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师 >> 教师师德 >阐述作文教学中发散指导

阐述作文教学中发散指导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25536 浏览:1186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就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提出了一些倡议。
关键词:作文教学;打开思路;发散指导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场面:每每遇到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总有部分学生会因为不知从何入手而陷入困境:或抓耳挠腮找不到突破口,或搜肠刮肚不知如何展开。最让这部分学生纠结的是,时间那么紧,可是他们得花很多功夫去琢磨该写什么,怎么去写,想来想去的材料似乎以前都写过,很难打开思路。
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打开思路,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言之常新呢?发散是最快最好的切入方式。
所谓发散,就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深思去探索的多样性思维。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性思维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流畅,二是变通,三是独特。它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立体、旁通及求异。运用在写作指导上,就是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摆脱经验造成的“心理定势”,跳出固定思维“点”的限制,让其思维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作“线”“面”的拓展运动。所谓“一定的顺序”,是指写作的三个深思维度,具体一点说,就是引导学生以作文题目为点,尔后向时间、空间和含义方面延伸。
以命题作文《母亲》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发散训练。
从时间角度来构思:大而言之,可写古代、近代的母亲,如四大“贤母”——为了孩子“三迁”“断织”的孟母、为儿背刺“精忠报国”的岳母、画荻教子的欧母、教子惜阴的陶母,还可写现代、当代的母亲。小而言之,可写年轻、年老的母亲等,还可写白天晚上的母亲等等。
从空间角度来构思:宽而言之,从常规思维层面来看,可以写外国的、中国的母亲,再拓展开来思维,可以写人的母亲和动物的母亲等;窄而言之,可以写在职场敬业奉献、恪尽职守的母亲,可以写在田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辛勤耕作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母亲,可写扎根山区三尺讲台,始终坚守清贫却把爱种在学生心间,用柔弱的脊背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母亲,还可以写在商海厮杀、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母亲等。
从含义角度来构思:狭而言之,可写有生命的母亲,写生活中伴随着我们一起生活,给我们生命,教我们成人的实实在在的母亲,还可从外貌、性情等角度,写狠毒的母亲、善良的母亲、漂亮的母亲、丑陋的母亲等;广而言之,可以迁移到写无生命的“母亲”——那养育你的村庄、城市、山川、河流等,还可以写不是母亲而胜似母亲的母亲等。
分析上段的示例,我们不难发现,仅从含义这个角度发散,“母亲”的内涵极其丰厚,这样的命题作文,除了可写实实在在的现实母亲,竟然还可以写养育了自己的家乡及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还可写因家庭变故而独立拉扯自己成长的特殊母亲——“父亲”,可以写父母外出打工而不得不撑起弟妹天空的“兄长”(或“姐姐”),可以写在特殊情况下关爱自己进步的邻居等等,他们虽然都不是母亲,却是胜似母亲的母亲。这么多迁移性、隐性含义是学生平时难以想象到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在作文构思时就会获得举一反

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

从上面的发散示例可以看出,发散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深思的深度、广度,使学生从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联系出发,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事物,还能启迪学生的悟性,使学生深入研究,洞察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及未来。
当然,发散需要引导学生做经常性的训练。平时,有空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想一想类似的理由:地上有一顶帽子,它是从哪里来的?马路边上有一只提包,它经过了一些什么人的手?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将往哪里去?会遇见一些什么人或什么事?坐在教室里,看到老师姗姗来迟,想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指导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象一下在老师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看到头顶上的灯,想象它与毕业生活的关联等等。鼓励学生在遇到各种事情时尽管放胆去想,越离奇越古怪越好。发散需要的就是“胡思乱想”。经过了这样的发散训练,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学生都可以快速打开思路,选定所需要的材料,行云流水地完成写作。
发散启迪思维,开拓思路。有了发散,学生的思路就不会走入死角。有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就会如闯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那般,由最初的“初极狭”,柳暗花明,转入到后来的“豁然开朗”,最后逐步进入“芳香鲜美,落英缤纷”的写作胜景,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 湖北省潜江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
编辑 刘青梅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