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科学小论文300字 >从沟通理性视角看高校科研政策制定中教师参和

从沟通理性视角看高校科研政策制定中教师参和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6562 浏览:197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从沟通理性视角看高校科研政策制定中的教师参与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要: 高校需要尽快构建系统、科学、完整的科研政策体系。借鉴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得出高校制定科研政策时要重视教师参与,弱化行政干预,建立和完善决策参与机制,提高高校教师的参与意识。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research and policy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Taking example by Habermas's theory of rational communic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when make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olicy, they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eachers' participation, and weaken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participation mechani, raise awareness of th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沟通理性;高校;科研政策;教师参与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rationali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olicy;teachers' participation
1006-4311(2013)33-0269-02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学研究的有效履行离不开科研政策的引导和激励,高校需要尽快构建比较系统、科学、完整的高校科研政策体系。

1 理由的提出:行政主导型管理下的科研政策

1.1 高校科研政策的四大内容体系 高校的科研政策是用以规范和管理全校师生科研活动的举措的总和,它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依据及准则。只有规范的完善的科研政策,才能正确地指导全校科研工作并有效协调科研组织和科研人员之间关系,才能达到学校的预期科研目标。科研政策的出台、科研政策的履行和科研政策的评价构成了我国高校科研政策的主要环节。
高校科研政策体系包括科研体制政策、科研队伍政策、科研经费政策、科研政策评估等四方面内容。大学的科研体制具有自己的特点,科研体制政策首先规范了高校科研管理形式,对科研管理机构设置、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及各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高校科研队伍政策顾名思义就是科研工作的人员保障政策,涉及科研人才选拔、人才引进、人才流动、人员考核激励等管理过程;高校科研经费政策是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条件,它要解决科研经费的投入、分配政策以及经费的使用等理由,具体包括科研拨款体制、科研资金的具体分配、高校科研人员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科研经费在各类研究间的分配等方面;而科研评价政策则是高校科研政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它要建立高校科研工作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及科技激励机制,以调动大学教师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在成果的产出与转化机制上具有科研评价的量化性、综合性以及利益导向性等特点。
1.2 高校科研政策制定中存在的理由 行政主导型管理下诞生的科研政策,其不可避开导致面对着以下理由:首先,行政干预过多。当前,高校在制定科研政策的过程中,行政权力过度介入、行政干预过多,虽然内部管理体制相对简单易行、客观公正,但是其行政干预过强的弊端表现为科研政策形式单一、过程量化,最终导致科研政策变成了高校行政权力的一个附庸。行政部门执掌一切学术科研活动的生杀大权,造成科研和学者反而受制于行政部门,学术活动职能禁锢于体制,剥夺了教师的学术自由。科研评价政策不再是科研成果的展示,学术成果不再是学术专家鉴定的结果,而是更多的来自行政的认可程度,学术活动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品格;各类科研政策统统是由行政部门掌管、主宰,高校教师受科研评价政策局限,忙于完成指标,只求速度不求质量。高校科研政策的制定过多受到行政干预,阻碍了科研教师对重大科研成果的追求,教师从事科研几乎不再是为发明创造而工作,而是仅为能满足各种指标而奔波。其次,高校科研政策脱离科研教师科研工作实际。由于教学和管理的分工不同,高校教职员工日益分化出专业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这本该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却演变为两大明显的阵营,对立为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相当一部分的高校科研管理权力凌驾于教师学术权力之上,行政人员因拥有管理权力和科研资源而演变为政策制定的强势方,专业教师因缺乏此类权力而逐渐弱势。行政人员操作各种资源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引导决策方向,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被逐渐边缘化。高校在制定科研政策方面大多以行政决策为导向,参与制定的都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各学院的负责人,普通教师是几乎没有参与的资格。因此无法体现出工作一线的科研教师的真实意志,制定科研政策信息不对称,致使政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从而影响高校科研政策的实施效果。最终,高校科研政策形成后,基本脱离学校科研教师科研工作的实际,不能适应高校教师科研的需要。

2 理由的延伸:影响高校科研政策的深层因素

2.1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 我国高校现行的内部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拥有相应的决策权、经费使用与分配权,并代表学校对外签署有关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协议。行政主导型学校的管理体制体现为集权型,在内部,学校行政管理机关成为大学管理的中枢组织,而校长、党委书记是行政管理机关的首席执行者。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是行政主导型,它的优点是有可能有高效率,可以迅速贯彻执行重大决策,校长的办学理念和个人魅力可以大大发挥,可以左右学校科研的发展方向、力度以及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科研激励等。但是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难以在决策中发挥真正作用,大学无论是学院专业设置、科研人才培养,还是科研项目立项与经费的争取,都会受制于这种体制。从沟通理性视角看高校科研政策制定中的教师参与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