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师 >> 教师师德 >分析幼儿园游戏和教学关系调查和反思

分析幼儿园游戏和教学关系调查和反思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11630 浏览:468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改资助项目(编号:11JG005Y);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编号:13Y114)成果之一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游戏”与“教学”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但通过对西安市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重教学轻游戏的观念普遍存在,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着功利化、成人化、刻板化、绝对化倾向等理由。应充分认识游戏与教学分离式、交叉式和融合式三种关系模式,实现关系的转化,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深度支持教师的转变与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教学;关系模式;调查反思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游戏”与“教学”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1]。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两类活动分别强调顺应儿童发展和推动儿童发展,并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这两个不同方面,他们就是游戏和教学。在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处理好游戏和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一两难理由的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很多理由和困惑的产生都是与不会区分或者不去区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相关。如何对待游戏,如何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又能自然有效地达成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这是摆在教育实践者面前的棘手而又紧迫的理由。本研究基于西安市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调查,认为当前进行高质量、深入化的教师培训是从根本上还原幼儿园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围绕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理由,课题组进行了问卷与访谈(包括一对一访谈与集体座谈两种形式)相结合形式的调研。

1、教师心目中的观念

关于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几乎所有教师都持肯定意见,但对于“玩”和“教”哪个对幼儿更有用,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更有用。理由是“教”能让幼儿学到东西,能很快看到能看到效果,而“玩”能否让幼儿学到东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调查与反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西很难确定,尤其是不能让家长看到预期的结果。当问到“你对游戏和教学哪一个更投入更用心”时,大部分教师回答对教学更用心,理由是教学环节比起其他环节更重要,实际上也容易把握,而对游戏则很难做到既不过度干预又不放任自流。关于“游戏是否有必要和教学相结合”的理由,教师们普遍认为应该结合,因为游戏能够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达成预定目标很有帮助。

2、教师的行为与实践

游戏在何时会与自己的教学行为相结合,大部分教师认为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很大量使用游戏的形式,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如有幼儿跑神、不关注的情况发生时也会使用游戏的形式,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也会考虑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教师们反映教学中“借用”游戏策略有一定效果,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

3、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的评价

教师们认为目前幼儿园更关注幼儿的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了,而且认为户外游戏教师组织与指导比较有把握,而对区域游戏不太能胜任,尤其是角色游戏与建构游戏教师认为自己布置如何指导才好,更多地情况会让幼儿自由发挥。

二、教育实践中暴露出的主要理由

这些年来,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已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有的教师为了使活动呈现所谓理想的游戏状态,会把教学、谈话甚至是生活活动都安上“游戏”的名目,这实际上是把游戏当成一种装饰,这样的活动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显得生拉硬套甚至不合逻辑。根据课题的调研结果,经过归类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西安市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中的理由主要有:

1、教师“重教学轻游戏”的观念依然存在

教师通常能够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的价值,如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策略、积极情绪情感、亲社会行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等。但是却对通过游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却没有鉴定的信念,他们不相信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中,教学活动因其能够精心预设教育目标、可以有效制约幼儿的学习行为和自身的教学行为,从未相信教学活动才是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尽管教师承认游戏的价值,但是他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认为成人为有而选择的活动具有更高的价值。而且,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专业性主要体现为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而非游戏活动的创生与组织。

2、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停留在功利性价值的开发层面,无视游戏的本体性价值

不可否认,游戏本身具有其形式活泼、操作性强等特点,尤其是规则游戏因其竞赛规则所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和竞争的特点,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游戏确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游戏之所以存在至今,并非单纯因其工具性价值,游戏的本体性价值更是游戏的核心魅力。

3、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成人化、刻板化、绝对化的指导倾向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对游戏制约过多,异化了游戏。教师往往是游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严格制约着幼儿游戏的内容、时间、规则以及游戏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经常采取“包办”的做法,给幼儿准备好各种游戏材料,以一定的模式导演幼儿的游戏,如规定几种主题和角色,帮助幼儿分配角色或指定角色,角色必须按固定方式来表现,情节也要按一定套路发展。显然,幼儿没有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经常在幼儿园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会说,你要想好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戏中,教师会说,你不可以这样玩,你必须那样玩;在结束时,教师会说,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应该这么做。正如华爱华教授所分析的那样,“在教学计划中,教师会详细地安排游戏的过程,使得幼儿按教师设定的流程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设计中,教师规定了幼儿的游戏行为,成为游戏的直接导演者,幼儿成为游戏的‘奴仆’”。

三、游戏与教学的交叉转化,是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现实选择

1、教育实践中游戏与教学的三种关系模式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探索实践中,逐渐发展出多样化的游戏与教学融合的模式,根据二者融合的程度的不同,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路径:一是分离式。游戏与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分离、独立存在。从课程计划表以至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组织环节,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各自分离的目前状况。教师一般更注重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游戏以自由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教师不太干预幼儿选择游戏和游戏进程。这也是我们传统上组织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方式。
二是交叉式。教学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理由又回到教学中解决。而这仍然是两个独立体。游戏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理性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中儿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以运用。在儿童游戏时,教师在观察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可以以个别或小组形式插入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和指导。运用插入式结合方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开干扰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一种活动中插入另一种活动时,应自然而不要生硬。
三是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和幼儿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着双向的建构,通过对话、交流、交往等活动,彼此在情感态度、经验等方面得到了体验,教师在支持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调查与反思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身的专业成长,幼儿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获得了发展。在这里,游戏成了幼儿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幼儿积极主动、自然而真实的学习活动。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这种幼儿与教师在一起共同生活、游戏、做事,共同获得发展。
目前,很多重视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幼儿园正在尝试着把游戏与教学因素通过交叉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探讨了游戏与教学结合的不同形式。当然,教师选择以上哪一种做法,与他们的现有专业水平和幼儿园的客观条件有关。

2、教师培训:深度支持教师的转变与发展

跳出传统认识的局限,完整地解读儿童游戏的存在及其对于教育教学的价值,厘定游戏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全面实现的可能路径,便成为一种必须。在这将近一年的指南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的理由有:(1)培训设计中对游戏主题、游戏与教学关系主题给予比重过小,有些培训主办者甚至随意取消这些主题,反映出培训设计者对于游戏也仅将其作为活动形式的陈旧观念。(2)部分培训中设计的游戏专题内容比较空泛,案例分析不深入,多是零散的教育案例,严重缺少反映教育活动连续性的大型案例。反映出来自西安市幼儿园园本性、原创性案例的缺失。(3)培训形式多是讲座式、讲授式,缺乏让学员深度体验、深度参与、师生互动式的参与式培训。基于上述理由,今后的培训可从培训设计、游戏主题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培训设计主要涉及到培训管理者的理念,培训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大游戏主题在整体培训框架中的权重,甚至可以尝试进行教师游戏组织能力提升的专项培训,并且要吸引园长和其他幼教管理者参加。这也是一个重要信号的释放,即让广大一线教师从培训课程设计中就能体会游戏对于自己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开发科学有效、系列化的游戏专题,本课题组目前开发并已经使用的专题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精神解读、关注游戏、关注儿童的游戏精神、实践幼儿园的游戏生活、游戏与玩具等。
最后就是游戏培训形式的改革,实践参与式培训。我们必须转变以往局限于普通教室里的讲座式培训,直接将培训举办在幼儿园的教育(学习)现场,并为培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便于学员们随时发起和组织游戏观摩。这样既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又能真切地把所学加以分析应用。除此之外,更要转变学习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以往单纯的师生关系,培训者既是老师,更是主持人、学习同伴、发问者和画龙点睛的人;被培训者需要动脑、动手还用动情,做到全身心的参与。
【注 释】
[1] 朱家雄.“通过游戏的教学”与“包含教学的游戏”—二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2008(8).
【参考文献】
[1] 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6(8).
[2] 彭海蕾.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 华爱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反思.幼儿教育,2009(4).
【作者简介】
姜娟芳(1979-)女,汉族,陕西富平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学前课程与游戏、教育心理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