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科技小论文1000字 >关于数字时代科技新闻传播科学用“料”

关于数字时代科技新闻传播科学用“料”

收藏本文 2024-01-09 点赞:6057 浏览:190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科技新闻传播的“料”是科技新闻报道的胚胎。可以说,没有“好料”就没有好的科技新闻,一条好料新闻可以决定一条好的新闻报道的产生。在传媒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科学用料是每一位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关键词 科学用料;找料;爆料;炒料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12-0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般新闻如此,科技新闻更是。精彩的表述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掌握核心信息——也就是“料”。感觉文章写得不出彩,并非因为文笔,而是“料”不足。
那么怎么才能让科技新闻“料”足呢?

1 学会“找料”

“找料”说白了就是找选题,尤其是对做周报的报人而言,选题是科技新闻出彩的关键。很多人都认为精彩的新闻需要精彩的文字去描写的,其实不然。
文字、选题相比,选题的价值更是新闻人应该追求的。所谓“低端拼写作,中端拼采访,高端拼选题”就是这个道理。

1.1靠网络点击

找选题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复杂,现在网络很发达,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几秒钟内搜索到每日、每周、每月的热点新闻排行,总排行、时政新闻排行、科技新闻、娱乐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等的分类排行,哪条新闻最有传播率,一目了然,然后从这“一目了然”中寻找你需要的“料”。
下面是新浪2010年6月17日热门新闻点击量总排行榜:
1)黄晓明默认Angela baby是其正牌女友(信息时报)
2)江西3名国土副厅长因涉嫌窃听厅长导致案发落马(新华网)
3)京杭甬大运河建设15年耗资74亿仍未通航(千龙新闻网)
4)黄奕首度承认分手:他的很多要求我无法接受(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5)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半月激增1万套 终现抛售潮(第一财经日报)
6)火箭一人乃最具价值交易筹码 莫雷送他走必将重建(新浪体育)
7)帕金斯右膝两条韧带撕裂 绿军内线支柱缺席第七战(新浪体育)
8)戴相龙:社保基金将提高中国股票比重至30%(新浪财经)
9)美防长以大陆导弹为理由称将继续对台军售(环球时报)
10)呜呜祖拉喇叭90%中国造 工厂利润不足5%(每日经济新闻)
从上面10则新闻中可以总结出,只要是和名人、明星有关的话题都是有高眼球率的,这就是名人效应。哪位国家领导人穿“双星” 牌运动鞋就是新闻,但其他十几亿人穿坏几十亿双“双星”也不会被关注;普通人驾车撞人就是交通事故,高官驾车撞人首先考虑政治背
景,“我爸是李刚”也将成为一个符号被载入这个时代。去他们的身上找新闻吧:政治家、艺人、富豪、大律师、名作家……
当然与民生有关的话题也是比较受人关注的,因为它具有贴近性。就如上述排行第八的那条新闻,关键词一有“社保”,二有“股市”,有了这两个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词,再加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这个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关注度一定不会低。而另一类影响精神生活的,如关注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等也是备受人们关注。

1.2矛盾与冲突

大街上两个人打架,会引起围观。同样道理,新闻里的矛盾与冲突也会吸引受众的目光。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微妙纠葛更加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所以,凡是反应中美关系的动作,即使是小动作,媒体都会连篇累牍地报道。
看了上面的内容,就知道该从哪里“找料”了吧?好料都是很抢眼球的,但是抢眼球的不一定都是好料,比如说与“性”有关的新闻,掌握不好角度与尺寸,就会落俗。

1.3满足“三性”

重要性。有1人失足淹死,或许能构成新闻,但一般不会成为好新闻。但如果死者变成了十几个,就可能成为新闻头条。数字时代科技新闻传播的科学用“料”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同样,看病贵并不是新闻,但一个病例多收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万,却会成为重大新闻。数字是反应新闻重要性的指标之一。
地域性。同一条新闻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其传播效果截然不同。一个者如果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你会关注吗?但如果是在你身边,你就不会一听了之吧。
科学性。对于未知世界,人类永远是好奇的。为读者揭示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破除迷信和无知,是记者的职能之一。看看美国《探索》的收视率,就知道这类新闻是多么受欢迎了。而科学性中往往包含着知识性、趣味性。
以上几个特性,某个选题具备的越多,其新闻性越强、传播率越高。如果不能四个具备,把某个特性做到极致,也是很有价值的。

2 学会“爆料”

“爆料” 是一种新闻炒做字眼,百度词典上解释说,爆料就是一些人跟踪和偷拍一些个人行踪和隐私,还有一些真实的奇闻事件,通过媒体、报纸、杂志等平台说出来。
这里说的“爆料”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如何将“料”爆出新异,换句话说,就是在采写时如何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打破常规来揭示主题,用个时髦的词概括就是“求异思维”。
何谓“求异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对求异思维的定义是:从新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据此,对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不依常规,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论。因而,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其表现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都是新闻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举个例子。1995年下半年,《经济日报》以《1元2角的官司值不值得打》为总标题,系列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一位法律工作者因公共电话亭多收了1.2元电话费,与该市电信局和电话机主人对簿公堂一事。因这件诉讼案的标的仅为1.2元,人们的看法不一。随后,多家媒体也陆续关注此事进展,并断断续续报道了此事的前后,摆出了各方意见。后经调解,原告撤诉,被告退还多收款项并赔礼道歉。按说此事已画上圆满的句号,但《经济日报》记者不满足于这个结果。他提出另外一个思维起点:检测如这位消费者不是一个法律工作者,情形会怎样呢?它让思维朝着不同的方向扩散……根据这一思路多方寻求的结果是得到了新的信息:这件事反映出来的绝不仅是消费者懂不懂法律、懂不懂自我保护的理由,或者“1.2元钱官司值不值得打”的理由,实质在于公用电话经营中缺乏竞争。没有竞争,就谈不上优质怎么写作,谈不上优胜劣汰,多收你钱也不怕。而其背后是“邮老大”的政府性垄断行为在作怪。
记者将这种思维的结果写成《检测如他不懂法律》的报道,给人颇多的回味和启发。在这里,求异思维大大拓展了题材本身的内涵,并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3 学会“炒料”

“炒料”与“炒作”看似相近,其新闻效果也许同样轰动,但是运作模式却完全不同。“炒作”是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是一种不断翻新的商业技巧,基本的目的是人气,也就是大众的注意力,最终目的是名气和金钱。“炒料”就是要求记者在新闻的深度上下功夫。尤其是周报记者,深度,是周报在即时新闻时代取胜的关键。
要把新闻做深,首先做到在采访时不要放过每个细节。从某种作用上说,新闻记者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新闻现场往往有很多关键细节能反映出新闻的本质,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脉络捋出。比如,一年冬天,在北京海淀万泉河发生一起妇女落河的事件,路人们纷纷下河施救。这种见义勇为的事情多了,见诸报端的也不少,如果不是路过的记者仔细,发现其中有一名见义勇为者穿着军裤和病号服,十分特殊,这件落水事件可能不会见诸报端。经过记者采访,发现那名穿着军裤和病号服的人是一名在附近309医院治病的军人,出来散步时发现此事,冒着加重病情的危险,跳入冰河。这个细节的加入,使一个普通突发事件多了一层人性的深度。
其次要多交朋友发展线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负责的口内、社区或领域广交朋友,将会给你带来用之不竭的消息源泉。线人数字时代科技新闻传播的科学用“料”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机动记者尤其应当多发展这样的线人,使自己更加耳聪目明。跑口记者在口内应注意发展“官民两条线”,毕竟有些话题让官员直接表态不是很方便,这时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者的发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第三动态事件一追到底。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一类新闻资源——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人物或事件现在怎样了。很可能以前你做的一则常规报道,现在已发展成为重大的事件。因此无论编辑还是记者,都应当在留存报道资料的前提下,经常回顾一下,看那些似乎陈旧的选题,在今天能否生成一个新的主打。
第四切忌扎堆相互串题。在一个新闻发布会场,或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你经常会遇到外报的同行。大家可能是以前的同事,或哥们儿,一起采访也确能给不愿意透露消息的当事人以压力。但这时你要注意了,别只顾着哥们间配合的热热闹闹,等大家的稿子第二天见了报,大吃一惊的可能正是你。因为人家对现场细节的挖掘、事件深度的深思很可能都远胜于你,而你所写的人家都有。别相互串题,再熟的哥们儿在这时也存在竞争,开动脑筋,设计优于他们的独家理由,才是大家在集团采访时应注意的。
简而言之,在现有媒体格局下,新闻的技术含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仅仅靠勇气或者冲动或价值观,已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小新闻大视野、大新闻小视角,新闻是旧闻的积累、旧闻里出新闻,硬新闻软化、软新闻硬化,反面报道正面做、正面报道反面做、严肃报道幽默化,会议新闻会外采等等,无不体现着“料”的重要。在即时新闻时代,在日报类媒体越来越重视深度报道、从而逐渐缩小了技术差距的情况下,谁能把握好新闻的“料”,谁将会赢得最终的成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