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道德 >阐述利益分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影响

阐述利益分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30116 浏览:1355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利益实现是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要求,主流意识形态也是利益在理论上的体现。随着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在利益分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分化现象:利益差距的加大、利益代表者的腐化以及利益失衡机制都降低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甚至对其产生了质疑,这直接威胁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关键词:利益分化;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继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后,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因此,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关键。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而这种认同度又建立在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因为利益实现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也可以说主流意识形态就是谋求利益实现的一种理论表达方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大众的利益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分化,这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利益实现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一般具有高度的整合力、较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度, 通常是这个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也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级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支配着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我国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大众对主流意识的认同程度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的实现程度直接相关,要提高人民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就要满足他们的现实利益需求。所以,影响社会主流意识认同的关键就是利益的实现。

二、利益分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

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是应该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导致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在不断加深,多元的利益主体开始形成,同时,贫富悬殊的理由日益突出。这些都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了影响。

(一)个人利益的实现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性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所以注重的是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而后我国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把个人利益与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直接结合起来,以激发人们追求利益的热情,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这势必又造成了利益分化。利益分化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转变而转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思考才能了解吗?”[1]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更有甚者抛弃道德底线,重利轻义,从而对过去那种无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的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这无疑影响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二)利益差距的加大降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利益的分化与重组日益加深,导致利益差距过大即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2000年为0.458,这个数值已跨过0.4的国际警戒线。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2013年年初代表介绍2003年至2012年全国基尼系数时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年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早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另据统计显示,目前总人口中20%的低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3]贫富差距如此悬殊,广大人民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群体,对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产生了怀疑,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质疑,这就大大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度。

(三)利益失衡机制增加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在改革中,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这就导致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一些垄断行业、大型国企以及某些行业、部门的收入水平过高,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利益分配领域中的突出理由。例如我国电力、电信、水利、航空、银行、保险、石化等十二大垄断性行业,依靠国家赋予的垄断资源的优势,一方面借助国有性质,提供维持国计民生的产品,同时向政府寻求政策和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垄断特权操纵市场,从消费者那里获取巨额利润,并以改革与世界接轨为由,提高本行业职工,特别是中高级管理层的酬劳,导致我国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拉大。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数十倍行业、区域方面表现突出》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城乡差距近3倍,机关单位养老金高于企业2-3倍。这种不公平的利益分化机制破坏了人们心目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公平理念,降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四)一些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的腐化行为制约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申明:“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它表明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利益分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党章》中也明确规定:“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应该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因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但是我们党内有些党员干部始终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反而居功自傲,高高在上,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群众的主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逐个人利益至上,他们有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有的以权谋私,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有的公款吃喝,奢侈挥霍;还有的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顾群众死活等等,这些腐败现象的存在直接诋毁了党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党员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因为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党员干部的形象直接决定了人民对社会主义信念的态度,这些党员干部的长期腐败无疑会使人们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从而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予以否认。
综上所述,人民利益的实现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要求,如果人民利益没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根基。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理论化的利益表达,所以只有真正为人民谋利益,消除利益分化中的不均衡分配机制,缩小利益差距,保障利益受损阶层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大力度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否则利益分化的加深就会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2]夏静.分好“蛋糕”是大学问[N].光明日报, 2010-10-18.
[责任编辑:胡 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