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高士廉在唐初政治中意义

高士廉在唐初政治中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1-08 点赞:27720 浏览:1294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士廉作为渤海高氏家族在唐朝初年的代表,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唐朝初年的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士廉;唐太宗
北齐灭亡后,高氏皇族尽被北周俘虏西去,皇室成员仅余三人。这是渤海高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遭到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到唐朝后渤海高氏一度复兴。前后有五位高氏做了宰相。其中首先是高士廉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于太宗时先后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宰相)。
高士廉名俭,字士廉,是北齐的宗室。他的祖父高岳,在北齐封王,是高欢的从父弟也。先后任侍中、尚书左仆射、太尉。高士廉的父亲高劢幼聪敏,七岁时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刺史,历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乐安王。隋朝建立后,杨坚开始重用高劢,“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后来又转为光州刺史。杨广伐陈的时候,高劢以行管的身份随军出征。后来又拜为洮州刺史,“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
高士廉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用心读书,刻苦求学,经史子集涉猎广泛,所以他后来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尤其在文学方面。“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高士廉年青的时候就受到当时士大夫的推重。他结交了许多当世的名人,与大文豪薛道衡、崔祖濬等人结为忘年交,在当时享有很高的盛名。
高士廉在隋文帝仁寿年间,中举文才甲科,任治礼郎。隋朝军队征讨高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高士廉因与之交往而受到牵连,被贬职为朱鸢主簿。当时正逢隋末天下大乱。高士廉在高祖武德五年力劝交趾太守投降了唐朝。降唐后,高士廉被封为雍州治中,成为唐高祖次子李世民的下属。“时太宗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高士廉的妹妹嫁给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后来长孙晟病故后,长孙晟的儿子长孙安业把高氏母子赶出了长孙家。高士廉将妹、外甥全接到高士廉在唐初政治中的意义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自已家中抚养。高士廉对长孙兄妹可以说是悉心教导,把长孙兄妹抚养长大。长孙兄妹后来一成为皇后,一成为大唐名相,可以说是与高士廉的教养密不可分的。长孙氏长大后,高士廉慧眼识英才,把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从而高士廉与李世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唐朝建立之初,李渊封长子建成为太子,次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吉为齐王,由太子建成在朝中处理政事。而李世民则常年在外征战,平叛各地的割据势力,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的威望在朝中、民间大增。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之职,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比如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武有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而高士廉作为李世民的亲戚,自然也成为秦王的亲信。秦王府可谓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相抗衡。李世民随着威望、势力的增长,野心也开始膨胀。与此同时太子李建成面对李世民势力的扩张也感到不安,遂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李世民。
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武德末年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最终在武德九年六月的时候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中高士廉坚定的站在了李世民阵营。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在玄武门战争的关键时刻,高士廉与长孙无忌释放了监狱的囚犯以支持李世民与建成、元吉的战斗。《旧唐书》卷95记载“士廉与其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可以说这批囚徒的到来为李世民增大了胜利的筹码。最终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顺利的当上了太子,不久后正式登基当上了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开始论功行赏,对那些政变过程中支持过他的功臣进行了封赏。而高士廉也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得到了封赏。“贞观元年,擢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赐实封九百户。”
贞观元年八月的时候,高士廉因为私藏奏折而被唐太宗贬为安州都督,后又改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在四川任职期间,高士廉改革当地的陋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行文教活动。他每有闲暇的时候必定邀请当地的文人聚会,以文会友,交流经验,探讨学问。其中有擅长诗文创作的文人,高士廉还会加以重用。高士廉还组织当地人对都江堰进行了休整,“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使蜀中人们“人以富饶”。在高士廉治蜀期间,蜀中得到了大治。
贞观五年的时候高士廉重新回到了政府任职,“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来高士廉一直在任职,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倚重。唐太宗评价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聪悟,临难既不改节,为官亦无朋党;所少者骨鲠规谏耳。”贞观十二年的时候,高士廉奉命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编纂氏族志。“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士廉乃类其等第以进。”高士廉因为编修《氏族志》而被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贞观十一年时,唐太宗为了表示不忘旧臣功劳,表彰14位开国功臣,“封授14位会开国功臣世袭刺史之职,许国公高世廉也在其列,为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贞观十七年时下令画各功臣像于凌烟阁。凌烟阁分别绘画功高宰辅侯王及其他功臣像。太宗自己作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绘画。共绘有24位功臣像,高士廉在其中列第六位。
贞观十六年,高士廉加授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虽然深得唐太宗信任,但是他却不居功自傲,在高居丞相时,仍是十分谨慎。他每次上奏唐太宗的奏章,都要把草稿焚毁,不让别人得知详情。“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
在高士廉重病时,唐太宗曾两度亲临高府探视,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去世,唐太宗不顾自己正在服药,要亲自去吊唁高士廉,最后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的苦劝下才作罢。在高士廉发丧的时候,唐太宗又登上宫城西北楼痛哭目送高士廉的灵柩远去。
《旧唐书》称赞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无玷,保君臣终始之义,为子孙袭继之谋。社稷之臣,功亦隆矣;奖遇之恩,赏亦厚矣。”这可谓是高士廉一生的真实写照,高士廉确实是唐太宗朝一位有作为的丞相。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中文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