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旅游文化 >试述重拾文化遗珠 彰显数学之美

试述重拾文化遗珠 彰显数学之美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5613 浏览:186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利用数学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丰富的策略、深邃的思想,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课,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文化

一、理由的提出

提起数学课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语文课堂有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散文和诗歌,还有教师形象生动、海阔天空的讲解;英语课堂有幽默的文章和丰富的生活素材,还有参与性很强的对话表演;科学课堂和生活联系紧密,还有动手操作的实验;政史等课堂无不贴近我们和生活,生动有趣。这些课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上。唯独数学好像只有一行行枯燥的数字,一串串冰冷的符号,一个个抽象的图形和不知从何而出的定理,学生提不起兴趣,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这不仅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那无与伦比的美妙和生动被湮灭。

二、理由的分析

造成这种局面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恐怕是应试教育的特性和教学策略的不当。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存在太多的短期“功利色彩”。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并非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师更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灌输更多的数学结论,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而非数学文化的“美。数学来源于实践,是在解决实际理由中产生的。随着数学的发展,理性的思辨数学产生了,人们从纯理论的检测设出发,推导出相应的数学理论,形成纯粹数学,将数学从原始形态转化为学术形态,内容的抽象、结构的严谨、应用的广泛和知识的连续特征逐渐显现。数学教材从知识的逻辑性出发,将原来数学形成的历史一扫而空,剩下的只是公式的堆积和字母数字的堆砌,学生看到数学的是一具尸体。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讲:“过度形式化,把光彩照人的数学女王,用X光看成一副骨架。”
另外,数学教师不会合理有效地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仍然采取“烧中段”的教学法。一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体现的“精讲多练”,其“讲”基本上还是先人式的灌输,很少讲背景素材,也很少涉及再创造过程的展示;而“练”也无非就是大量的反复模仿和机械操作,更是缺少对身边数学的感受和应用。因而,枯燥、乏味、难理解,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数学的代名词。

三、解决理由的策略

1.在理由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

一个合适的理由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深思理由,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理由情境。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
师: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这样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鸡兔同笼理由吗?教师用这样的理由情景引入课题很好的渗透了我国古代数学文化。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深思理由。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策略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所以塞乐斯素有数学之父的尊称,理由就在这里。塞乐斯最先证明的定理之一就是: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证明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在创设情境时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一种饶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好奇心的,促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这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学生对于定理的掌握水到渠成。

2.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概念的学习总是比较枯燥,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点缀其中,则足以活跃概念课堂的整体氛围,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数重拾文化遗珠 彰显数学之美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学教育故事的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过程中:
师:在讲概念之前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一天欧拉躺在床上静静深思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他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直角坐标系就像这蜘蛛网: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其中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这个教学过程使数学概念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可谓事半功倍。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有中国的天安门、法国的艾菲尔铁塔,还有生活中常见的蝴蝶等等,同学们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感受着这些美妙的图片带来的震憾,惊讶于生活的美好,已经完全被它们的这种独特的美所震惊了,接下来我出示了经修改后的天安门、艾菲尔铁塔,学生们就有反应了,不够雄伟,不够壮观,在学生们愤悱诧异时,我让他们观察这两组图片的异同,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了美,进而鉴赏了美,许多同学也从中悟出了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人生也是美好的,只是没有去发现,没有去珍惜。可见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

3.在数学定理公式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比如:七巧板、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练习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让学生阅读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的拓展知识: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而a2,b2,c2又可以看成是以a,b,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即得S1+S2=S3 。如果以直角三角形三边a,b.c为边,向形外分别作正三角形,那么是否存在S1+S2=S3 呢? 类似地,上述结果是否适合其他图形?如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a,b,c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S1+S2=S3 成立吗?再画几个类似的图试一试,结论成立吗?由此,你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结论。其实,在欧几里得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了勾股定理的一些拓展。《几何原本》第六卷命题31就曾介绍:直角三角形中,在斜边上所画的任何图形的面积,等于在两条直角边上所画的与其相似的图形的面积之和。让学生阅读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的拓展知识,学生在欣赏历史上的勾股定理时体味数学家思维的精妙,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叹数学的美!
教师总希望课堂中学习内容设置,既能达到知识功能的目的,又不失有教育功能。此例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公式,这样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思想策略的博大精深。

4.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的数学活动。新课程教材,它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一定数量的阅读与深思材料,开辟了“观察与猜想”、“探究与发现”等拓展性栏目,为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应有选择地利用这一亮点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究,使课内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达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的目的。
(1)制作手工模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重拾文化遗珠 彰显数学之美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结合教材进度,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
例如:在七年级上比例尺的作业布置中:请同学们按一定的比例尺,选择以下选项之一制作模型。①制作钟面学具。②设计建筑模型。③绘制学校平面图。
这些作业,需要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加以完成。而这些课外作业,可以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余地和深思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在课外实践中开展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再次感受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深思和解决理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可以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
例如:研究课题“白色污染——塑料袋”要求:①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作用,包括益处与弊端。②采访周边的群众,听听他们对白色污染的看法③收集自家每天每人平均用塑料袋的个数,全班同学每天用塑料袋的个数,并由此推导出全村、全镇、全国每天每人平均用塑料袋的个数,制成统计表。④再计算出全国一星期、一个月、一年所用塑料袋的个数。⑤形成小报告后在全班畅谈感受。
这些作业既丰富了知识背景,拓展了知识的应用领域,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和正确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结束语

我们应该将数学文化尽可能地结合中学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定规律;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把抽象严谨的数学变得有血有肉、光彩照人,使学生变得灵气、睿智,使数学课堂不再呆板、冰冷。总之,数学的课堂加入文化的元素,数学的气质与味道将会芬芳无比;数学的课堂加入文化的因子,数学的灵动将会快乐飞扬;数学的课堂加入文化的细胞,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将会充分释放。数学是科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它的教育目标取向应该是多极的,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更应该是情理相融、科学人文并重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育江.提高数学教学的文化品位——兼评《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J].中学数学教学,2003第3期
[2]陈建辉. 让数学史的渗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亮点 [J]. 《数学教学研究》2008第1期
[3]张奠宙,梁绍君.中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举例[J] .数学教学2002第4期.
[4]刘宇红 浅析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 .中学教学参考,2012(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