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阅读教学设计模式

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阅读教学设计模式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19574 浏览:848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录】
板块一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
生:(齐答)认识了。
师:(板书:悤)认识吗?
生:不认识。
师:现代人一般都不认识。(众笑)这是一个古体形声字,念cōng,“悤”的本义是“窗”,古时候的窗有一格一格的小格子。“悤”又表示一个人的心情就像窗子上的小格子一样的多,一样的乱,又有心神不定、匆忙的意思。
师:(板书:怱)念什么?
生:cōng。
师:聪明!这两个都是“匆”的古体字(板书:匆),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匆忙”的意思。
(从“匆”的教学延伸出对“悤、怱”两个古体字的认识,这样拓展是否合理?我认为是合理的。理由有三:一是有利于拓展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古体字是汉字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许多汉字有古体字;二是从古体字引申出汉字本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字义;三是只要求“认字”,不要求书写,并不加重负担,而且客观上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师:(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叠字词。
师:对!这是一个叠词。
生:很匆忙的意思。
师:“匆”表示匆忙,“匆匆”是非常的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节奏也不一样。
生:(齐读)匆匆。
师:汉语当中有很多叠词,读起来非常的优美,很有节奏的美感。课文中有吗?
生:“头涔涔”“泪潸潸”。
师:涔和潸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涔的意思是流汗,潸的意思是流泪。
师:如果我说“头上流汗,眼里流泪”,美吗?
生:不美。
师:头涔涔,泪潸潸,美吗?
生:美!
师:因为有了节奏感。还有其他的叠词吗?
(词语教学始终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词语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许多教师定位在词义的理解上,学生理解了“涔的意思是流汗,潸的意思是流泪”,词语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薛老师将词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品味词语的运用上,通过比较,体会叠词运用的优美、优雅和节奏。这样品读词语,不仅提高了学生词语理解的质量,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词语。)
生:“斜斜”,还有“茫茫然”。
师:如果我说“斜的太阳”,美吗?(生齐答:不美。)斜斜的太阳呢?(生齐答:美。)
生:还有“”。
师:“”优雅吗?(生大笑)“”呢?(生又笑)“裸”也要“裸”得优雅一点。
生:“轻轻”“悄悄”。
师:你念得不够“轻”,不够“悄”。
生:(轻柔地读)轻轻,悄悄。
师:太阳挪移的时候轻轻的,悄悄的,让人仿佛看到了它的——
生:样子,姿态。
师:仿佛听到它挪移的——
生:声音。
师:写下来:姿态,声音。你看,叠词不但让我们看到太阳挪移的姿态,还仿佛听到了它挪移的脚步声。还有其他词吗?
生:“伶伶俐俐”。
生:还有个“白白”。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不用叠词的话怎么说?
生: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啊?
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情,感情不一样。
生: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意思是这一遭走得——
生:太不甘心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来。
师:强烈的自责、愧疚、后悔。你看,叠词美吗?
生:美!
师:美在它的姿态,美在它的声音,美在它的情感。这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中有十五六个叠词,朗读时有种节奏的美感。这美感是要在朗读中去体会的。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己朗读吧!
(生练习感情朗读)
(板块一重点体会叠词运用的好处。教师从课题“匆匆”引申出叠词,再通过“头上流汗,眼里流泪”和“头涔涔”“泪潸潸”两组词语的比较,让学生真情实感地体会叠词运用的优美和韵味;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出十五六个叠词,自己品味分析叠词运用的好处,最后再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叠词的美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感。整个板块聚焦叠词运用的好处展开设计,目标集中,环环紧扣,教师示范分析到位,学生实践练习充分,有效性很高。)
板块二
师:课文讲什么匆匆呢?
生:时间,日子,光阴,岁月……
师:匆匆就是时间过得特别快,特别匆忙。实际上时间不快也不慢,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生:在快乐的时候,在很想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师:心情不同,时间快慢的感觉也就不同。
生:和亲人朋友聊天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
生:我觉得睡觉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睡几个小时一点都感觉不到时间长。(众笑)
生:当我们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时间好像过得非常快。
师:还有一种情况你们可能感受不到,比如薛老师这个年龄的时候感觉时间是过得快还是慢?
生:感觉过得快。因为你老了。(众大笑)
生:因为薛老师的时间过去得多了,所以回忆起来就觉得时间快了。
师:当一个人经常回忆童年的时候,这个人真的老了。
生:我觉得小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但当你长大后再看看小时候,其实时光是过得很快的。
生:对于您来讲我觉得时光是过得很快的,因为老师您喜欢看书,对于喜欢看书的人而言,时间总是过得非常的快。师:看来你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在日子过得有作用的时候,感觉时间特别的快。等我60岁、70岁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会更快。那么,朱自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少岁呢?
生:他24岁。一年是365天,八千多个日子大约是24年。
师:是的,这篇文章是他20多岁时在春天里写的,3月28日。20多岁正当青年,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啊,怎么会突然之间发现时光匆匆而逝呢?请你们轻声阅读课文,作者把所有的理由都写在了课文里。
(讨论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强烈的疑问:20多岁正当青年,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啊,怎么会突然之间发现时光匆匆而逝呢?然后让学生带着理由自己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理由设计很有深思价值,并且切中要害。)
生:(读后)因为时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他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
师:他说出了时间的两个特点。第一,时间无声无息;第

二、时间一去不复返。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了第二个特点“一去不复返”,谁来读一下?

生:(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插话)燕子、杨柳、桃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生:它们都能重新再来,而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这三个事物都能去而复来,失而复得。
生:(继续读)但是,聪明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现在明白朱自清为何感到时间匆匆了吧?
(其实前面两位学生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理由,“因为时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他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它们都能重新再来,而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这里再一次重复提出这个理由,反而误导了学生,于是产生了下面这段不知所云的对话。)
生:我觉得除了平常都要做的事情以外,时间还剩下一点点了,而且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时间很快。
师:没听明白。能说得更清楚点吗?
生:就是一天除了大多数要做的事情以外,时间只剩下一点点了,用完了那天的日子就没了。
师:就一天而言,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不够了,于是就觉得匆匆。那人一辈子有多少时间呢?
生:谁不希望自己长命百岁?
师:哪怕你能活100岁,但过一天少一天,过一年少一年,过10年少10年,你马上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时间过得太快了。因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请你写下来:时间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还好教师及时发现并打住了,没有再无谓地纠缠下去,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掌控能力。教学中这类游离预设教学目的的意外很容易发生,关键在于出现意外后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其实,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道理,为何独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再来看看课文。
生:我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这样一句话,“我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地回去罢?”他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可是他20岁的时候感觉什么收获也没有,所以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师:听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明白了什么?
生:他的意思是,朱自清他什么都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他还没有准备给世界留下什么就要老了。
师:听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明白了什么?
生:在八千多个日子当中,朱自清没有留下任何足迹,他只是时间里的过客,他只是在那些日子里徘徊罢了。
生:因为他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地回去,“转眼间”看出这个时间过得很快。
师:来的时候,难为情吗?(众笑)
生:不难为情。
师:走的时候,难为情吗?
生:难为情。
生:因为他觉得什么都没有贡献给这个世界,白活了一辈子。
生:他心里一定非常的不好受,自责。
生:有种遗憾。
生:还会非常的惭愧。
师:空虚!他觉得自己的手也空虚了,心也空虚了。读到这里我们终于知道朱自清为什么觉得时间匆匆了。好,现在再来读第四自然段,你的感受会更加深刻而丰富。(生自由投入地朗读)
(这一板块教师直接通过两个理由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第一个理由是作者才20多岁,“怎么会发现时光匆匆而逝?”第二个理由是“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道理,为何独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相比之下,第二个理由难度高,但是教师拿捏准确,处理简洁。学生最后明白了作者感到时间匆匆的理由是“他觉得什么都没有贡献给这个世界,白活了一辈子”“他心里一定非常的不好受,自责”“有种遗憾”等等。比较正确地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不长,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而言不好理解。教师设计的这个板块,以最少的时间化解了学生这一理解上的难点,很有必要,效率也很高。)
板块三
师: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是很难写的。但是朱自清却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让你感觉得到时间的匆匆脚步。现在我们来看,他怎么写时间?八千多日是如何匆匆而过的?读读第二自然段,有没有发现?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让你感觉得到时间的匆匆脚步,“作者是怎么写时间的呢?”这个理由提得好,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上,引导得真好。)
生:“我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八千多日是非常的匆匆。师:具体说说。
生:时间过得非常快,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水是非常快的,日子过得像滴水一样,可见日子过得是多么的快。
生:我“从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这个“溜”字看出来日子过得很快。
师:有眼力!把这个字圈出来。“溜”除了表明快,还有什么样的意味?
生:还表达了不能挽留。
生:悄悄的,让人感觉不到。
生:我从“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看出它“溜”得很快。
师:是的。我们想象一下,八千多日子,整整24年,是漫长的还是短暂的?
生:很漫长的。
师:如此漫长的时间,他现在说成是针尖上的一滴水,你觉得时间是多还是少?
生:少。
师:滴到大海里是快还是慢?
生:快。
师:明白了吗?这种手法是比喻,也是夸张。他是夸大了还是缩小了?
生:缩小了。
(这一段讨论围绕“作者是怎么写时间的”这一主题,目标集中,讨论有效。)
师:请你圈出来:一滴水。八千多日就像一滴水,滴答一下,24年过去了;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你的一生就没了。于是你的头上就要冒汗了,你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为什么呢?
生:可怕!
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我就要回去了。
师:是啊,滴答了几下就永远地回去了。
生:“头涔涔”看出他开始急了;“泪潸潸”看出他感到非常遗憾,所以才哭了。
师:体会得很真切!转瞬即逝的时间让他害怕,你们怕死吗?
生:不怕。(众笑)
师:真勇敢!(众笑)
生: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师:说得真好!无奈啊,它要滴了,你说不要滴,行不行?(生齐答:不行。)还是滴掉了,滴在时间的流里,八千多日成了一滴水。看不见的时间成了一滴看得见的水。谁来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害怕、恐惧。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因为你体会得真切!八千多日子如一滴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匆匆而过,那如果是一个日子呢?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过,称作“时间流”。再读一读这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
生: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师:发现什么了?
生: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
生:时间飞快地消逝了。
师:让我们再次感觉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过程吧。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是怎么写时间的呢”,仔细读读第三段课文,就会发现第三段比第二段写得更好,特别是“我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想象丰富而奇特,匪夷所思,极富创意,非常巧妙地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可惜教师离开了原来讨论的关键话题“作者是怎么写时间的呢”,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时间快”,替换了原来关键理由的讨论,似乎有些可惜。)
师:刚才有些同学说我们的日子不是这样过的,那来看看我们的时间是怎样过的?读书时,日子——
生:读书的时候,日子从书本前过去了。
师:干巴巴的,少了一点美感。
生:读书时,日子从手指间过去了。
生:读书时,日子从翻动的书页里过去了。
师:改动一下“翻动”的顺序试试。
生:读书时,日子从书页翻动中过去。(掌声)
师:写字时——
生:日子在笔尖上过去了。
师:唱歌时——
生:日子从音符上流去了。
生:日子从我们的歌声里飘过了。
生:日子从优美的旋律中飞过了。
师:弹琴时——
生:日子从舞动的手指间过去了。
生:日子从跳动的琴键里过去了。
生:日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子跨过黑白键,从我灵巧的手指间过去了。
(作者是怎样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这里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自己模仿着也来表达一下。学生通过表达实践,可以对作者如何将抽象的时间表达得形象这一理由体会得更加真切。可惜的是学生被限制在“过去”“飘过”“流去”等词语的选用上,没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师:好啊!这就把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了,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读书、写字、唱歌、跳舞,这样的日子有作用吗?作者干嘛不写这些,而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
生:作者写的事情都是每天要做的。
生:写的这些都衬托了时间过得匆匆。
师:写其他的就不能衬托了吗?
生:因为这些是最普遍、很寻常的事情,是每个人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师:很寻常,寻常到什么程度呢?
生: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寻常到不能再寻常,让人习以为常了。
师:这些寻常的事情,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一习惯就感觉不到了,已经习惯得快要淡忘了,已经让人觉察不到了。但是,朱自清突然之间把这些习惯了的事情写出来,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作者发出一种感慨,对时间逝去的无奈、惋惜、惆怅,还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篇文章是散文中的经典,经典是要我们用一辈子来读的,我们十一二岁的时候读《匆匆》,有现在的一种感觉;过了10年、20年,你再来读《匆匆》,又会是另外一番滋味。【总评】
我十分欣赏薛法根阅读课的组块设计。所谓“组块教学”,就是将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板块(模块),每一个板块聚焦一项目标展开教学,这项目标可以是检查预习情况,可以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可以是研究课文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是结合设计的一次说话写话练习,等等。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设计出不同的板块组合,是薛法根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
“组块教学”是相对于常态的“直线型”课堂教学设计而言的,“直线型”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先是初步理解,然后逐段分析,最后总结提升。在“直线型”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和语文策略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随机插入的,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而所教的语文知识或策略往往呈碎片化状态,很难按照语文知识或语文策略本身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
组块式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每一个板块都瞄准一个目标设计教学,教什么非常清楚。比如这堂课板块一的教学目标是“体会叠词运用的好处”,板块二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板块三的教学目标是“体会作者怎样将时间写具体”。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设计成若干个板块,每个板块集中落实一项目标,可以极大提高教师的目标意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开了教师什么都要教,结果什么都没教好的尴尬。
组块式教学设计的第二个优点是每个板块可以聚焦一个目标开展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设计。比如“体会叠词运用的好处”,教师可以将全文中十多个叠词整合起来,先示范,再实践,然后通过朗读集中体会,这样聚焦一个目标有层次地组合设计,可以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还比如“体会课文怎样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地表达出来”,教师先引导学生读第二段来加以理解,然后再根据第三段的表达特点设计一个说话练习,通过表达实践使学生对文章表达的形象性有更加真切的体会。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是学习语文知识还是学习语文策略,都需要有个体亲身实践的过程,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或策略。板块式教学由于目标集中,设计多少板块可以根据每个板块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教学时间灵活调整,可控性比较强。
组块式教学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复杂的语文教学设计变得相对简单。教师只需准确把握好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些教学目标一项一项来设计,一般来说一项目标设计一个板块。此外,依据板块设计进行的课堂教学,每一板块的教学内容教师一目了然,当然更加容易把握。这样就能大大简化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和语文教学的复杂程度。
薛法根老师的组块式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他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深刻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我曾经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另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策略)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并且聚焦语文知识、策略和技能学习设计教学过程。然而在常态化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是将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即以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来组织教学的,这样当然会异化语文课程性质,降低语文课程教学效率,这是语文课程之所以难以走出困境的根本理由。
按照教学内容的本体性和非本性来分析这堂课,我们可以发现,薛法根老师的三个教学板块中,第一和第三个板块瞄准的都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说明他对语文课程的本职任务认识得非常清楚,语文课程意识很强。这堂课的第二个板块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这个板块设计是否合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读懂课文思想内容是教学每一篇语文课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更何况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读懂,因此专门设计一个板块帮助学生认识课文思想内容完全有必要。当然,如果有教师为强调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困难,而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来设计整堂课教学,那就有理由了。比如我看到一位教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讨论作者才20多岁,“怎么会发现时光匆匆而逝?”第二环节研究“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道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理,为何独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第三环节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应该如何珍惜时间等等。这是将“非本体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颠倒了语文课程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关系,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
值得忧虑的是,这样一种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关系颠倒的教学设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一种常态,所以更加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警觉。
(上海师范大学 20141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