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道德 >《西厢记》教学社会现实作用

《西厢记》教学社会现实作用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13398 浏览:577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西厢记》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厢记》是对门第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否定,让在礼教压迫下的男女看到了希望,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这种抛弃了门第观念,将情感作为婚姻基础的标准是值得歌颂的。
【关键词】封建社会;社会现实; 婚姻爱情
《西厢记》和《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贾仲明[凌波仙]吊曲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金圣叹也说《西厢记》是天造地设的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自己劈空结撰而年出。"①明清之际,更是出现了"西厢记热"这一时期注家蜂起,评本迭出。
历史上,曾把《西厢记》与《水浒传》并称,将他们称为"诲淫诲盗"的书籍,并一度列入禁书。但《西厢记》还是不胫而走。由此可以看到《西厢记》对封建礼教批判的空前性、彻底性,它就像一场海啸,席卷了整个封建礼教,使象征着封建礼教的建筑岌岌可危。
对莺莺与张生爱情生活的描写,突出了获得爱情的艰巨性与紧迫性,在艰难的过程中表现对封建礼教猛烈的批判。先是莺莺自身在思想上行动上与礼教的冲突,后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势力崔母同莺莺和张生在追求爱情上直接的、正面的冲突。老夫人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势力的最权威的代表,莺莺则是反叛封建礼教的代表。封建势力的强大与反封建力量的弱小形成了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就体现在莺莺与张生追求爱情道路的艰难上。老夫人在女儿婚姻爱情的事情上,并不是考虑到女儿自己的意愿,而是自私的以家族势力、门当户对的传统落后观念为准,她三辈不招白衣女婿,怕辱没自己相府之家的名声。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剖析《西厢记》教学的社会现实作用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东西,她完全不管女儿的幸福,残忍的拆散莺莺与张生,要他们以兄妹相称。莺莺与张生幽会之事败露,老夫人,怕事情传出去,对家族名誉有所损害,便勉强答应结婚,但还是要让张生考取功名。老夫人这一切自私的举动,都阻碍着莺莺与张生爱情的发展。后来郑恒出现,挑拨是非,她又听信谗言,答应把莺莺嫁给郑恒,虽然莺莺不同意,但老夫人是权威,没有人敢触犯。张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来,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莺莺与张生终于在一起了。郑恒形象的刻画, 不仅体现了自由爱情与父母包办两种婚姻的美与丑、好与坏的形象鲜明的对比, 而且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包办婚姻的不合理、自主婚姻的顺乎人情, 而且还进一步表明, 人应当成为自身的主人, 自己选择许以终身的对象, 家长的意志, 即使是已经作出了决定, 也是可以违背、可以反抗的。《西厢记》体现出了自己主宰自己婚姻命运、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思想。莺莺与张生爱情的圆满,给了封建礼教致命的一击,同时也暴露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残忍。
《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从最开始的一见钟情到最后的相濡以沫,两个人感情不断升温,情感不断升华。佛殿初见,两人的爱慕仅限于容貌出众而引起的好感。而之后张生所做的一切努力,使得莺莺清楚的看到张生对自己的感情并不是虚检测的,是诚挚的。张生爱的是莺莺这个人,而不是她姣好的容貌。莺莺也进一步了解张生,他不但有相貌,有才气,更有一颗诚挚的心。两人的爱情,是情感上、精神上的契合,是高于相貌之上的。两人从最开始的相貌吸引,到情感契合,再到最后两个人的爱情经过种种磨难的考验,他们的爱情不但更坚固,而且更深刻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才算是真正的爱情,是两者的相悦,是相互之间的选择,并不是其中任意一方的选择。这就在侧面批评了在婚姻、爱情的选择上,将门户、财势作为标准,忽略男方或女方情感意愿的情况。
张生接二连三的主动都在影响着莺莺,而莺莺却也是在一点点的起了反应,虽然一开始封建礼教的强大以及自身礼教的束缚使得她不能大胆地去追求自己平等的爱情。但莺莺最终没能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她开始一点点的与礼教作斗争。莺莺在夜里烧第三柱香时,她支支吾吾,说不出口,因为红娘在旁边,她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迹,不敢说渴望爱情,她得防着老夫人派来监视她的红娘,可红娘说道:"愿姐姐早寻一个姐姐,拖带红娘咱!",虽不是莺莺亲口所说但表达了莺莺内心真实的想法。而躲在一旁的张生听到这句话,立即赋诗一首,莺莺听到张生的表白也和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情意。此时的她正在不自觉的,非主动的与礼教斗争,她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后来故事不断发展,张生解了普救寺之围,救了莺莺与崔母一家,但崔母变卦,不同意将莺莺嫁给张生,硬要张生考取功名,拆鸳鸯于两下里。饱受相思之苦的莺莺再也压抑不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在夜深人静,崔母睡下之后,与张生幽会。此时,莺莺自觉、主动、正面与封建礼教斗争。
《西厢记》的结尾,作者写道"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是作者对理想化爱情的呼唤。作者希望所有有情的 都能成为眷属,结成秦晋,举案齐眉。并不只是局限于已婚的夫妻双方,而是有爱情的男女双方。歌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正是作者宣扬的这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对礼教进行了彻底的评判,暴露礼教在男女婚姻爱情中的残忍及虚伪。进而评判整个封建礼教。同时也通过莺莺与张生同礼教的斗争,鼓励更多相恋的有情的男女青年为自己美好的爱情,美满的婚姻而与礼教斗争。
参考文献
[1] 王实甫: 《西厢记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燕瑾: 《西厢记浅说》,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 蒋星煜: 《西厢记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李梦生 :《西厢记述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