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科学小论文600字 >简谈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理由

简谈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5460 浏览:159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学科发展的必定趋势,但是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从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基础条件、体制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投入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目前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积极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平台;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四种措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一、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定趋势

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我国高等学校提高创新能力和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和发展,学科之间出现高度分化和综合的趋势,高度分化是学科内部分得更细化,综合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宽泛,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加强学科发展和创新的新动力。当今世界,学科交叉融合不仅可以带来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还可以推动新的成果,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兴学科的增长点,发展优势学科群的重要措施,积极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必定趋势。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世界知名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在美国,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密西根等大学都建立了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英国,很多知名大学要求研究生所修课程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并且指导教师由跨系教师和专家共同指导,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因为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也会进一步推动优势学科的发展。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学科研究要突出综合化程度,体现世界经济、科技变化趋势。自然科学学科之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间、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之间要不断地相互渗透,不断创新,为进一步发展前沿学科领域起到推动作用。在错综复杂的学科领域内,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是完全脱离其他学科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可以带来科技的拓展和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也是高校科研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目前状况分析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一流大学的共识和特征,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是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时怎么发表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目标。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发展,很多高校在资源配置和学科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目前,包括了清华、北大等很多大学已形成了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基础条件,整体的办学水平、综合竞争力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逐渐缩小,重点“985”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整体的基础条件相对国内其他高校较好,但是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发展方面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有很多的理由和不足,民族地区高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仍有很多的不足。目前我国民族地区高校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仍有很大差距,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办学能力等差距尤为明显。民族地区高校要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优化学科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要加大力度推动制度改革,从战略上重新部署科学的建设、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的优化,做到跨学科、跨学院、跨地区综合培养人才,更加推动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但现在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方面面对很多理由和不足,限制了高校的学科发展建设。
1.学科交叉融合意识淡薄。受传统单一学科培养模式的影响,很多科研教师的观念也比较单一,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研究和教学内容常只涉及单一学科甚至更细分的学科研究内容,这样学科的发展只在本学科范围内展开,一味追求学科的纵向研究,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就很少,使得学科交叉融合性很差,不仅学术上封闭而且研究内容也单一。而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地处边远地区,影响了科研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等交流,这样科研人员的思想和观念受到环境、社会、国际科研趋势的影响较小,更加感受不到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的变化和热潮。种种因素导致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
2.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基础条件不足。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各项基础条件的支撑,学科交叉融合需要更多的条件支持。我国的科学交叉融合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发展迅速,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仍有一定的差距,不仅仅缺乏科研人员,更缺乏学科交叉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需要学科带头人指明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既要有学校内部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也要像国内外其他知名的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发展好的学校学习并效仿。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条件相比国内一线城市是欠缺的,位置的偏僻、科研经费的不足、科研人员的缺乏等各种基础条件使得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缓慢,这些基础条件阻碍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的理由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的发展。
3.学科交叉融合的体制尚未完善。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管理统一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强化了学科边界,学科重点在行政上归属各院系,学科设置比较统一,各专业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学科和科研人员隶属于单一学科院系,这样学科之间科研、学术交流有很多障碍。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一个过程,一定的学科机制对学科的交叉融合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学科交叉融合上缺少一定的机制和办法。民族地区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体制建设方面也是不完善的,高校管理层缺乏战略思维,认识不到位,高校的教育体制在变革和创新上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会落后于发达地区,学校的管理和体制传统僵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激励措施尚未形成,影响了科研人员跨学科交流、合作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
4.学校对学科交叉融合的各项投入不足。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一般按照学科体系划分进行,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一般也优先考虑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学科交叉融合不隶属于任何学科,高校在精力、经费上对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投入不够,这样从体制、基础设施和科研人员等各项投入都会相对薄弱。民族地区高校的地理位置条件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程度、经费水平、基础设施、科研能力和一线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高校都会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学科,在经费上对优势学科加大投入,对学科交叉融合的经费投入自然就弱,从而遏制了科研人员对学科交叉融合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发展。

三、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措施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点,每个高校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高校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积极推动学科的协调发展,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学校跨越和创新的必定选择。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民族地区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分层次地逐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根据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目前状况,结合民族地区高校的特殊性,特提出以下几点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措施和倡议。
1.转变观念,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理念。民族地区高校大多地处偏远,缺乏与外界直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学校更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推动学术层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对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多学习,学校要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意识,优化学科配置。高校首先要结合自身学科布局,广泛开展学科发展的讨论,推动学科建设观念的转变,通过学术论坛等产生学科创新的思维。其次要通过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思维方式,以此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高校科研人员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分享国际科研成果。只有高校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习交叉融合的意识,才能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策略。科研人员在理念和教学策略上转变才能有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民族高校的学科发展和创新能力。
2.积极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平台。民族地区高校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需要必要的平台和基础。高校要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合理有效的配置,组建跨系、跨学科的学术团队,积聚人力、财力推动学科相互协调发展。首先高校要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科研人员定期参与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甚至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为开展学科交叉融合营造学术氛围。其次,高校要搭建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平台,从科学发展和国家需求出发,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投入,针对学校优势学科,积聚人才、资源等,开展重点学科为支撑,整合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平台,以项目带头人为核心,汇聚学科融合团队,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带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再次,高校要根据国家、地方、企业的需求,打破地区局限,争取与知名高校、企业等合作,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
3.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比单一学科的建设要复杂,高校要结合实际,调整学科结构。民族地区高校大多有自身特色和优势,在调整学科结构时要在注重特色的同时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有主次、分层次地协调合理布局。高校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发展,培育新兴学科。民族地区高校要以优势学科为重心,引导其他学科向优势学科渗透,创新地发展优势学科。民族地区高校由于位置、资金、科研等方面与其他一线城市高校有差距,所以在大项目申请和科研方面较少,高校要注重科研队伍、资源、技术方面给予支撑,全方位地对学科交叉融合进行资源的配置。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上,要注重文理科的相互渗透,理工科交融,加强学科的协调发展。
4.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高校要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突破体质障碍,整合一切创新因素,为科学交叉融合提供有效的体制系统。首先要创新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管理体制,加强学术科研的管理模式,建立以项目为重心,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其次,要健全学科交叉融合的绩效评价机制,高校要以创新和贡献为导向,不要单纯追求创新成果,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指标,建立学科创新、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使得学科交叉融合能有效地评估,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再次,高校要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协调机制,民族地区高校要积极与政策、企业合作,建立互惠共赢的交叉融合机制。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高校也在逐渐创新发展学科建设,民族地区特殊的文化传统和学科优势,要建立学科交叉融合有很多特殊性。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创新的增长点和源泉,也是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发展的重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的理由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要因素。民族地区高校要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特点,合理配置资源,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相信民族地区高校学科建设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于嘉林.史长丽.构建学科交叉集成的研究生培养机制[J].中国教育报,2007.
[2]崔媛.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的深思与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3]马国焘,徐振东.高等院校学科交叉融合理由浅析[J].中外企业家,2009.
[4]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新跨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
[5]胡瑞,陈新忠,薛珊.高等学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现政策——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
[6]孙真荣.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校学科建设研究—基于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斌(1973-),女,吉林图们龙井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利彩(1987-),女,河南濮阳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39-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