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乐器演奏 >简析数字艺术首次登堂入室

简析数字艺术首次登堂入室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25781 浏览:1194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前不久,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展』刚刚落幕。展览令人瞩目之处,不仅在于其首次推出了『数字艺术』这个全新的概念,也不仅在于其主办方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支持是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更因为9位参展艺术家形成了一个崭新的阵容,包括卜桦、崔岫闻、冯梦波、金江波、刘茜懿、缪晓春、邱黯雄、吴俊勇和张小涛。在担任执行策展人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看来,这些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字艺术家,而这份名单是经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全体22位专家评审选定的。
二维动画成为主要手段
在王端廷看来,参展艺术家的年龄从80后到60后,从生理年龄上来讲是两代人,但是从艺术年龄来讲是三代人,因为数字艺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如1987年出生的刘茜懿是这次参展的最年轻的女艺术家。她的作品属于二维动画,带有日本动漫的影响,同时她表现的是她个人——一个年轻女性的一种心理世界,所以她表现女性的脆弱、惶恐,心灵跟肉体的矛盾,极其挣扎。观众可以看到,她作品里运用的形象元素比较丰富,包括最现代的、时尚的元素,也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比如罗盘,象征时间和命运那种永恒的循环往复。
同样是女性艺术家的卜桦,在王端廷看来是中国数字艺术界二维动画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数量非常多,而其早期的Flash动画《猫》,影响特别大,多年来她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其作品的特征是非常华丽,而且带有她女性独有的一种心理的表达。因为她刚做妈妈不久,所以她的动画不仅擅长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还特别关注儿童世界,带有一种儿童的童趣和天真。她的参展作品是《阿尔卑森林》,表现的是女性在当今这个拜金社会对爱情的态度——爱情已经完全被金钱化了,人们以物质标准来衡量感情。
在二维动画这个大的艺术领域中,还有一些特别的发展方向:如被王端廷视为中国水墨动画代表人物的邱黯雄,参展作品是《山河梦影》,用水墨动画的形式重现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仅仅呈现了这一百多年的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变迁,也反映了一百多年来人的精神状态和命运的变化,其实是一部形象的浓缩的中国百年史。王端廷强调,他有大量的作品,代表了中国传统水墨向现代数字艺术转化的一个重要的节点,而他的参展作品也表明,传统的水墨绘画也可以变成一种当代的数字艺术。
作为我国手绘动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吴俊勇特别擅长用多屏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他这次参展的是一件双屏动画装置《光的肖像》,其实他还有一个九屏的动画装置《九月》的作品,由于展览空间的条件有限不能展出,所以临时改作这件《光的肖像》,作品所表现的是与光有关的记忆和幻想,那既是一个物理的光,同时也是精神上、心理上的一个想象。
崔岫闻的参展作品叫做《我和你》,画面中一些线条、圆点在非常缓慢地变化和运动。王端廷认为,她的作品既有抽象形式方面的作用,同时又融合了中国禅宗对禅定的一种境界的追求。她的作品是非常安静的,画面变化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你如果很心浮气躁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注意它,可能体会不到它的变化,这跟我们现在社会日常生活的繁忙、浮躁、喧嚣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她是中国著名的在影像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她以前创作录像和数字摄影,这次展出的作品属于一个抽象数字艺术的系列,她可以说是中国新近涌现出来的在抽象数字艺术方面的杰出代表。
让动画进入三维和互动世界
三维动画,则更技高一筹。如以作品《无中生有》参展的缪晓春,是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在王端廷看来是中国数字艺术中三维动画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而他的数字技术可能在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最复杂的。他的这件参展作品把一个形象前后左右和上方五个面同时呈现出来。这使王端廷联想到一百年前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立体主义,其初衷就是要在平面上呈现一个物体的立体的图像。如今,缪晓春通过影像装置艺术构建的立方体,实现了立体主义艺术家的未尽之梦,也突出了数字艺术跟传统的平面架上艺术或雕塑的区别。
同样是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艺术家,张小涛也是我国三维动画重要代表人物和开拓者之一。他的参展作品是《亮亮历险记》。亮亮是他不到10岁的儿子的名字,作品某种程度上是张小涛和他儿子合作完成的,有儿童漫画、儿童动画的特征,表现的是现实世界、日常生活和幻象世界的一种交叉和混合,让观众进入儿童心理的世界,探索一些未知和神秘的领域。张小涛身为川美新媒体艺术系的系主任,带领了众多学生,也让数字艺术的创作后继有人。
互动媒体也许是数字艺术中最吸引观众的表现媒介。作为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冯梦波无疑是中国数字艺术的元老之一,在数字艺术的技术方面做过多种多样的探索,用多重技术创作过大量的数字艺术作品,在早期还把艺术家自己作为游戏中的人物设计在游戏里。他的参展作品叫《00:12:13》,是他利用1980年代出产的一款游戏机与一个圆形的光笔,为这个展览专门创作的一件动画作品,带有一种幽默、诙谐的情趣。
金江波的作品叫《意识的殿堂》,观众现在站在这个作品面前,其形象已经通过摄像头反映在画面上,而作品的特点或者说其紧要之处就是当观众的眼睛、注意力特别关注屏幕的时候,其画面形象会不断地扩大,而且会有音乐,当观众的注意力一旦分散了,画面形象马上消失,而且音乐也会中止。王端廷认为,这实际上是对人的注意力的一种检测,一种数字化的研究。而金江波,可谓我国数字艺术领域里互动影像方面的一个成功的探索者。
登堂入室第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展览的主办方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而策展人则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担任。参加该展览的开幕式的贵宾阵容也堪称豪华:有美术处处长安远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镛,著名艺术批评家贾方舟,《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鲁迅美术学院《美苑》杂志常务副主编数字艺术首次登堂入室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杨振国。
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是于2012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设立的。这是一个规划并组织实施当代艺术重大学术课题研究、推广当代艺术研究成果并为政府制定艺术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学术咨询的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是利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专业资源优势而建立的开放性学术研究平台。该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开展了年度课题发布、评审和立项,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研讨活动。“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展”则是该中心支持的第一个学术研究展。王端廷指出,“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展”作为国家学术机构主办的展览,是第一次使用“数字艺术”这个概念,专门把数字艺术从新媒介和影像艺术里独立出来。
身为执行策展人,王端廷告诉笔者,他与数字艺术结缘始于2002年,当年他到罗马第一大学“第二次出国学习”。当时已经开设了数字艺术课程,还邀请身处创作前沿的艺术家来上课。相比之下,国内各美术院校近年来也纷纷开设新媒体艺术专业如动漫等,许多新专业学的就是数字艺术。但中国只有“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还没有数字艺术这个概念,学术研究还非常薄弱。为此他花了一年时间准备这个展览。他指出,数字艺术起源于1985年,迄今只有29年的历史。在梳理数字艺术的定义时,他发现其有14个特征,包括其虚拟性、互动性以及对技术、软件与设备的高度依赖等等。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数字艺术不存在原作与复制品的差别,不像传统的实体艺术品可供私人和博物馆,因而对现行的艺术品制度带来了挑战。
对此,笔者向中国影像艺术拍卖专家、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影像主管李欣请教。她表示,这确实是一种新的艺术品类,对传统的构成了挑战。不过她认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其中的数字绘画、数字摄影与数字雕塑,艺术家用来参加展览的往往是以数字作品为母本、通过打印输出形成的实物,而这个实物可以沿用艺术的传统模式由家进行。当然这要满足以下几个元素:一,版权明确,有艺术家签名授权;二,版数有限定;三,材质上符合的要求;四,有特定的题材。当然,这次参展作品以动画为主,都是现场播放的作品,那就要刻录光盘。李欣认为这个光盘也可以。当然,如何做到数字艺术作品既能又能转让甚至拍卖,许多环节还有待探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