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道德 >谈述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构建与应用

谈述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构建与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16637 浏览:716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责任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被称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在社会责任审计中,由于社会责任本身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加大了审计人员的风险。本文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并分析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理由,以期对审计人员降低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有所指导与启迪。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 审计风险 风险因子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员工权益受损和环境污染事件的爆发,企业社会责任理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以获得利益相关者支持,从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责任审计

随着经济发展,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各个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具有可比性,存在形式过于单调、报告内容不完整、选择性披露及粉饰等诸多理由,例如双汇发展在连续三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除了对涉及具体事件和数据做出修改外,其他的全部照搬,被称为“克隆社会责任报告”,对于轰动一时的“事件”却一字未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社会不经济行为,使得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极大的忧虑。
因此,作为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审计应当发挥其作用,消除利益相关者的顾虑,以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鉴证活动,目的是凭借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鉴证怎么写作为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提供保障,是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与一般审计相比,社会责任审计增加了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相关的风险因素,由此决定了审计业务的高风险性。如何降低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审计人员急需解决的理由。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策略等要素的组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为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审计风险制约、审计程序设计、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结论形成等一系列理由奠定了基础。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从源头上分析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错报,有利于更好地制约审计风险。本文将在现有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与社会责任审计相关的风险因子,构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

二、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虽然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内容、定位等尚未达成共识,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但对社会责任审计进行研究、探讨后提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观点有利于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深入系统研究,推动了其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进步。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前辈的思路构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

(一)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引入战略理论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其优势逐渐展露出来并被社会广泛接受与运用。因此社会责任审计可以借鉴风险导向审计分析策略建立风险模型。建立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是为了对风险因子进行量化,以便审计人员能根据风险的大小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过于细化的风险因子在具体应用时难以确认和计量,因此有必要把风险因子进行归类后再分类。

(二)影响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

社会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导向性很强、范围广、难度高、风险较大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社会责任的审计风险。本文将风险因子分为以下五类。
1.企业的行业及其环境(X1)。任何社会责任行为都不能脱离其环境独立存在,宏观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会计政策环境等都影响着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宏观经济运转状态相关,并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必须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行业环境包括行业污染程度、行业成长性、行业竞争程度、饱和程度、行业的技术先进水平等。若被审计单位处于高污染行业,则需要承担更多环保责任,政府的环保要求越高,面对的环境风险就越大。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被审计单位可能会利用会计政策来粉饰社会责任报告,因此,会计政策环境的变化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影响很大。审计人员需要对社会责任会计数据进行审验,通过指标量化、分析和评价实现审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2.被审计单位内部治理结构(X2)。良好的内部制约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差错和舞弊,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制约薄弱可能会加大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诚信度越高,经验越丰富,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就越高,相应的审计风险就越小。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者存心查重、误报,即使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保持了应该有的职业谨慎、制定并执行了合理的审计程序,也还是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审计判断。此外,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越复杂,重大错报风险就越大;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时,重大错报风险加大。
3.社会责任审计内容(X3)。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是社会责任报告鉴定过程中审计主体所关注的具体审计范围及业务项目的总和,其界定是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直接影响到审计的实施效果。关于社会责任的内容,许多学者对其做了界定,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社会责任的审计内容至少应包括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政府及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涉及企业的经营战略、薪酬制度、雇佣关系、环境保护、营销策略和业绩评价等多方面的相关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信息,包括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内容复杂,范围广,因而审计风险随之增加。
4.社会责任审计标准(X4)。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对具体事项进行评价的指标与准绳,社会责任审计需要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规定每一项被审计社会责任活动必需达到的标准和范围,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对具体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以评判在各个细分指标方面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只有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主体、对象、原则、准则进行充分的把握才能比较全面地分析理由。目前由于理论研究力度、深度不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标准、质量制约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建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而增加了审计检查风险。5.会计师事务所自身(X5)。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责任活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给社会责任审计带来了高于一般审计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社会责任审计业务时,要充分考虑自身专业胜任能力,选派审计业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以及具备环保、资源、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组成审计小组,必要时应当聘请外单位专家,如环保、法律等方面专家来协助工作以降低审计风险。此外社会责任审计中涉及到一系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审计人员要识别影响职业判断的因素,权衡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保证审计质量。
根据以上分析,将风险模型各类影响因素的形成过程绘制成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流程图(见下图)。

(三)模型构建

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基础上,本文充分考虑了社会责任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引入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因子,拓展了对审计风险的分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即:社会责任审计风险CSRAR=外部风险ER×重大错报风险RMM×检查风险DR= F(X1)×F(X2)×F(X3,X4,X5)。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可接受的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越高、对审计期望程度越高或者涉及到巨大公众利益时,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就会越大,可接受的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就越低;对外部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外部风险主要来自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影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对风险因子分析来评估该风险,无法转变其风险水平;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随被审计单位社会责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任业务本身风险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风险因子的评价来计量和评估该风险,也无法转变其风险水平;而检查风险属于可控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执行合理的审计程序、改善审计技术手段等方式将检查风险制约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对模型的各个风险因子进行量化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计算评估风险水平。

三、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在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时,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了解社会责任行为所处的环境、评估重要性水平、识别社会责任审计中的特殊领域、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从而尽可能地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应贯穿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始终。
首先,在审计计划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不仅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风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在组建审计小组时,要注意人员知识结构,增强审计岗位分工的合理性。第二,审计人员要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影响、生产经营基本状况等,以便把握重点工作的方向,增强审计计划的针对性。第三,在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价时,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职业谨慎。
其次,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发现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取证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第一,要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及时进行登记处理,以防止资料丢失带来审计风险。第二,调查取证时,要对碰到有疑问的理由进行追踪审查,避开遗漏了重要证据,以求能对被审查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在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处理手段,并考虑所获取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以及充分性。
最后,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发表最终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的最终工作结果。为了降低风险,在审计报告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其所审计的事项做出评价。第二,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意见应当经过审计项目小组集体讨论得出。第三,为更有效地把关审计工作的质量,应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分别由审计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专职人员复核。
四、结语
社会责任审计具有复杂性和潜在性的特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从某一个因素的情况出发评估社会责任活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影响社会责任行为的各种风险因素作出综合评价。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有规律可循的风险,还要特别关注潜在的审计风险,以提高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9).

2.潘峰.并购审计风险模型研究[J].财经大学学报,2012,(2).

3.张庆龙,陈凌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理由探索[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