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酒文化 >吉隆坡:文化多元华人之城

吉隆坡:文化多元华人之城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10490 浏览:439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寒检测到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小朋友们是不是和小号子一样急切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呢?想不想跟小号子一起到“华人之城”吉隆坡过春节?快点随我来吧!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心脏地带,是一座新旧辉映、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大都市,既有现代都市的时尚感,又不乏古色古香的迷人风韵。因华侨人口占吉隆坡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故吉隆坡被称为“华人之城”。除了华人,人口最多的便是马来人和印度人,这也造就了吉隆坡的多元城市文化。
吉隆坡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尽管吉隆坡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很快,但它依然保留着很多历史的痕迹。市内典型的穆斯林建筑、中国式住宅以及英国殖民时期建筑星罗棋布;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历史悠久的村庄相互呼应;马来餐、中餐、印度餐、西餐还有各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马来村、唐人街、印度街并存相依,别有魅力。马来族基本上讲马来语,华侨大部分讲粤语或者普通话,印度族大部分讲泰米尔语。走在吉隆坡的街上,要是用普通话向行人问路,基本都不会令你失望。
多元化把吉隆坡变成了一座“世界建筑博览馆”。充满现代感的摩天大楼同高脚斜顶的马来别墅交错层叠,穆斯林式建筑和中国式建筑和谐并存,汇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交融着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风格的立体图画。吉隆坡有许多蜚声国际的建筑,小号子来吉隆坡过春节,自然不能错过。
吉隆坡独立广场和沿街建筑是马来西亚的标志性建筑。独立广场由原来的一个橄榄球场改建而成,用以纪念国家独立。广场南侧竖立着高达100米的旗杆,马来西亚的月亮图案国旗在旗杆上迎风飘扬,据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旗杆;草坪上立有一块黑色云石碑,标示着马来西亚自20世纪初沦为英国殖民地后,直至1957年8月30日正式宣告独立,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此升起了第一面马来西亚国旗。
独立广场对面,是一排别具风味的历史建筑,其中的苏丹亚都沙末大楼,中部是一个40米高的钟楼,造型颇似英国伦敦的大本钟,钟楼覆盖的是金光闪亮的伊斯兰风格半球圆顶,其建筑造型的异样多姿,成为各地摄影家们的最爱。每逢节日庆典,五光十色的彩灯辉映整幢大楼,让人犹如置身于阿拉伯神话世界雄伟神秘的城堡。
吉隆坡双子塔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综合办公大楼,也是游客从云端俯视吉隆坡的好地方,同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塔楼。
吉隆坡塔高421米,几乎和石油双塔一样高。吉隆坡塔吸引游客的地方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外,还因为在276米处有个观景台,游客在上面可以俯瞰到吉隆坡最美的风景。
年代悠久而又富丽堂皇的火车站是吉隆坡最负盛名的欧式建筑,它是一座英国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式建筑物,是英国文化在马来西亚最突出的表现。
阿布瑟曼酋长故居是马来西亚文化遗产基金会属下的文化机构,建于1925年,仿照英国都王朝式的建筑。花园有一座特摩尔原居民建造的竹舍和一间经过修复的马来式木屋,此木屋原本是吉打州一位酋长的故居。建筑物全部经过能工巧匠风格独特、精雕细琢的马来传统雕刻修饰,里面展示着一些婚礼服饰。
吉隆坡原是由华侨拓建的一条小街发展起来的,早在1857年,一位名叫叶亚来的华侨率领87名华人驾船来此寻找锡矿,他们最初用棕榈叶搭起简陋的棚屋,开始街市交易,逐渐促使这里的商业由萌芽走向兴隆。吉隆坡已发展成为全马最大的锡矿区,博得“世界锡都”的美誉。如今在吉隆坡的华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中华文化在吉隆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茨厂街是吉隆坡最著名的“唐人街”,车水马龙,张灯结彩,天天像在过中国的大年。这里已不是传统的华人居住地和华人商业区,而是一块吉隆坡的金色招牌,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观光购物。
茨厂街保持着显著的中国元素,街头与街尾盖着横跨街心的中式大牌楼,金的双龙栩栩如生,绿色琉璃瓦在充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斗大的隶书“茨厂街”下一排红色灯笼在微风里生机勃勃。牌楼顶长约4米、高2米的液晶显示屏播放着马来西亚风光片。
茨厂街见证了吉隆坡的成长,今天的茨厂街,不再单指一条街道,而是一个街区的代名词。走进茨厂街,岭南、闽南式骑楼鳞次栉比沿街而建,一、二层开店,

三、四层住家。街心上空架着波浪式彩色玻璃瓦遮雨棚,逛街者不必担心风雨和骄阳。

一家福建面馆开在街心的二层小楼,招牌下书“开创于1927年”。楼下是开放式市场,青芒果、榴莲、椰子、马奶葡萄、蛇皮果,果香四溢,亚热带水果应有尽有。一位七八十岁的大娘高声吆喝着“来呀、来呀”,卖的是金圆溜溜的芝麻圆子。据面馆老板介绍,华人第一、二代主要靠挖矿、种地和卖剪刀吉隆坡:文化多元的华人之城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菜刀、剃头刀在大马创业。现在华人有条件了,要培养孩子读书、经商、创业,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在北美工作,一个在法国读书。
“恭和堂”在茨厂街街头和街尾各开有一家装饰精美的凉茶店,以卖龟苓膏为主,兼卖各式凉茶,一排雕刻花草的红木八仙桌,配上沉重的座椅,显得古色古香,墙上挂着苏东坡词句,有十足的中国气派;在大众书局可以写到中文标注的马来西亚及吉隆坡地图;“元和堂”“余生堂”,还有书屋、服饰店、水果店、西餐馆等,都用中文招牌,这是区别于其他社区的重要标记。在茨厂街购物十分方便,小商品从针头到笔、笔记本,大商品从洗衣机到电冰箱应有尽有,这也是茨厂街能够兴旺发达的重要理由。
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去年11月小号子带大家去过马六甲?在马六甲我们了解了巴巴娘惹文化,在吉隆坡也居住着这样的巴巴娘惹族群。巴巴娘惹(或称土生华人)是指15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淡马锡(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吉隆坡的巴巴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华人,但目前没法证明唐宋时期已有华人定居吉隆坡,所以一般来说巴巴娘惹都是指大明后裔。大部分的巴巴娘惹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某些巴巴娘惹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例如他们的中国传统婚礼。
除了唐人街,在吉隆坡还有一条“印度街”,又称印度清真寺街。这条街聚集的大部分都是印度人,有许多卖印度服饰的商店,还可以写到印度铜灯、银餐具等。这一带是印度人聚居区,常常可以看到缠头巾、留长须的人,给游人一种到了印度的感觉,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小印度”。
服饰作为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更能体现其民族的内在素质和魅力。走在吉隆坡的大街上,马来人、中国人、印度人,还有说不出国籍的各肤色人们,他们或短衣短裤,或长裙长衫,其中也不乏身着厚厚牛仔装的靓男靓女穿梭其间。马来西亚妇女的穿着最有特色,她们大多身穿纯棉和丝绸质地的无领长袖连衣裙,五颜六色,鲜艳夺目。而被称做“国服”的“巴迪服”穿着最为普遍,由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爽,非常适合热带气候,既美观又实用。
吉隆坡的饮食文化同样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在吉隆坡,人们的话题离不开美食,游客们不难发现马来西亚人非常享受进食的乐趣。马来西亚拥有亚洲种类最多的美食,在外进食是肠胃的一大探险。从香味浓郁的马来佳肴,到热气逼人的中式美食及辛辣的印度料理,任凭选择。此外,独一无二的娘惹食品,是融合华人与马来人烹饪文化的精华。
马来食品一般采用家中栽种的素材。椰子、辣椒、香茅、柚子、香料与咖喱粉是烹煮鱼、肉和蔬菜的基本材料。千万不要错过马来西亚的驰名食品——沙爹,制作方式是把特别配料腌制的厚肉片穿在竹签上以炭火烧烤,再配上花生酱蘸食。
吉隆坡著名的美食包括印度饼,是以一种以面粉搓揉成薄片,再在铁锅上烤制而成的香脆煎饼。吃时勿忘加上一杯印度拉茶,茶从一个杯子被隔空倒入另一个杯中,使它更香滑可口。
华人的主食是米饭配上肉类或蔬菜,还有各种不同种类及组合的美味面食。融合南、北方烹饪方式的印度美食,更是独具一格。一种广受欢迎的印度回教徒食物是以米饭配搭香浓咖喱汁煮成的鸡、牛、羊或者鱼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