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旅游文化 >新媒体时代文化精神与其对青年影响

新媒体时代文化精神与其对青年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11391 浏览:463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媒体是当代新技术催生的时代产物,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盛行正在形成一种迥异与传统媒体的文化精神,并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理性应对新媒体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当前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媒体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精神;青年大学生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新技术催生的产物,也是当今时代的产物。目前对新媒体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概念。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概括说来,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中新媒体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比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他们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作用上的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四或五媒体。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我们的传播认知,转变着社会生活方式,也转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媒体介质传递着不同的文化类型,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精神。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不管是古代的长老、巫师、印刷时代的文人墨客,还是大众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都曾一度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媒介和资源,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以往精英们对传媒资源的垄断。如今,每个人都既可以成为新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是新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在新媒体的帮助下,众多不善言辞的普通民众则找到了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人们互动的范围是跨越时空限制的,互动过程是同步共时的,互动体验则是综合感官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强调互动,追求平权;回归“本我”,崇尚自由;标榜“草根”,抗拒精英;高扬感性,尊重个性。新媒体的滥觞加剧了公共领域的私人化和私人领域的公共化。如今私人消费文化繁荣,娱乐参与热情高涨,参与空间释放,公共政治文化萧条,政治参与萎缩低迷,政治热情冷却。过去我们记录情绪多是以日记的形式,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我们可以通过上传视频、图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人情绪,这往往占据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但也是对个人领域的一种伤害。当真正的公共理由来临时,人们反而会变得麻木了。新媒体凭借移动网络带来的便捷的信息发布平台,给大众创造了一个平等、开放、自由的言说空间,也给多元化的大众话语表达提供了可能。新媒体的这一特征为当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新媒体的盛行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文化属于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强调非中心性,寻求差异性,以随意播放所获得的凌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权威。在价值上,后现代主义文化追求完全的放纵、自由、宽容,从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新媒体的出现让明窗净几、沐浴焚香的纯粹阅读与沉吟漫步的苦思冥想正在被短促的敲击与瞬息万变的调出、跳出,和音像并举的火爆所代替;聚精会神的深思掂量正在被急促的、迫不及待的八卦和怒气冲天的网络口水战所排挤;舌尖飞花、俊美靓丽的网络传播明星正在慢慢取代大学讲堂里拥有真才实学的白发教授与浩瀚巨著的辛苦写作者。在新媒体的传播规则里,吸引眼球才是第一法则,文化的教化功能被弱化或抛弃,艺术的审美标准被忽略,而博取关注度成为重点。
新媒体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互动,是因信息技术的发达而带来的信息和文化。但由于新媒体带来信息的碎片化,并不利于真实语境的表达。新媒体并没有缩短人们和真相间的距离,反而创造了一个割裂的社会空间。碎片化传播的直接理由是现代人生活方式、观念态度的转变,这种传播可能会将这种生活形态的隔离推向极致。它所创造的虚拟环境允许甚至鼓励个人生活在他们自己构筑的个人世界里,与他人相隔绝,与那些他们不关心或不愿意因此而烦心的议题相隔绝。以微博为例,微博的信息传递原则上被限制在140个字以内,有限的可表达空间可以让人们将他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碎经历都表现出来。但这种叙事方式是断裂的、碎片化的,它割裂了生活中各种事件之间的因果逻辑。叙述变得没有了背景,没有了系统性,随之而来的阅读也就无背景,无系统性。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很容易出现“渠道多,无权威”,“信息多,无主见”,“言论多,无行动”的局面。
新媒体的出现从技术层面上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把握话语权、争取多元思想交流的实验阵地,然而真正实现话语权的民间回归,形成社会多元价值共存的和谐发展状态,当前的新媒体还需要面对很多理由。而且,在现阶段的新媒体发展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新媒体还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这些自说自话的碎片言辞究竟能走多远,会不会和现在的博客一样,在经历了初期的兴盛后便很快趋于沉寂,目前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三、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生活的一部分,在对青年群体的调研中发现大学毕业生在租房的时候将能否上网作为选择出租房的基本标准,可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青年的影响之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2012)”显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使未成年人的时间以及知识构成都呈现“碎片化”趋势。这种影响在大学生身上同样存在。新媒体的文化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首先,冲击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了青年道德观的形成。新媒体的交互性使人人都是“不设限的媒体”,潜移默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及其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化中传播了不同的认知价值体系,这些纷繁芜杂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选择形成强大的冲击,推动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网络上出现的关于青年的各式各样的“雷人”事件便是很好印证。
其次,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个体意识膨胀。在新媒体所倡导的文化精神中,个性象征着自信、创新力和突破力。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权利是促使个性化不可或缺的条件,新媒体技术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载体和方式让青年人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如手机铃声、签名、个人空间、微信、网络博客等都为青年大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提供了条件。新媒体倡导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人人可以自由参与信息的制作与传播,这使大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能动性也大大发挥出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过分追求绝对自由,势必会造成个人主义膨胀,出现重个人轻群体,重时尚轻传统,重索取轻奉献的不良倾向。最后,青年正被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娱乐消遣性工具所淹没。这些工具包括手机、社交网络等载体,正如前文所述,这些工具传达的多是幼稚肤浅的内容,而且这些东西正在妨碍青年大学生同现实世界的接触。新媒体文化通常所关注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世俗性事件,它并不追究这些平常性事件背后的社会历史及其价值作用,仅仅只是引起人们的娱乐和消遣的,让人们关注当下的生活,以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直接进入生活的享乐之中。青年大学生现在进行的所有这些网络活动,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数码领悟能力并没有转换成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或是他们今后存活所需要的技能。在获取信息空前便利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例严重失调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却又比任何时候都轻飘。

四、青年大学生应理性应对新媒体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的获得变得便捷,人们利用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调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再依靠大脑去记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新媒体某种程度上让人们获得了解放。但是,在面对新媒体提供的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时,个人也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正如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他的名著《美丽新世界》中警告的那样,新媒体的出现或许会使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得日益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整个社会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然而,高校应该是整个社会时代文化的引领者,而非社会潮流的追随者。有史以来,大学最显著的属性就是通过思想文化引领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面对新媒体文化的四处泛滥,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会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利用新媒体,但不被新媒体所牵引。要清醒地看待新媒体,既要看到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同时认识到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运用能力,理性看待新媒体时代大众流行文化与传统主流文化之间的摩擦与碰撞。
参考文献
[1] 陈晓婧.新媒体时代人际互动形态变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 宫承波.新媒体文化精神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及其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5).
[3] 刘衡宇,褚志亮.新媒体文化的多重面相审视[J].理论与改革,2013(02).
[4] 李立红.触网比例达9

6.8%未成年人生活“碎片化” [N].中国青年报,2013-7-24.

[5] 江敏.新媒体文化征候探析[J].理论与创作,2007(6).
作者简介:陈功,南京师范大学团委宣传部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新媒体与时代精神。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