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科学小论文300字 >物理学科如何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

物理学科如何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16402 浏览:709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一新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同学们对高中生活都充满了与向往,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也满怀信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特别是进行第一次章节考试后,学生心理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学生形容高中是物理难、化学繁、数学题目做不完!甚至有同学对物理还概括为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傻!下面物理学科如何实现初、高中的平稳过渡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平稳过渡。
学生普遍感觉到高中物理难学,究其理由有以下四个:

一、初高中两次循环教学要求的变化

在初中,学生也学了力、热、电、光、原五大板块。初中只是要求学生定性了解,简单联系实际,但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定量研究,掌握更一般的物体运动规律,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一种重复性螺旋式上升,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大不相同,课堂容量也比初中大得多。

二、定性与定量的变化

定量研究本身就比定性研究要复杂得多,高中物理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也要高很多,学生就感觉到难学。同时又容易使一些学生物理理由数学化,如一些公式的理解只知道其数学含义,没有结合其物理情景去理解。

三、研究的理由更趋于一般化

初中阶段主要是研究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而高中则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研究一些更为普遍和一般的理由。如运动学,部分初中只学了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中要进一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甚至一般的变速运动,还要求结合其图像来理解。

四、知识内容的密度大

高中阶段的学习无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每节课的课堂容量来看,都比初中阶段要大得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教材上三节内容只有三个公式,而练习中还涉及八条重要推论,要求学生在短短的几节课就掌握这十一条规律,确实很难,更谈不上熟练运用了。
那么,学生又要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求学生重视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什么叫物理?物理物理,有物有理、就物讲理、以物明理、无物无理!高中物理的学习重在理解!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一些基本概念,不仅要记住它的内容,还要清楚它引入的目的、定义式、单位、矢标性、决定因素、测量策略等等。
2.对一些重要公式,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其含义和条件,才能在对应的情况下正确运用。如运动学规律中Δx=aT2重在理解Δx指的是哪两段位移之差,四条特殊规律的前提条件是初速度为0等等。
3.要注重对一些概念、规律中关键词的理解,如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为什么要讲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呢?重力等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呢?哪些地方等于哪些地方不等于呢?其理由又是什么呢?这些就要引导学生去深思、去理解。
4.要注意将概念、规律与实际情景相对应。如加速度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不理解,这时应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骑摩托车为例:加油时获得正向加速度,油门减小,但只要是加油,摩托车的速度还是在增大,只不过增大得越来越慢;踩刹车时获得反向加速度,刹车踩的越下,车速始终在减小,只不过减小得越快。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

二、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说有很多经验性的东西在里面,学生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想通过自学来弥补,就很难把握其重点和难点,根本达不到效果。
2.上课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对于一些补充的、理解性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才便于课后再进一步去巩固理解。
3.要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物理的逻辑性很强,前面的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温故而知新”,定期复习好前面的知识,更有利于学习和理解后面的知识。
4.要养成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平时的学习就好像每天生产出一个“零件”,每学完一章就要及时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这就如同所有的“零件”要组装成一台机器才能发挥机器的功效。

三、要求学生做题要讲究质量

大多数同学在做题时并没有讲究做题的质量,而是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更谈不上从中积累经验、注重解题思路、优化解题策略。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养成独立做题的习惯,做题时不与同学讨论、不看参,并自己掌握时间,有目的性地提高解题速度。

2.做题时要多深思,先把握题目要考查你哪个知识点,再认真审题,选用恰当的公式求解。

3.对自己做错了的题要重视改错,找出自己错误的理由,积累解题的经验。

4.同一类题型一般有多种解题策略,即使自己做对了也要多深思,优化解题策略,提高解题速度。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一中)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