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酒文化 >对于尊重多民族地区活态文化

对于尊重多民族地区活态文化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3417 浏览:88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2年底,作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贵州“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下称“村寨文化项目”)通过验收。此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将对正在推进的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百村计划”产生重要引导作用。
验收专家组认为,“村寨文化项目”对接了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在多学科、多领域进行了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政府扶持、学术指导、科技应用、村导”的文化创新理念,探索出尊重多民族地区活态文化与其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和新途径,并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可示范推广价值。
力求创新
“村寨文化项目”既是2009年唯一的西部文化创新项目,也是此年度唯一一个关注农村文化建设的文化创新项目。此项目由贵州省文化厅、民间民族文艺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文物局共同倡导,前期酝酿是在2006年,2007年部分项目开始实施,2009年全面启动。
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顺祥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理由逐渐显现,尤其是农村科学发展的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还缺乏妥善的解决之道。就文化工作而言,新农村建设中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视还不够,策略还不多,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政策和农村治理的传统源远流长,留下许多与农村有关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如何将文化建设介入农村现代化进程?如何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更多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如何通过文化建设带动农村社区社会发展?“村寨文化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此示范项目由有一定交集且互相影响、协同进行的六个方面的建设目标构成,具体包括:
民居的修缮和替代性建筑的开发、道路整修、自然文化景观恢复和保护等村寨自然文化景观的整治。此为第一类。
第二类是村寨文化传承中心的建设,其建设目标是集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研究基地和接待站的功能于一体,整合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馆站建设的相关资源。
第三类是村寨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制作,包括采取自下而上式策略,制作村寨自然文化遗尊重多民族地区活态文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产名录。
另外三类是,运用技术手段,对村寨自然文化资源进行管理、展示和传播的村寨自然文化资源数据库及展示网站建设;以提高村民发展能力为重点,通过建立村民合作组织、制定村寨发展规划、主导和管理项目在村寨运转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能力培训项目;结合实践类项目的开展,进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等一系列前沿课题研究。
开创性作用
陈顺祥说,贵州“村寨文化项目”从理念到实施,都有别于一般文化建设或文化保护项目,具有较强的开创性作用。
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但长期以来,文化工作始终处于总体发展的辅助性地位,要真正转变这种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村寨文化项目”是一次将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和支撑力量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此项目的实施,对社会和谐发展理念的普及及认同有很大推动作用。
从农村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体系建设方面看,“村寨文化项目”是一次“整合性尝试”。以往如农村文化馆站建设、“非遗”保护工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由于缺乏统筹和后续管理,收效不甚理想。“村寨文化项目”在村级层面将上述文化建设项目有效整合、通盘考虑,从而为农村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道路。
“村寨文化项目”还是一种政府、学界、民众通力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政府扶持、学术指导、科技应用、村导,有别于单纯的政府主导方式,强调了对民众权益的重视和民众积极性的发挥。产学研结合模式既提出适度商业化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又创造了社科研究的平台和对象。
不单纯保护也不一味强调发展,不过分追求文化“原生性”,也不提倡无原则的“现代性”;不把文化作为点缀,而是作为支撑,并强调科技手段的运用,即强调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良性结合,是“村寨文化项目”的一大突出特点。此项目中诸如农村文化景观保护技术的实践与应用、村寨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平贸易帮助、传统稻作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内容,其创新性均走在其他类似项目前列。
不画终止符
在锦屏县文斗古寨门旁,有一块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六禁碑”和一块年代稍晚的“环保碑”,上书“不俱远近杉木,吾等所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四到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等六条村规,以及“此本寨护寨木,蓄禁,不许后代砍伐,存以壮丽山川”等具体规定。
文斗村的林业开发最早开始于约500年前,后来逐渐形成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村规民约和林业契约,这种历史少见的古村约,被现代研究者称为“契约文书”。
文斗村是“村寨文化项目”的项目点之一。为了更好保护、研究和发展文斗古寨传统文化,“村寨文化项目”在此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保护文斗村自然文化景观、改善基础设施以及建设文斗村锦屏文书数据库、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中心等,以对文斗村所藏锦屏文书和优质自然人文资源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发掘锦屏文书、传统契约等传统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村寨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村寨文化项目”项目点还包括荔波县水利大寨、雷山县控拜村、黎平黄岗村以及湄潭柏杨坝村等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村寨,同时也在黎平县地扪村、堂安村,印江县合水村,乌当区渡寨村等村寨开展了文化创新与生态博物馆建设相结合的工作。
荔波县水利大寨是一个水族村落,水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村寨文化项目”在此的建设目标,是依托水利大寨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展社区主导的乡村旅游。这是水利大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的核心,是保护文化遗产、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水利大寨,“村寨文化项目”将人类发展、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旨在通过“三位一体”的方式,推动村寨社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具体项目建设。
建立村寨遗产名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与村民的互动,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出村寨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使名录体制与社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升保护的自觉性。
建设水族文化传承中心。在村落中,以新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分配方式建设水族文化传承中心,使其成为村民所有的文化传承空间、学术研究平台和旅游接待中心,成为具备自身造血能力的农村“文化馆站”。
村寨环境整治与景观保护。进行村寨传统自然文化空间的整理,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替代性建筑的应用等。
发展村导的乡村旅游。培养村民旅游组织,开展村民发展能力的培训,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帮助,构建村民管理、村民受益的旅游发展模式。
在“苗族银匠村”雷山控拜,“村寨文化项目”将以保护银匠诞生的文化土壤——控拜村落文化景观为重点,通过调查研究、社区扶助、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和手工艺的保护等工作,激活控拜村的传统文化记忆,探讨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路径。具体项目主要包括控拜苗族银饰传承展示中心建设、苗族民居营造技艺延续与现代化适居性改造研究与实践、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寨网站创建。
黔北地区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村寨文化项目”将在此基础上,从文化保护和文化重建的角度,丰富和提升黔北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探索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文化的力量。“村寨文化项目”在湄潭县柏杨坝村主要进行黔北民居现代化研究与实践以及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新农村建设多方参与以及新农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
科技处处长陈樱说,贵州“村寨文化项目”通过验收并不意味着就此画上终止符,将继续关注已验收合格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进一步了解项目发展情况,积极推广创新成果,系统组织宣传报道,使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效益。(责任编辑/姚 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