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管理 >> 建筑经济管理 >关于新形势下出版经济功能

关于新形势下出版经济功能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22912 浏览:1051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出版在出版集团中不再是主业,而是“主导”——多出好书,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作出贡献,始终是出版集团发展的核心。
出版集团化、产业化后,除了做足主业,各地出版集团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将目光投向房地产、旅游、制药等行业。出版业内迸发出不同的声音,出版的经济功能到底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
出版集团成立后,或是收拢原先由各出版社掌控的资金,或者通过股市募集资金,出版集团几乎一夜暴富。一个毋庸回避的事实是,图书出版是小本经营,不需要大的资金;由于图书出版滞后支付稿酬、印刷等成本费用的特点,传统出版甚至可以无本起家、小本获利。图书盈利,或者亏本,对一个庞大的出版集团的资金而言,无多大的补,也无多大的损。而业态创新,比如打造数字化生产平台等,由于没有经验可以遵循,又看不清前途目标,投入动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企业的铁律要求投入必须有产出、回报,所以出版集团不敢轻举妄动。
一方面史无前例地拥有大量资金,一方面资金无法在资本层面运作,这是出版集团转企改制后面对的突出理由。
出版行为在本质上是为人们提供信息,是信息内容提供者,信息的功能在某种作用上说就是出版的功能。出版集团转企改制后,出版作为企业的性质随之得到凸显,原先的信息功能没有退化,经济功能得到空前重视。
传统出版业在内容方面的利润越来越少,因此,要谋求跨越式大发展,出版集团纷纷在主业之外进行拓展。比如将资金投入到见效快、利润高的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医药业和旅游业等。无论是地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的凤凰出版集团,还是地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贵州的贵州出版集团,莫不如此。有一家出版集团的老总说,上马一个楼盘,最不济,利润几千万是肯定有的。相比较而言,传统出版靠一个项目赚取几千万利润,几乎是天方夜谭。
中国出版业的目前状况是,很多出版社每年利润微乎其微,即使是整个出版集团,一年主业利润也少得可怜。出版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依靠教材教辅,是暴利企业,但经受减负、限价、政府采购,以及学生数量锐减的冲击之后,利润摊薄。以全国首家过百亿的凤凰出版集团为例,十一五初期,凤凰出版集团的销售收入为70亿,但十一五末,销售收入已达120亿。仔细分析其收入构成,不难看出,主业没有增长,甚至略有下降,但置业的贡献以每年10个亿递增,其余的贡献来自金融投资和资本运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几乎在金融的全部领域都做了投入,信托、保险、基金、银行、证券等,是江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是南京证券的第二大股东,这些都会带来稳定的收入。这是销售收入方面。如果再看凤凰出版集团的利润构成,传统出版业的利润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原掌门人谭跃,在获得电视台“2009年度经济人物”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主业中,出版发行收入占到85-86%,可是利润只占到一点,其他利润都来源于别的方面的发展。”谭跃所言不虚,而“出版发行收入占到85-86%”,其中出版只占三分之

一、而如果剥离教材教辅出版,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所占份额更少,利润聊胜于无。

出版集团进军房地产业、医药业和旅游业等,看上去是企业经营的谋略,是在传统主业之上的延伸和拓展,是在做增量和做体量,是做大做强的战略行为,如果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一举措也是顺势而为。
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是出版集团的财富和资本。出版集团都以打造现代企业为目标,但如果大量资金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入银行,是资源上的浪费,增加了资金占用成本,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拥有资金但没有发展项目,也不能满足集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将闲置资金投入到某个项目中去,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这是企业集团的当务之急。
把资金投出去,已经不是理由,投入到哪里才是理由。出版业曾受政策保护,属于垄断行业,很长时间忽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出版集团转企改制后,一方面大量资金急需投入,一方面运作资本的人才奇缺,一方面又需要投入必须盈利,这是出版集团面对的矛盾。而出版集团大部分涉足房地产业,是因为房地产业在房价居高不下而且也难以下调的国情下,几乎没有利润风险。有一些集团除涉足房地产业外,还进入了医药业、旅游业和金融业,因为这些集团的高管有这方面的专业水准,比如安徽时代出版传媒集团总裁王亚非,有过省政府商业部门领导工作经历,所以集团还进军医药、集装箱等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陈海燕有经济学的背景,所以集团还进军金融业,并进行资本运作。
出版集团集团化、产业化后,资金利用、资本运作的自由度增大,这也给集团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旦经营行为都是企业行为,亏损就不再是政府写单。因此,各个集团在投资上都是谨慎小心。投资是否有保险、财务是否有风险,增长是否明显,实际创造的价值是否凸显,在这些考虑成熟之后,各集团几乎毫无例外地把投资方向盯在房地产上,毫无例外地获得了成功,在金融、医药等行业上有所动作的出版集团,鲜有败绩,至于投资旅游业,比如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等,由于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当地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收获完全可以期待。
出版集团进入房地产业,包括其他行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资金巨大的优势外,“文化”与“国企”也是两块“金字招牌”。“文化”是一个概念,被出版集团成功输出,“文化地产”“文化酒店”“文化旅游”等等,不一而足;“国企”曾经举步维艰,但经过改革之后的“国企”上升空间大、发展趋势好,尤其是让大家在诚信缺失的时代感到踏实。资金的优势,使得这些项目既无还贷之忧,也无资金链断裂之险。
出版集团经过“十一五”的调整和发展,出版的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十一五初期,上海世纪集团坚守“做文化的脊梁”,对出版集团进入其他行业多有非议,表示“即使上市,募集资金仍然用在出版上”,但到十一五期末,上海世纪集团的声音已经微弱。反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时代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等,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究其理由,是因为经济的体量得到了扩大。中国出版集团也意识到这个理由,对外兼并扩展,对内改制转企。用数字说话,用利润说话,在出版企业已经不再陌生。
出版集团在多元化战略发展上取得业绩,同时 “反哺”出版主业。继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文库”、上海世纪集团“世纪新形势下出版的经济功能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文库”之后,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凤凰文库”、湖南中南出版集团的“湖湘文库”已成规模,影响日增。凤凰集团每年拿出两三亿元用于出版投入上,没有金融和地产等方面的利润支撑,要拿出这么多钱是不可能的。
出版集团大规模进军其他行业,扩大自己的影响、做大做强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也暴露了一些理由。
首先,出版集团对如何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资金,考虑得还不建全面。有一些出版集团,就是因为没想清楚如何花钱,暂无上市的打算。企业不一定要上市,但是企业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其次,出版集团对如何做大主业缺少办法。大发展必须有大项目,但大项目不一定都在出版之外的行业,出版这个主业如何做大、何时能够做大,如何在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上既有可操作的计划、也有值得展望的规划,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值得各个出版集团思考。
第三,“反哺”的资金帮助了出版的内容生产,但内容生产不是“砸钱”,需要论证,需要营销,需要扩大影响。但各个出版集团在这一方面的动作和成绩很少,传播面大的出版工程还没有问世。
出版集团强调和凸显经济功能,是出版人的觉悟,也是企业的需要。经济得到大发展后,如何看待份额越来越小的出版主业?有集团提出这样的口号:出版在出版集团中不再是主业,而是“主导”——多出好书,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做出贡献,始终是出版集团发展的核心。这样的口号,很有见地。
(作者单位: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