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逻辑学 >阐述孔孟“仁”之异同

阐述孔孟“仁”之异同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10116 浏览:433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主要论述孔、孟之间有关“仁”内涵的异同,来加深对先秦儒家仁学的理解。重点论述孔、孟之间“仁”字内涵的差别之所在:我们认为,孔子的“仁”是义、礼、智德目的基础,具有统摄作用,而孟子的“仁”与义、礼、智是并列的联系。礼在孔子这里被理解为外在性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孔子是礼的精神的捍卫者。孔子反对那种丢弃“礼”的精神而徒有形式的礼节仪式,智也是在仁的内在统摄下来把握。可是,孟子提出仁、义、礼、智皆是心的四端,是我固有之,不是向外寻求根据。更重要的是,仁、义、礼、智在心中都需要“扩而充之”,并且四心的联系像四体的联系一样重要;四端的根源也是天之所予,不是外在性的,即是内求诸己,外求充之的历程。总而言之,孟子是孔子礼之内在精神的继承者,亦是礼、义、智在心中找到根据的发明者,推进了儒家人性论的圆满。达到在战国时期力排诐、淫、邪、遁辞的目的。通过本论文的论述我们发现:孔、孟的“仁”是在父子、君臣、夫妇、昆弟和朋友之间适当联系的实现,是在人、我之间的联系中来完成的;孟子在儒学进展中的贡献即在于对“仁”字内涵的不同解释与发明,以而更能理解孟子的智慧。并进一步指示出,在现代“诸神”角逐的时代下,我们如何重新确立儒家的信仰。关键词:孔子论文孟子论文仁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6

    导论6-15

    第1章 孔孟“仁”之共性:“仁”的实现方式15-27

    第1节 “仁”与“天”的适当联系16-20

    1.1 德化之天17-18

    1.2 命运之天18-20

    第2节 “仁”与“忠”、“孝”的适当联系20-24

    2.1 “仁”与“孝”的适当联系20-22

    2.2 “仁”与“忠”的适当联系22-24

    第3节 “仁”与“智”、“勇”的适当联系24-26

    3.1 “仁”与“智”的适当联系24-25

    3.2 “仁”与“勇”的适当联系25-26

    小结26-27

    第2章 孔孟“仁”之差别:基础性与德目性27-39

    第1节 孔子的“仁”是德目(礼、智、义)之基28-33

    1.1 “礼”以“仁”为内在精神28-30

    1.2 “智”以“仁”为旨归30-32

    1.3 “义”以“仁”为取向32-33

    第2节 孟子的“仁”是德目(义、礼、智)之一33-38

    2.1 “四端”犹如“四体”之联系35-36

    2.2 “四端”皆需扩而充之36-38

    小结38-39

    第3章 孟子的贡献39-45

    第1节 仁心义路40-43

    1.1 “仁义”为君主之道41

    1.2 “仁义”为君子之道41-43

    第2节 道德修养的根本路径43-45

    2.1 知言43-44

    2.2 存养浩然之气44-45

    结语45-4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