将浓氨水滴入固体Na2O、KOH、CaO、BaO……,等均可用:液+固→气体型制备氨气,如图所示装置。从而使学生的视野豁然开朗。可见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发展。

四、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上教师要积极探讨转变传统实验教学的策略,以求更好地扩大实验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安排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变常规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总结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能力,同时激发探求科学知识的原动力。

1.实验观察化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着的知觉,是知觉的最高形式。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教师做演示实验时,除交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观察的重点。教师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程序和策略,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好创造基础。

2.实验模仿化

课本上的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某一理由而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使课本的实验设计成为学生学习探究设计的范例。例如,必修一教材为了鉴定Fe3+和Fe2+,设计了两个实验:①往FeCl2溶液中直接加KSCN溶液;②在FeCl2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这种直接对比的设计手法学生就可以大胆的借鉴。

3.实验创新化

当学生经过较多的模仿学习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就Fe3+和Fe2+鉴定实验为例,要用到氯水,我们知道必先制备氯气,但这样时间、条件和复杂性不太允许学生自己做,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生从氯水作为强氧化剂入手,看能否寻找更容易获取的氯水替代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了不少替代品(如硝酸),可以获得同样鉴定效果。这样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

4.实验活动化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实践活动,为此必须千方百计开展实践活动。杜威曾说过,“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像课本上不少的家庭小实验就是开发活动课的好契机,发动学生在家中动手实验(如番茄电池实验、除水垢实验),遇到理由再集中讨论,最后汇报和展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往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验中的实际理由。如番茄电池实验,大部分学生都说做不成功,疑惑不解。但是有个物理学的好的学生,他采取不断增加番茄数量并且串联起来,使小灯泡逐渐亮起来,且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多么巧妙的解决方案呀!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社区等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也可以指导学生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开发一些研究性课题,并积极组织实施。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入手,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的素质教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