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管理 >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悟性培养

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悟性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6265 浏览:215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学校和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成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悟性的培养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悟性培养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悟性培养

一、培养学生悟性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关注的并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悟性的培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只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悟性培养。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忽视了学生悟性的培养。老师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讲解疑惑,但是却没有启发学生的悟性。大多数人都秉持着这样的观念:悟性是天生的,后天是培养不来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观念,教师对学生的悟性培养关注比较少,只是安排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很被动。语文的魅力在教师的讲解中也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其实悟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悟性并不只是天生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它锻炼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在阅读、鉴赏、深思等方面。悟性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老师通过不同的策略一步一步培养出学生的悟性。

二、培养学生悟性“三步走”

1、感受语文中的情境

培养学生的悟性第一步就是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所创造的情境中。只有进入到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对文章有更深的感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学习。例如在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露水还没有被太阳晒干的田间,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在田间给庄稼除草,日升日落,太阳下山了,老农又扛着锄头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后面还有一弯月紧紧跟随。这种情景想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田园生活的恬适、自然。当然,为了让学生可以较快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的、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文字是作者的情感寄托,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多读几遍,学生可以更加流畅地朗诵出课文,在读的同时就能在脑海中想象田园生活画面,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比如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轻轻的”和“悄悄的”的不同意味。另一种进入情境的方式就是把你读到的内容讲给其他人听。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文章,然后转述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这样学生的想象也会越来越丰富。

2、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悟性的第二步就是用心读文章。文章都是寄托作者感情的载体,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大多数的学生的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往往体会不出作者的情感,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去看文章。所以,学生在看一篇文章时,不仅要知道它的大体内容,同时也要用心去感受文章所流露出的情感。在鉴赏文章的时候,因写作手法的不同,学生感受的方式也可以不同。比如在《钱塘湖春行》中有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如果把“争”改成“落”“喜”,学生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也可以结合作者的出身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来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在《观沧海》中的一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当时曹操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历史,体会曹操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身在高位的孤单寂寥。同时学生也要善于从细小的方面观察出大的情感。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句话“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这个动作描写,就可以体现出先生的儒雅和知礼,同时也引出“我”很尊敬先生,崇敬先生。学生在读课文时要善于联想,读出言外之意,这样学生可以更快进入到情境中。

3、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培养学生悟性第三步就是用理性的角度看文章。学习课文时,学生体会到的往往是作者的情感,进而分析文章的主旨。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只是浅显地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通过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阅读要深入,一步一步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对悟性的提高有所帮助。例如读鲁迅的文章《故乡》时,学生往往只是体会到鲁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但是忽略了理性的深思。文章中有提到“路从无到有,有了人,便有了路。”学生可以通过这句话感受背后的深意。路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是从有到无的。鲁迅要传达给读者的正是这种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文章中的细节,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文章,让自己有一个更深的感悟。理解的悟性不仅要在语文学科上培养,也可以综合其他的学科,接触不同的事物,体会不同的方面,在反反复复的体会和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悟性。
悟性并不是虚无的东西,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来。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悟性培养的重要性,按照悟性培养“三步走”策略,一步步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悟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刘京平.培养学生悟性“三步法”[J].文科教学探索.2009(01)
[2]陈永睿.培养学生悟性的途径[J].教研成果园.2009(08)
[3]林思端.语文教学中“悟性”培养[J].语文天地.2008(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