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阐述诗词教学有效方法尝试

阐述诗词教学有效方法尝试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3341 浏览:90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7-4309(2013)05-0266-01
好的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情感强烈,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展思维,激发情感。诗词需要依靠长期的反复品读才能领会其精髓。我们应跳出教材的限制,将诗词视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内容来要求。重能力,轻知识;重感悟,轻理解;重自悟,轻习得,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

一、以读代讲,整体感知

朗诵是诗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办法。与其被动地听,不如让学生主动去读。通过读体会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走进诗词所创造的独特意境。我们可以根据诗词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根据诗词的内容、重点确定朗读的策略。如初读,指导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引导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指导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指导用丰富的表情动作配合诵读,加深理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原本需要老师苦口婆心也难以讲明白的意境、情感在学生反复的诵读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内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读形成对诗词初步的感知。当然,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决定了他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能让学生通过读所产生的抽象的感知,固化成内在的认知,我们还需要引导他们用恰当的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运用想象,合理表达

学生通过对读诗的内容、意境、情感有了初步模糊的感知,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摹其声,也可以绘其形。表达的过程是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是内化和固化为认知的过程。
我们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表达,比如绘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意常常就是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小语教材中所选的诗词,都是形象鲜明,色彩丰富的范本。鼓励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想象,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画出来。除了指导学生要用色彩、线条、构图来表现诗中的内容,还应鼓励学生通过适度的夸张来表述诗歌的意境,用恰当的旁白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学生通过读,个性化感知,通过画,独立地表达。教师通过适度的点拨,适当的鼓励,组织交流补充,学生体会到的是自主学习的快乐,获得的是各方面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合作探究,内化情感

诗词本身既有形象性,又有情感性。我们不仅需要理解诗词的内容,还要深入感知诗词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每一首值得传诵的诗歌,它都浸透了诗人的血性与灵性,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都是诗中情味的来源或构成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诗歌作者的生平经历、兴趣爱好、态度观念,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人物心境,了解创作的过程。这可以让学生在诗词教学有效方法的尝试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传统的文化熏陶中自觉地受到思想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爱,在深化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升华。
而这些,以往大都是通过教师的介绍来完成的,但教师的过度参与,只会让它变成了空洞的说教,我们应舍得放手,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自主完成。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课前课后借助各种媒体,查阅资料,对感兴趣的诗歌开展研究,组织讨论交流,撰写研究心得。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求一蹴而就,切忌揠苗助长,没有目标,不提要求,三言两语中属于自己的发现、见解就行。培养的是学生研究的兴趣,训练的是学生研究的习惯,锻炼的是学生研究的能力。
学生的一份主动习得,远胜于百份的被动接受。学生一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研究的便利,创设交流的平台,给予及时的鼓励。随着研究的深入,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四、强化诵记,积累语言

诗词的语言是结构美、音乐美、意蕴美的完美统一。音律的抑扬顿挫,结构的匀称和谐,意蕴的含蓄隽永,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绝好范例。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它不仅指出了诗歌的可读性,而且向我们暗示了学习诗词最重要的一种策略——积累。很显然,仅靠教材中有限的的诗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迁移和拓展,增加学生语言积累的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多读诗,就要让学生先爱诗,培养读诗的兴趣。当然,这首先取决于诗词教学的效果,同时还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引导。
学生的课外诵记,除了新课标规定的70首外,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中的经典篇目,其难度应随学生知识的增长,年龄学段的提高而逐步提升。学生诵记的量切忌好高骛远。硬性的要求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高的目标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诵诗应成为乐趣而不是任务。
我们可以设定较为宽松的目标,如每周一首,鼓励有能力的多记。教师按月进行系统了解,对表现突出的予以精神和物质的表扬和鼓励,进行正面的引导。为了保证诵记的质量,教师可相机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每周公布大家自主选择愿意记诵的诗歌,彼此提醒监督。利用课前的一两分钟组织个人或集体诵读,用“我推荐”的方式介绍自己记诵的诗歌,以引导学生不是仅仅满足于记忆,还能对记诵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鼓励学生在对话、习作中合理运用所积累的诗歌,让僵化的知识内化成生动的语言。
以上四种方式,不是独立分割,而是交叉相融的。各年段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地进行综合运用,逐步推进。
诗词教学承载着传播和继承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使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的重任。抓好诗词教学,关乎民族文化的兴衰,关乎学生终身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为诗词教学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的有效高效新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