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历史教学 >有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有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3346 浏览:78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从创设情境、激发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探究、提高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以此来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情境;自主学习
1671-489X(2014)02-0146-0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侧重单纯理论知识的积累,它更强调实践性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等。在传统的信息课堂中,教师仅仅停留在教学的浅层,过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剖析,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学生普遍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善于发现新理由,敢于动手解决理由,提高学生探索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展开探讨。

1 创设情境,激发需要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其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理由性、情感性等特点。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游戏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以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学生好玩、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一些轻松的小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避开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金山打字中的“抓小偷”等打字类竞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游戏的你追我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较、评比,哪个小组的完成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再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竞赛类的游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推动他们的竞争意识。除了动态性、互动性较强的竞赛类游戏之外,技能操作式游戏、探究式游戏、导学式游戏等益智小游戏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
创设理由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理由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理由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创设理由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理由情境的设置一般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学科理由,引导学生发现理由的特征或内在规律,产生新的学科概念。
比如在学习第一单元第四课“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理由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在整理文件夹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文件夹1、文件夹2……文件夹7等7个文件夹中寻找一个关于“中国代表团参赛四大目标”的文件。在学生寻找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这样找文件容易吗?(不容易)那你们有什么策略能够让这项任务变得简单呢?通过这逐层的提问,再将知识点引出来:“大家为什么不能一下子就看出这个文件呢?这是因为老师给这些文件起的名字看起来都差不多,不能反映文件的内容。所以同学们今后给文件命名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所取的文件名最好有一定的作用;2)同一目录中的各个文件名必须是唯一的。”理由情境具有诱发性、逐层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效手段。

2 注重探究,提高能力

在传统的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得“教”与“学”两大过程相互分离。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促使学生过分地看重分数,忽视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的欠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挫伤了思维的活跃度。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还课堂于学生,彻底转变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增加课堂的探究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在交流过程中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探究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过渡。
引导探究 学生刚进入探究的教学模式中,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通过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求知,以取得探究教学的契机。在引导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保持他们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比较奇怪的想法,教师切不可“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而应该通过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仔细剖析想法的可行性,在肯定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同时指出不足,从而细心呵护学生敢于拓展思维的幼苗,使其对探究活动保持极强的好奇心,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对探究活动的热情,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必要的铺垫。
比如在学习“播放展示与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加入“交流展示、分享评价”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的目的并不是将教师排挤在探究活动之外,它一方面强调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从而使探究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的模式。
比如在学习“‘班级风采’学案”一课时,教师根据“学会版面设计、添加图片水印、制作报头、插入各种元素的策略;熟练使用Word排版知识制作电子报刊”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本班风采展示电子报刊制作的探究活动,考虑到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且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一组,版面设计、添加图片水印;二组,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版面设计、设置页眉和页脚;三组,版面设计、使用分隔符;四组,版面设计、制作报头。在学生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以便能及时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理由。如有些学生对“页眉、页脚”的插入仍存在疑惑,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解答,消除学生的疑惑。小组协作完成电子报刊的制作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享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在分享中进行反思:通过探究活动,你学到了什么?在探究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可以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理由。先让其他小组学生给予解决,然后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另外,教师还要提供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的平台,选择比较优秀的作品通过广播教学让其他学生欣赏、点评,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或让小组代表演示操作过程,以此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就感、鼓励他人共同进步。最后,教师要梳理总结,拓展延伸,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认清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要不断削弱“主宰”课堂这一意识,强化“穿针引线”功能,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真.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科技信息,2010(11):291.
[2]王荣良,李树培.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难为与能为[J].中国电化教育,2009(3).
[3]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深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3-9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