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计算机教学 >基于ITIAS精品课程课堂教学

基于ITIAS精品课程课堂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3027 浏览:74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是体现课程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升现有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的质量,将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与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相结合,对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特征、拍摄技术及存在理由与倡议,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做好准备,对提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程;ITIAS;教学录像;教学特征
1673-8454(2013)22-0072-05
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教学录像是体现课程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客观反映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集中反映了课程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娴熟的教学能力技巧,丰富的教学内容资源以及高效的教学组织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6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其中5000门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优选后转型升级,并适当补充新课程的方式建设。[1] 如何提升现有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的质量,使之适应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是我们当前面对的新理由。本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录像的深入观察和数据统计,研究总结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特征、拍摄要点和存在理由,对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一、ITIAS在课堂教学分析中的应用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以下简称FIAS)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该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和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2] FIAS虽有其优点,但是其强烈的结构化、定量化研究特点,且无法反映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给它的应用带来局限。不少学者对其作了改善。首都师范大学的宁虹教授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对FIAS进行了三方面的改善:(1)对编码的赋值赋予作用的联系;(2)绘制主要参数的动态特征曲线,描述课堂教学过程;(3)通过描述性观察、访谈获得质性资料,与FIAS 主要参数及其动态特征曲线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2] 华东师范大学的顾小清教授结合自身实践,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作了一些改善,增加了能够反映学生行为的内容,以及能够反映多媒体技术与师生互动的内容,并将改善后的编码系统称为ITIAS(Information Techno -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以下简称ITIAS),具体内容见表1。[3]
由于改善后的ITIAS更能全面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且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演示系统授课,因此本研究采用将描述性观察、课后访谈的质性研究策略与ITIAS编码系统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价结合的研究策略,既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课堂的原貌,又保证了课堂分析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二、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分析

本研究从我校已拍摄完成的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课堂录像中选取出15门精品课程的20位主讲教师的20节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课程涉及医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等不同学科,所有主讲教师均为该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教授、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这其中校级以上教学名师就有10人。首先采用ITIAS 编码系统分别对20门课堂录像进行手工编码。为了确认编码的准确率,我们利用可以读秒的视频播放软件对课堂录像进行反复查看确认。将这些编码对每部课程录像生成迁移矩阵、动态特征曲线、课堂交互行为比率表。记录编码的同时用文字在课堂记录表中描述课堂教学过程。然后利用分析矩阵法、比率分析法、时间线标记法等,从课堂结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效果5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堂结构分析

图1为20节课的教师言语比率、学生言语比率及课堂沉寂比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师言语比率集中在48%-86%之间, 学生言语比率在6%-27%之间, 课堂沉寂比率集中在8%-31%。这说明所有课堂均采取教师制约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师生积极互动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录像观察发现,课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语言不多。课堂沉寂部分中一部分是学生在深思理由,一部分是学生在做练习。
通过ITIAS的代码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状态按时间发生顺序进行统计,我们汇总出每一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交替出现的次数,见表2。学生的主要行为是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发言,平均每节课学生行为频度次数为10次,这说明主讲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讨论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
教师实时发问比率,反映的是教师利用学生的观念,立即使用理由的方式以响应学生话语的倾向。数值愈高,表示教师愈能实时追问学生的话语,其计算公式为:
从图2(教师实时发问比率图)中可以看出教师实时发问比率大都集中在43%-56%之间,说明20位主讲教师倾向于通过理由来引导教学的进行,能及时利用理由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学生的作用建构。
通过ITIAS迁移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主讲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代表了训练型提问的程度,由矩阵中的4-4、4-8、8-4、8-8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教师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的情况,代表了创新型提问的程度,由矩阵中的3-3、3-9、9-3、9-9四个单元格所形基于ITIAS的精品课程课堂教学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成的闭环显示。[2]通过对20节课的迁移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有14节课形成了由3-3、3-9、9-3、9-9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主讲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较高。同时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观点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

2.教学风格分析

通过对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教学风格的倾向,其计算公式为:
从图3(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图)可以看出所有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均大于100%。这说明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是以趋向于接受学生的情感,鼓励表扬采纳学生意见的间接影响为主,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录基于ITIAS的精品课程课堂教学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像观察发现,主讲教师教学中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以讲授知识和引导学生解决理由为主。

3.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录像观察,20节课的主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经过精心备课,大都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各种教学策略使用的频次如表3所示。
20节课均使用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这表明传统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受欢迎。根据课程学科的特点,主讲教师已经不满足于一节课用一种教学策略,而是将多种教学策略穿插融合。

4.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20节课的录像,统计出每节课中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如图4所示。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由于学科的不同数值各不相同。医学课程涉及大体标本,教师将实物展示台、虚拟实验室与计算机相结合,因此数值较高,而数值较低的是理工科中与定律运算推理有关内容的课程,这些内容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

5.教学效果分析

图5为20节课程中积极整合格与缺陷格占总采样的比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每节课积极整合格的比率都远大于缺陷格的比率,说明这些课程主讲教师很少用指示的口气直接制约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是双向的。通过录像观察发现,主讲教师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理由,引起学生的深入深思和反馈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找出解决理由的策略。

三、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特征总结

通过对20位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课堂录像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我们看到主讲教师们仪表端庄、大方,讲课从容、镇定、有。作为教学名师,我们将他们的教学特征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1.对待教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

主讲教师们经过精心的备课,认真消化课程内容,通过富有的讲课,将学生吸引住。主讲教师多为该专业领域的科研专家,他们在讲课时注意把自己学科的前沿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里,深入浅出的讲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们善于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将各种教学策略相互渗透、综合运用,体现了“教无定法”的思想。

2.知识广博、专业精深,注重基础

无论医学、理工还是人文学科,教师都有深刻的思想,有全面的、甚至跨学科的知识,他们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关注基础知识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以及与前沿工作的关系。这样不仅使课堂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比如1号课程教师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听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开拓了视野,体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目标。

3.注重策略与能力的训练,培养解决理由的能力

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课堂上教师讲解所占的时间较多,但他们并不是一直在讲授课程。教学教的是研究理由的策略和解决理由的能力。主讲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对学生灌输观点或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悟道”。

4.关注、尊重和理解学生

通过课堂录像观察,教师对学生提出理由,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并对学生给与表扬或鼓励,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的讲授内容,师生交流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5.合理地应用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技术的先进不能代表教学策略的先进性。教学思想,实验演示,现场学习等是技术无法代替的。教师们应结合学科特点组织课堂教学,适当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四、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拍摄技术及要点

教育部在2010年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技术标准》,目前各个高校都按照这个标准拍摄课堂教学录像,有很多学校按照技术标准建立了全自动课堂录播教室拍摄课堂录像,拍摄制作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流程化。为保证录像的教学质量,在准备和拍摄时,结合学校精品课程录像拍摄经验,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教师服装颜色应着暖色调,与黑板和白墙有区别;服装款式宜正装,最好有口袋,方便放置无线话筒;服装花色上不宜选择格子和条纹的图案,以免在镜头中产生眼花的错觉;
2.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安排在满足摄像机最佳拍摄的位置;回答理由的学生要安排在教室中间,回答理由声音要响亮;教师要维持好上课纪律;
3.讲课的课件要在上课前提前拷贝到教室电脑中,并播放调试好,防止教学过程中因课件播放的理由而中止课程的拍摄;课件的背景与文字要有明显的色差;非音乐类课程要慎重使用音乐和课件切换特技;
4.一节课50分钟,包括导语、正式内容和结束语,要连贯完成,不能讲与课程主题无关的内容,不能做小动作,影响拍摄画面的效果。

五、存在理由与倡议

教育部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制定了教学与技术规范,与其对比,我们现有的教学课堂录像还存在以下理由:
1.课程录像是在互联网上共享的,有些主讲教师讲课中带有地方口音,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传播的效果,倡议教师在拍摄前至少将主要的名词术语的普通话练习标准;
2.所有课程均为随堂拍摄,均是在学生原来上课的教室拍摄,没有注意教室环境的布置,倡议拍摄部门要为教师选定光线好、环境整洁的教室;
3.教师虽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备课,但面对摄像机镜头,仍然有点紧张不够自如,有时仍然会出现一句话重复几遍在说的状况,倡议拍摄前与教师多交流,让他们把摄像机视作学生在听课;
4.使用双机位拍摄-后期剪辑模式制作课堂教学录像,不能完全生动展现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互动环节,1个游动机位很难立刻追赶上学生回答理由,在做实例展示时,很难多角度反映教学内容,倡议参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技术规范,将拍摄机位增加到4个,并根据教学内容先期进行脚本设计,将拍摄镜头设计好,使用导播台,导播工作站、专业录音话筒等设备现场实录。
5.目前使用的2010年版的《国家精品课程上网技术规范》压缩视频文件,图像较小,视频不清晰,特别是动态的镜头都是模糊的,倡议参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技术规范压制视频文件。
六、小结
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已经开始,为更快地适应新的课程建设发展需求,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目前现有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找出理由与不足,对拍摄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高[2011]8号文件,“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
[2]宁虹,武金红.建立数量结构与作用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善运用[J].教育研究,2003,280(5):23-27.
[3]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9-21.
[4]王健,吕金鹤,何扬. 哈佛大学网上公开课的制作技术和课堂行为分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137(5):71-75.
[5]张露丹,汪颖,潘玉霞. 信息技术专家教师课堂教学特征案例研究——基于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J].电化教育研究,2011,219(7):83-88.
(编辑:郭桂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