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基于能力本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能力本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12192 浏览:475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引进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明确为能力目标,采用“教、学、练、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式、任务驱动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有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所承担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人才。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计算机能力要求的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这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改办法。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注重实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这门课的重点。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不同环节,以及学生、老师反馈的意见,可发现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堂教学中依然以教师为中心

若干年前我们就在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很多教师也在尝试改革,但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边讲授理论边演示操作过程,仍然是忽略了学生自主研究和相互讨论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模式变得单

一、基本上都是采取模仿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2.忽视了学生学习背景的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多数城市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已开设《信息技术》等课程或家里已购置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而一些来自经济不太发达的或是农村的学生,对计算机却一无所知,这直接导致了两类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不同的现状。

3.教学方法单一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现象。老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屏幕广播的方式一边讲一边演示操作过程,而学生就采取模仿的方式老师操作一步自己就做一步,每天的课堂教学就像“打印机”一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讨论的环节,这种情况下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思路

1.分层次教学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可以做一次大范围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类似于英语入学测试),根据测评成绩分成不同的学习群体。那么在上课的时候,计算机老师们就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如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话,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讲得深入些。而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计算机的学习背景的话,在讲课的时候就应该尽量浅显易懂,由电脑的启动关闭再到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步一步地讲。也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每组中水平不同的学生均匀搭配,基础好的同学负责辅导差一点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相当的水平。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如:在讲到word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可以以制作一份“个人职业规划”为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那么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如何去做出一份精美的简历,是不是要用表格来布局,图片怎么处理,字体怎么设置等等,主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

职称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由从前的“要我学”思想,真正过渡到“我要学。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不能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仍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认知情况。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越性,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从而解决学生个体知识水平不均衡的情况,这对老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也大有帮助。
(2)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即以情境、协助、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于使学习者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习者置身于探索知识之中,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情境”。然后使学生在此情境之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称为协助和会话,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实现了意义建构
第一步,提出项目教师演示项目示例,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讲解相关知识点
第二步,完成项目
教师描述项目要求,并发放项目任务书,设置开发小组,每个团队由 3~5 人组成,分别担任项目组长、各项目成员等角色。
第三步,项目评定
集体答辩
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答辩幻灯片。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答辩,其中:项目组长简述项目的任务和要求;系统分析员阐述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每位成员演示并描述自己所完成的模块;每位同学的答辩时间控制在 5~10 分钟。每位同学答辩完后回答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提问,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被提问两次,时间控制在 5~10 分钟。

四、注重应用能力,改革考核方法

1.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若有创新,就可以给高分。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为:理论成绩+平时成绩+实践考试成绩。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加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理论成绩侧重于考查理论知识,实践成绩侧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侧重对学生作业的检查。

五、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展的21世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邝楚文.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析与探索[J] .信息与电脑,2011.12
庄卓.计算机基础职业实践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