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关于古诗文教育价值

关于古诗文教育价值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4012 浏览:137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古诗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拥有着其他文学形式所没有的历史,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价值。它在教材中占据了较大篇幅,在提升审美能力、滋养情感素质、滋养情感素质、重铸民族灵魂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文 价值 教育
古诗文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传承着数千年的辉煌历史,它在提升民族审美能力和培养民族情感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传递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经典的语录到脍炙人口的诗歌、楚辞、赋、骈体文、词、曲等。它们形式不同,却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而且是无法估算的。首先,诗歌中所承载的知识内容是美不胜收的。如《诗经》三百首,展现的是当时劳动人民生活、工作的场景。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是因为诗人杜甫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处的时期是唐中晚期动荡的时代,展现了广阔、生动、具体、悲惨的生活画面。后人通过读其诗,对当时社会情形略晓一二。到了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诗词成为千古奇葩,传递着国家兴衰、人生成败、生世沉浮、世间冷暖、个人哀乐等信息,其中也不乏一些文学知识,从他们的词中感悟生命和生活。其次,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具有极其独特的审美特点:节奏性、跳跃性、凝练性、传情性等等,由此,诗歌为大多数人所喜爱。诗歌读起来好听,骆宾王的《咏鹅》被许多小朋友喜欢,好背,四句话,生动可爱。好听,鹅鹅鹅,三个字连着,像是和鹅说话一样,溢满童心。诗歌的韵律要求比较高,整首诗歌要求尾字押韵,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和谐、节奏铿锵,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文学形式。
另外诗歌一般有固定的形式,四句、八句,还有更长的诗歌,但唐诗以四句和八句为多,其中又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在律诗中,中间四句是要求对仗的,诗歌呈现出的结构美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诗歌,看到工整的形式,好看。
古诗文不仅知识丰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通过阅读诗文,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就拿诗歌来说,经典的诗歌中,总是会有几句千古传诵,在这几句经典中,总是会有使用传神的几个字,成为后世咀嚼和推敲的刍议古诗文的教育价值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典范。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诗歌“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一直被斟酌,贾岛本人也犹豫了好久。韩愈认为“敲”字好,首先僧人门外停驻,伸手敲门,有未经允许而不进之意,显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其次,用“敲”字,静夜之中,多了几分声响,更加显得幽静。这样来理解,不难得出“敲”字比“推”字好的结论。可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推”字使用也是合理的。他们认为,生活中,去朋友家玩,看到门是虚掩着的,很可能就直接推门而入了。这样评论,可见友情之深厚呀!其次是诗人的随性,不在乎世俗,正所谓兴尽而来,乐尽而返,随感而发,醉游其中,让读者感同身受。所以,学生平时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能够找出诗眼,或者用得精妙的字词,涵泳其中,品其意象,玩味情感,体会美景和挚情,进而进行鉴赏,同时又能创造,这已经达到了欣赏诗歌的至高境界了,天长日久,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二、识记诗文,培养语感涵养

学习古诗文,铭记于心的好策略是背诵,背诵的前提是对古诗文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它是要先恰当朗读。笔者认为朗读诗歌最好的策略是用普通话,而不是使用方言。朗读遵照以下顺序,首先是正确朗读,读准字音。查阅清楚是否有通检测字,是否有变音字,是否有特别标注的字音。其次是流畅地朗读,在正确的朗读基础上,做到流畅地读。流畅朗读是梳理诗歌大意的前提,流畅朗读也是记忆的基础。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是在会读、顺畅读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注意声音的轻重缓疾、节奏的抑扬顿挫,读出了音乐、意境、画面和情愫,是一种多维的展示。拿诗歌来说,诗歌是一种侧重表达作者内心体验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每首诗歌都蕴含了某种思想情感,不管这种情感是退世还是入世,都是作者生活感受的流露或宣泄。
识记诗文则是培养学生语感涵养的基础和前提。好的语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语感是比较直接恰当迅速准确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虽然它带有很强的经验色彩和直觉感知,但是语感一旦形成,会推动并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这种文学的直觉和感觉似乎成为一种学习的修养。语感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二本书,或者几篇古诗文,几篇现代文所能解决的。语感需要融合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心理感悟、情感经历等方面的判断力和觉察力。要将感性的语感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仍旧需要学习者多看、多读、多练、多评,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也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更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过程。

三、传播文化,滋养情感素质

古诗文所承载的文化广袤无边,包含了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流露出重阳佳节登高赏菊怀乡思人、孤独凄然的感情。杜牧的《清明》展现的是清明时节路上行人吊唁亲人捶胸顿足、撕心裂肺的凄凉。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明快豪放地表现了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些诗文包含内容万象,文化多姿多彩,承载的情感各异。
郭沫若说:“诗的本质在于抒情。”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始祖,他钟情于山水田园,桃花源给他带来是官场上不曾享有的心灵上的那一份惬意和隐逸。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写出了滁州的“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的幽深秀美自然风景,有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更有太守乐民之乐的广阔胸襟。而现在许多学生亲近自然却没有敏锐地感受自然的能力。让他们回归到古诗文中,与先贤雅士进行交流与对话,身临其境地感受那种淳朴、洁净而真实的自然之美。自然之景,我们陶醉;古人中的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国家之情,也让人共鸣。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好的诗歌必定包含着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缺乏情感的诗歌,即使有惊天地的形式,也是枉然。有的情感含蓄,似乎“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的却犹如“山洪暴发,不分方向乱冲”;有的是点到即止,似花非花,似雾非雾。情感显现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这是他们内心真实的缤纷花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纯真的母爱徜徉在莘莘学子的胸怀;杜甫的《春望》,在烽火不息、战乱不断的情况下,给家人报一声平安,捎去了思念,也带去了问候,难怪“家书抵万金”呐。李白在《赠汪伦》中,流露出彼此之间的友情让深达千尺的潭水也逊色的拳拳之声;《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西赴北边疆时作的诗,没有奢华的饯行,没有豪饮的洒脱,唯有不舍和关怀的悲凉。而爱情更是千古传诵,经久不衰。李商隐远在巴蜀,思恋远在长安的妻子,《夜雨寄北》朴实无华,希望能和妻子“共剪西窗烛”,这一片思恋尽在“巴山夜雨时”;一代豪放志士苏轼竟也会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对已故的妻子深思考恋,“十年生死两茫茫”,多久远的生死离别,梦中仍能“相顾”,此时却是“无言”。大爱到社会国家,放弃深闺生活,“万里赴戎机”,保卫国家,花木兰成就了《木兰诗》;深陷穷困潦倒的杜甫仍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的绝笔诗,心中只有国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真情的告白。刍议古诗文的教育价值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GetFullDomain},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