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教育法学 >对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给我

对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给我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5419 浏览:158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内涵的不仅包含教育的灵动性,生活化,还包含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给我的启迪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创造力的教育,爱的教育等等,所以它是丰厚的。在现实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引言: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倾其一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谋发展,并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陶行知的言行举止,做人做事让人可敬可佩,其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之思想亦让任何一位一线的老师感同身受,愈发感到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下面就其提出的这一思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教育是开放灵动的

教育是开放灵动的,不是陈旧僵化的。陶行知反对那些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无时不变的,那么教育也必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正如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一样。2013年9月,我有幸聆听了来自浙江省温州第九中学方海东老师的报告。我清楚地记得方海东老师“一个鸡蛋”,“划苹果”的例子,他截取的就是生活中鲜活的孩子们熟知的例子,运用到教育孩子上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方老师还结合金融方面的知识,设计了超级个性的“飞扬币”,不仅激励了孩子,而且也让孩子们明白其实生活就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转变,你就会有不同于常人的收获。正如我在上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秋天到了》这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从大自然中感受秋天的影子,之后再来发现秋天的变化。结果在课堂上,孩子们说的精彩纷呈,答案也更具生活气息。从植物到动物,包括天上飞的,地上爬的,从天气气象到到地下的生物,无不涉及,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位智者,他明白的告诉了我们教育是开放灵动的,是生活的教育。

三、教育是创造力的教育

教育是创造力的教育,不是仅仅是学的教育。可以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在开发孩子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重点在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旨在让学会生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并由此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能行的掌握各种工具的技能和善于处人“治事”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这样的教育思想和策略是在告诉我们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能动性的人,我们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技能。比如,记得在上《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通过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肉骗走前和骗走后狐狸和乌鸦的表情变化,由此来大胆猜想和判断它们的心理。通过孩子们的发言,我发现孩子们都能够通过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说的很生动。再如,我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由于分工明确,学生就会以主人的姿态行使自己的责任,管理班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会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善于处人“治事”的能力。所以有生命力的教育就是交给孩子们策略和培养其各种能力。

四、教育是爱满天下的教育

教育是爱满天下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倡议老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共事共学共修养;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还记得我在《欣赏孩子的优点,容纳孩子的缺点》一文中,我体会到即使一个人再怎么一无是处,但他身上总能让我们找到优点和长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优缺点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永远存在着,关键是意识到缺点的存在,并加以注意,加以改正。同样的道理用在孩子的身上同样更是如此,有时候看到一些成绩不好,上课又捣乱的孩子我想老师们总会忍不住要批评几句,可是结果却不理想,孩子只能坚持几分钟,而后便会变本加厉的捣乱,似乎不知道他的存在一样。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从优点入手来击破孩子的缺点,不时的“敲打”“修剪”,比起强制性的压制来说,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
陶行知把 “爱”作为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把“爱满天下”奉为终生的格言,这些都充分表明了陶行知充分认为爱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爱”是什么?爱就是关注和给予;爱是理解与宽容;爱是信任加尊重,它需要用心去鼓励,善于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去智慧的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大到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小到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束鼓励的目光……这些小事情在老师眼里再微不足道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它们就像黑暗中的星星,迷途中的灯塔,炎热夏季的一片绿荫,可以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激起了孩子对老师的信赖,从而营造出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良好、愉快的师生关系。
五、结论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这一思想不仅是在用无私、公平与公正的爱教育孩子,而且是在教会孩子“治学”和“治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英《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思想之比较》[J]教师(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美国,阿黛尔·法伯等著,安燕玲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编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