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简论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中内涵与其运用对策

简论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中内涵与其运用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6948 浏览:222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 要 】赏识教育是一种体现着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旨在通过教育工作者用赞扬、欣赏的方式去发掘、鼓励被教育者自身的潜能。从近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赏识教育应用在教学中,能够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各级各类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作用。
【 关键词 】赏识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
中等职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强,精力充沛等特点,如何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这一群体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当下学者研究的主要理由。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对学生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是选择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赏识教育是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欣赏、赞扬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学习新知,探索未知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基于此,笔者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目前状况,提出赏识教育,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为实践者提供借鉴。

一、赏识和赏识教育

(一)赏识
歌德曾说:“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如果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人格,你就失去了全部”让一个学生拥有良好地品格是一个老师最值得骄傲之处。而赏识的眼光可以让一个老师拥有发现学生良好品格萌芽的慧眼,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和发展良好地品格。
赏识别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学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赏识教育是一种肯定人的教育,也是对渴望得到赏识的人的人性化考虑,教师给予学生的信任、理解和宽容,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根本,也是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其本质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暗示、激励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上进的。赏识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赏识是赞扬,赞扬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特长、爱好,无论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中的内涵及其运用对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这个优点多么微小;赞扬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努力,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自我超越。在教育中赏识带给学生是快乐、是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潜力,赏识教育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和向上的自己,她能够燃起学生自身潜能的大爆发。换句话说:赏识就是激励、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发展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目标。

(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人性教育,实施赏识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激励,这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理念的转变的要求。一方面,赏识教育是一种思维观念和策略,是教育者苦苦追求、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创新型的教育理念,其方式直指生命本心,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在赏识教育中,首先要学会尊重,其次要学会关爱,第三就是对待学生要平等、理解,使学生能够有长足发展的目标,而赞扬、鼓励学生则是实现其目标的最根本的形式。赏识教育的源泉在于对生命的深思和人生价值的考虑,这也是赏识教育实施多年以来一直被肯定的重要理由。
教育最需要做的,是使一个人成其为人,或者说是更好的成为一个人。所以在开始的时间,我们就必须坚定的认识这样的事实,孩子出生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而生命又是教育的载体,所以,敬畏生命是人之常情,也是教育的起点,对生命的成全的是教育的全部作用和最为神圣的职责,赏识教育的出发点也正基于此,赏识教育的内涵在于:赏识教育是爱的延伸,孩子与教师是和谐与平等的,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出于爱,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批评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给予学生自信以及追求的动力,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信向上的健康的精神状态。

二、赏识教育的功效

(一)培养学生的信心

提倡对学生的赞扬、激励、理解是赏识教育的追求,成年人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才能受到重视,往往会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更是如此,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学生做事的动力会有很大提高。赏识教育认为,对每一个学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鼓励和支持,
不应该严厉批评和指责,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弱势群体”,更应该予以赏识,努力地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不断提高信心,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办法就是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并赢得老师的赏识。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人力求知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会优先的给予关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的动力性作用,也早已经获得中外的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的一致承认。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是否有兴趣,是决定其能否调动自身积极性的至为关键的取决因素。在赏识教育中,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在赏识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对于兴趣爱好于学习有悖的学生,通过讲道理使学生回到学习上来。这也是与心理学中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谋而合的。赏识教育的教学特点,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是恰当而又适合的。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

所谓意志,就是根据人自觉确定的目标所进行的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有一些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在学习上便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并且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克服困难,知难而进,获取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于不喜欢的科目,表现的却是漠不关心,学习上固步自封,停步不前,畏难,焦虑心理不断削弱其本身对这一门科目的意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培养孩子在责任感面前对自身的怯弱、意志薄弱和恐惧的蔑视。”学生的特点是心理波动大、易受暗示,在赏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对好人好事的褒扬,对书本中出现的人文精神的赏析,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而且能激起学生“模仿”和积极情绪的养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战胜自己的人,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三、赏识教育的运用策略

(一)确定赏识教育对象,制定赏识教育目标

确定赏识教育的实验对象和对比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标准统一的原则,统筹兼顾,要在实施赏识教育的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中的确保其组成结构、班级水平的合理性、一致性,两者出于同一个档次,同一个起点,实验才能更加的准确。另外,在选定实验对象与对比对象后,在两者的教育中,要客观公正,做到教学条件与时间的一致,不搞特殊化、形式化,这样就能限制因特殊理由而引起的不利因素。
在赏识教育中,赏识教育的目标是实施赏识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赏识教育的活动的主线,赏识教育的目标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其最主要的包括学生层面、教师层面、教育环境层面。
就学生层面而言,赏识教育坚持推动学生发展的重任,它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起着协调作用,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和情意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信心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模式不断变化的今天,赏识教育给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质量,从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主体,是给学生榜样的代表,在教师层面上,教师应进一步的转变自己在教育上的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和学生观,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手段,扩大语文教学的知识面,努力以学生的的爱好方式进行必要的教学,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本,强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中的内涵及其运用对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化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完善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赏识教育的前提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平等的对待学生,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多赞美,少批评是塑造一种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赏识教育的前提。
心灵共通是教师教育和学生成长的枢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与尊重,让每个老师都体会到学生迫切上进的,这对于赏识教育而言是最好的实践,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良好地肢体语言动作会给语文教学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与鼓励,学生才会喜欢语文老师与课堂,从而学习热情变得高涨。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同的学生,要注意有不同的方式,有些情感沟通可以面向全体,而有些则需要个别沟通,合适的交流方式、时间、场合可以大大增进学生与老师的感情。
对于学生的错误或缺点,教师应学会用鼓励性的话语去激励学生,使其知错能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是教师师德的体现,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慕,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显示社会,学生的心灵普遍比较单纯,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有着强烈的表演,获得的赞美多,就越会希望自己能够做的更好,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就在学习、行为、习惯、思想等各个方面有了改善和发展,渐渐接近老师的期望值。在课堂和公共场合,教师要学会使用鼓励的话语,看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肯定。

(三) 确定实施赏识教育的内容

1.课堂教学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实施赏识教育中,要重视课堂教学交际化、互通话。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有的则缺乏表达自我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自己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参与者、解难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态度,并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文本教学。

比如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在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即是施教主体,也是学习主体。对文本进行解读,教师与作者间的思想交流,智慧碰撞,教师用心去领会作品,把自己放进去,不再仅仅是局外人,学生便可以更好的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感受,达到教师、文本、学生的高度协调统一,构建彼此和谐的新关系。赏识使教师与文本间“心心相印”、“娓娓恳谈”,打开了教师和文本的和谐之门。而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在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是非常关键的。学生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断的像学生提出理由,学生则以其自身丰富的期待视野,主动的去理解文本提出的理由,在这种互动中,学生与文本传达的情意达到和谐,这是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浸润,从而蜕化出新的自我。也只有在这种老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和谐共振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才能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 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 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2003.
[6] 魏书生,《家庭教育》,沈阳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