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历史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石壕吏》课堂教学实例中国

对于课堂教学《石壕吏》课堂教学实例中国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34411 浏览:1578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2-7661(2013)13-140-01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过朗读、心理模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象与联想,把握诗歌的情与景。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学过程: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二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中写了哪些人物?(学生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这两段中写了哪些人物呢?
生:老妇、差吏
师:写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生1:老妇可怜,差吏凶横
生2:老妇凄惨,差吏残暴
师:哪些字体现出来的?
生:呼、怒、啼、哭
师:非常好。呼、怒展示了官吏如狼似虎的形象,啼、哭展示了老妇哀婉可怜的形象。一方是如狼似虎,一方是哀婉可怜,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比
师:好!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彩。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1:差吏凶横,老妇哀婉
生2:差吏残暴,老妇可怜
生3:差吏凶暴,老妇悲哀
师:好,诗人此时对差吏是什么感情?
生:憎恨、憎恶
师:对老妇呢?
生:同情
师:非常棒!“怒”,“苦”,形成了鲜明对照,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这两句诗独立成段,也是意在强调吏之怒、妇之苦。第三段仅仅只叙述了老妇的致词。有人说,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齐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同意这个说法?(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刚才都同意老妇的致词是由差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为什么呢?
生1:三个儿子都去打仗了,家里已经没有其他的男人了,这差吏还要来抓人,说明老妇是被差吏所逼迫的。
生2:两个儿子都已经死了,家里没有其他的男人了,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和儿媳,老妇只能自己去服役,这也看出来老妇是被逼的。
生3:小孩的声音引起差吏的注意,老妇只得说出家中其他的人,差吏就想抓走她的儿媳,老妇没办法,才自己要求去服役。所以老妇是被逼的。
师:嗯,同学们答得非常的好。差吏绝不是一直静听老妇的诉说。“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已经上了战场,这说明了什么?
生1:战争激烈
生2:战争残酷
生3:战争时间长
生4:战争范围广
生5:征兵严酷
师:很好,三个儿子都已经上了战场,这也就说明兵役是非常苛酷的。“二男新战死”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战争残酷
师:对,战争是非常惨烈的。老妇自己说,他们家已经为这场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论理论请都不应再到她家抓人了。老妇诉说这些,想怎样?
生:博得同情
师:那有没有博得同情?
生:没有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后面的致词
师:对,老妇沉痛地诉说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进一步的诉说。诉说什么呢?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生: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师:这一句说明老妇家中还有些什么人?
生:吃奶的孙子,没衣服穿的儿媳
师:老妇诉说这些有什么目的?
生:获得同情。
师:最后的结果,同学们都应该知道了,她的目达到没有?
生:没有
师:对,老妇诉说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怜悯之情,网开一面。但是凶狠差吏仍然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妇不得不说出下面的话。什么话?
生: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师:老妇为了避免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从这里我们就知道老妇的致词全部是由差吏步步紧逼出来的。全诗对差吏步步紧逼有没有直接写?
生:没有
师:从哪写的?
生:老妇的致词。
师:对,差吏的形象完全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的。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藏问于答”。 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我们再次齐读这两段,想想老妇的致词都是由差吏步步紧逼出来的,那她的致词包含了几层意思呢?(学生齐读)
课后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整个课堂环节比较清晰,一篇好的文章能引起共鸣,我先播放的课文录音,首先把同学们的感情带入了当时这种战争的氛围中,整个这堂课都是在这样凝重的气氛中上完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感知,使他们萌生了对老妇的同情,以及极端的憎恶差吏。由于时间的原因,课文短剧表演放到了课后,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一。总观这节课,仍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第一,文言文的读必不可少,但这节课读的不是很多。第二,针对初二的学生,有的问题设置太难。比如,“藏问于答”这样的艺术手法。第三,把短剧表演安排到课后,同学们脱离了这种氛围,他们的表演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还有的同学笑场,这与文章渲染的气氛不相符合。所以,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感知学生的心理,以此来展开教学活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