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家庭教育 >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特点与教育倡议

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特点与教育倡议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31274 浏览:1441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所以注意力容易分散。幼儿教师应该了解幼儿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与特点,对出现注意力分散的幼儿能够正确、及时地引导。笔者对幼儿注意力分散的理由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究介绍

笔者随机选取了数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各年龄段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幼儿表演、教师单纯讲课、师幼互动、幼儿自主活动时,研究者若发现研究对象有干扰他人、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呆坐、东张西望、出怪声、走动等注意力分散行为时,就立即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发生的理由、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终止与结果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注意力分散的行为表现

调查数据显示,幼儿注意力分散的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做小动作是幼儿最容易出现的注意力分散类型,大多数幼儿在课堂上都有玩衣服上的纽扣、带有彩灯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倡议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鞋等小动作。这表明,幼儿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很低。观察中还发现,当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邻座的幼儿很容易受其影响。如有幼儿带来了卡通贴画,邻座的幼儿就可能和他一起看贴画、分贴画、抢贴画、贴贴画。

2.幼儿在什么样的活动中容易注意力分散

调查显示,幼儿在进行师幼互动时最容易注意力分散。教师在提问时,有的幼儿在拉其他幼儿的衣服,跟其他幼儿说话;在朗读环节,有的幼儿东张西望,有的幼儿在翻看其他页。幼儿自主阅读和教师单纯讲授的过程中,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次数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呆坐和干扰他人。在幼儿上台表演期间,留在座位上的幼儿容易注意力分散。

3.教师对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处理

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之后,不同老师的关注程度及采取的办法不尽相同。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后多依靠自主恢复,也就是幼儿自己玩一会儿之后会觉得没意思了,便会停止注意力分散行为。相对而言,教师主动引导的比例不高,部分教师看到幼儿出现溜号时甚至不予理睬。

4.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在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孩子中,男孩的比例(占55.9%)要比女孩的比例(占44.1%)高。据观察显示,男孩的注意力分散行为多表现为左顾右盼和干扰他人,而女孩则表现为做小动作和呆坐。

三、教育倡议

幼儿时期是注意力发展的敏感时期。教师应结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在实施各种活动时,科学设计活动,注重教学策略,使幼儿注意力能够集中。

1.把握教学时间,延长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长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力3~5分钟,中班幼儿可达10分钟,大班幼儿可达15分钟。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把握好教学时间,注重教学效率。

2.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注

观察中发现,那些坐在角落或者位置靠边的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最多。教师应对这些幼儿给予较多的关注,并加以引导。同时,教师要关注晨检环节,对幼儿自带新奇小玩具、小卡片、小亮片等行为加以限制,必要时可代为保管这些物品。这样,可避开幼儿受到物品的干扰和刺激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也可适当减少安全隐患。

3.善于抛出理由,获得积极回应

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趣、轻松的课堂环境。在各类的活动中,教师要避开直接给幼儿提供正确的答案,应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善于创设理由情境,多采用提问的形式,鼓励幼儿检测设与猜想,让幼儿自主选择,积极融入活动之中。

4.避开过多地打扰幼儿

在幼儿集中注意力从事某项有作用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开打扰幼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幼儿集中注意力画画时,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想象、探究、发现,而不能过多地边走边讲或干涉某个幼儿,影响他们的思路。

5.科学提供对幼儿有作用、使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适量、美观、隐含教育价值的材料,可以让他们通过操作材料获得情感、认知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但材料的投放应注意其中的教育因素。比如,在建构活动中,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少,孩子不仅不能满足完整拼搭某种物体的愿望,还可能因为担心自己仅有的积木被别人抢去,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保护自己的材料上。而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多,则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他们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根本无法注意力集中地进行某项工作。一般而言,幼儿年龄越小,投放的活动材料的品种应越少,但单类材料的数量应适当多一些;材料需周期性地加以丰富和更新;准备的材料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越大,孩子玩的兴趣就越大,注意力也就越集中。

6.教师在讲课时应注意音调的变化和音量的调节

教师在活动组织的环节中,应避开出现平淡、无变化的语音、语调,因为单调的声音容易使人昏昏欲睡。为此,在进行讲述时,教师可结合讲述内容不断变化语音、语调,甚至可以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并加上肢体动作,生动有趣地组织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作者为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责编 东方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