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科技小论文600字 >试议职前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试议职前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19464 浏览:844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科学技术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正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实施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本文对当前本科数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培养的策略和倡议,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职前教师 教学能力

1 理由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化方向高速前进,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转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也深深地转变着数学世界,使数学更加精确、严谨和直观。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成为实施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当建立在数学理念的基础之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的目标。发展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作为职前预备教师的师范生,尤其是对符号和图形均有较高要求的本科数学师范生,更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他们只有把信息化素养内涵于心,然后结合信息技术外用于形,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使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现有数学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中对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以下两个尚待解决的理由。

1.1 信息技术相关理论课程设置不充分

实践要以理论为指导,只有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框架的支撑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思路、有方向,有条不紊而又灵活多变。

1.2 实际动手能力薄弱

在教学练习中,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法,对信息化等相关教育技术,运用不充分,即使有所涉猎,也多数是在他人已做好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导致与具体课程内容难结合,影响教学效率。
为提高数学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培养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更合理高效实用的培养策略迫在眉睫,以期提高人们对培养数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视,使数学师范生更具竞争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国内外研究目前状况

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引起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国内外学术界对教育信息化有许多不同的界说。外国学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在西方的文献中,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或词语界说信息化教育。如,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国内部分学者把以信息技术(IT)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称之为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定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2.1 国外相关研究

2011年,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组织EDUCAUSE在十一大年度调查报告(2000-2010)中指出教本科职前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初探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学信息化的相关议题,分析了美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形成了以“E-learning”为核心,以“课程学习管理系统”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与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在“课程学习管理系统”建设上,以“交流、共享、集体智能”为核心功能,实现从教师主控向学生主控,从孤立系统向与其他系统的融合转变;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以“提升学生学习”与“提升教师自身能力”为目标,关注IT与具体学科课程的结合,关注IT文化、学生文化与教师原有文化的差异,联合多方力量和智慧共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2.2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数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且多借鉴了外国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还需要作相关调整。但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提出的“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关于教师以及作为预备教师的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理由,部分师范院校已经开始了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研究,但专门针对数学师范生的还基本属于空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值得我们予以重视。

3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3.1 完善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

经过对多所高校数学师范生培养方案的研究,主要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3.

1.1 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

在所开设的50~60门课中,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只开设了4~5门,其中2~3门为必修课,2门为选修课(2选1),这样算下来,整个大学4年的信息课,最多只有4门,课时为2~3课时。具体开设的科目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科学基础(选修)、数学应用软件(选修)、计算机网络(选修)、计算机绘图(选修)。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设置的较少,而且不够全面。所开设的科目多为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其中和教育有交叉的科目很少,专门针对数学教育的就更少了。为此,高校应多设置一些数学与信息交叉的科目。如,几何绘图。在选修课中,可以适量增加一些与中学实际教学相关内容的介绍。如,电子白板的应用、班班通软件等。具体的课程结构安排如图1,课程类别是教育技术公共课,其下有两个子类,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有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和信息化教学构成,选修课程至少应有3个可选,从中选择2个。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增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总课时,这样才能全面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也能为日后的运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

1.2 开发课程资源,增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

要想完善信息技术课程理论教学,除了要在“量”上加大力度外,还要在“质”上下工夫。现在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定的普遍流程如图2所示。
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为资源开发,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前文已经提到过,现在高校数学师范生的信息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为3门左右,教材大部分都已沿用多年,教学策略也多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选修课为2门,学生选择其中1门上,经过调查,有同学反应选修课可以选择的余地太少了,而且部分课程内容前沿性不够,有些已经与时代脱节,在实际中应用性不强。如何选择高效实用的信息课程便迫在眉睫了,经过多方调查研究,有如下策略可供参考:①建立课程资源库;②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③构建资源开发的交流平台。

3.2 演示与练习二位一体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系统策略。微格教学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当微格教室的使用者为教师时,教师边讲边操作,直观演示、图文并茂,并录下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使教师的每个操作细节及该操作所产生的结果,都不会被遗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同学的兴趣,更可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同学灵活运用。第二,当微格教室的使用者为学生时,在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加深操作的熟练度,对其所学知识能够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教师在台下作为观看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哪些不足,对下一步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作用。如图3所示,微格教学作为学和用的纽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3.3 在实践中运用学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职前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初探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可以使学生把信息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实习还是一个对教育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的平台,在教育实习中,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课堂上,培养自己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锻炼自己随机应变、“术”随“课”变的能力,真正做到使信息技术和教学结合得更紧密,配合得更完善,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学内容更加易懂易记易应用,教学效果更能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使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再是纸上谈兵、生搬硬套、一成不变。
总的来说,理论课程、微格教学、教育实习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为依据与桥梁,只有合理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三者的关系,如图4所示。
4 小结
作为当代中国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职前教师,不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策略,还要能紧跟时代步伐,具有不落后于科技的优化教学能力,而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通过对当前数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科学分析,发现了其薄弱之处及学校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理由,根据理由提出一些策略和倡议,希望能取得好的效果,为师范院校数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使数学教育能够与信息技术更好的接轨融合,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俊珂,孔凡士.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5.
[2]茅育青.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12.
[3]刘雍潜.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M].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33-34.
[4]王文槿,李仲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编,学校信息化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3.
责任编辑:张 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