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合水解卡打捞技术在合水油田油水井大修中运用题目

合水解卡打捞技术在合水油田油水井大修中运用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10453 浏览:377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合水油田的进一步开发,酸化、压裂措施量相应增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下管柱卡、封隔器解封失效及井下落物等情况日益增多。本文以合水油田为背景,对两年来油水井井下事故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对大修作业时采用的解卡打捞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对合水油田未来油水井事故类型进行可预见性的分析,以期对今后合水油田油水井大修有所借鉴。
【关键词】大修;井下事故;工艺分析;应用

1.油水井事故类型

1.1小件落物卡阻型。小件落物卡阻型指液压钳牙块、吊卡销子、管钳牙块、扳手等小件落物掉入油套管环形空间,造成堵塞、卡阻管柱。
1.2井下工具卡阻型。在隔采、分注、酸化、压裂等施工中,井下工具如封隔器、水力锚等的支撑卡瓦因各种原因造成解封失效,使工具坐封原位不能活动,致使管柱受阻而提不动。
1.3人为破坏堵塞井筒型。这种类型是指钻井队在完井之后,井口处理简单,未安装简易井口,或因投产不及时,附近百姓将转头、棍棒、玉米秆等杂物扔进套管导致井筒堵塞。
1.4电缆、绳类落物堆积卡阻型。电缆传送射孔作业或抽汲过程中,因不当操作或紧急情况下切断电缆等原因,造成绳类落物掉入井中堆积卡阻射孔、抽子、加重杆等。
1.5砂、蜡、垢卡阻型。这种类型主要指井内出砂、结蜡、结垢严重,将井内管柱卡埋而使之受阻。
1.6油管杆断脱。此种类型主要指在油水井正常生产过程中或井下作业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油管杆断脱,掉落井底,造成事故。
1.7井下管柱固封。此类井下事故系由作业队实施挤注水泥浆、调剖等措施作业,施工后为及时上提管柱或未上提足够距离,更有甚者直接用带大直径井下附件实施调剖作业,造成井下管柱被水泥浆或调剖液固封卡阻。

2.解卡打捞综合处理工艺分析

2.1打捞工具的选择

打捞工具的正确选择对于减少下错工具对鱼顶的破坏,避免因无法脱开造成复杂事故井甚至油水井报废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打捞作业前,必须查清该井历次措施及目前生产情况,在掌握目前井筒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本次大修施工目的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然后根据目前井筒状况或打铅印确定落鱼鱼顶形状、深度、规范、与套管环形空间大小、是否残缺,画出草图,最后根据落鱼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打捞工具,并根据需要组配引鞋、扶正器及安全接头。必要时,还可自制一些特殊的打捞工具。

2.2卡点计算

卡点由于特殊的受力状态,在卡钻事故处理中,卡点位置的准确计算对解卡作业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2.1卡点计算

在现场,一般利用胡克定律测定原井管柱在某一提拉力下的伸长量,然后根据经验公式(2-1)来计算。
(2-1)
式中:L---卡点深度,m;
λ---油管平均伸长,cm;
P---油管平均拉伸拉力,KN;
K---计算系数,Φ73mm油管K取2450,23/8钻杆K值取2500;27/8钻杆K值取3800。

2.2解卡方法

活动管柱解卡是大修解卡施工中的一种优先选用的方法,即在管柱许用拉伸负荷下反复提拉、下放,使卡点处产生疲劳破坏,达到解卡目的。若活动管柱法无效时,实施倒扣作业,取出卡点以上管柱,更换高强度钻杆打捞落物后,仍优先使用活动管柱法,以更大的提拉负荷解除卡阻。此外,在现场施工中还常常采用震击解卡法和钻磨套铣法等进行解卡作业。

3.合水油田油水井复杂事故类型可预见性分析

实例分析——以合51-50井为例

3.1合51-50井基本情况简介

该井是固城作业区一口采油井,2009年11月7日投产,生产层位长81层,油层厚度4.2m。2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009年11月开始放喷,日产液3.84m3/d,日产油2.91t/d,含水10.9%,累计产油1013t。在2010年10月21日对长812层和长811层实施压裂措施后,洗井过程中出现溢流,遂开始控制放喷生产,2011年3月井口压力下降至0.7MPa,准备下泵投产时,上提管柱遇卡,在40t范围内活动解卡无效。

3.2井下管柱组合及卡钻原因分析

①不可能是砂卡。因为在活动解卡过程中,该井油套发生溢流,地层压力较大,说明射孔段未被砂埋。且反循环替油洗井畅通,证明井下管柱未发生砂埋。
②不会是井下小件落物卡。因为该井压裂后一直控制放喷生产,井口未敞开,而停止放喷后下泵前上提压裂钻具时即遇卡,因此管柱遇卡发生在上修之前,没有小件落物掉入卡钻的可能。
③现场实际测得卡点位置为1644.3m,与井下封隔器、水力锚等大直径附件深度吻合,判断井下卡钻原因有两种:一是射孔段处套管变形卡阻钻具;二是封隔器胶皮失效,上提时胶皮外翻造成卡钻。
经后续倒扣打捞施工,证明,该井最终卡钻原因为射孔段处套管毛刺挂靠导压滑套阀接头卡钻。

3.3现场实施简况

该井于2011年5月19日开始实施活动解卡作业。根据卡钻原因分析,实施活动解卡最大上提力到100KN之后,已达到设备安全使用极限,活动解卡无效,遂开始进行倒扣作业。
使用GZ86-1(H)型公锥和DLM-T73倒扣捞矛进行倒扣作业,由于初始倒扣载荷选择过小以及工人操作不熟练等影响,倒扣作业时将井下管柱多处松扣,致使反复倒扣8次方始倒出卡点以上全部管柱。

4.建议与结论

①井下事故种类繁多,主要以井下大直径附件遇卡为主,这类事故处理往往需要解卡、倒扣打捞工艺的综合应用,导致处理费用过高,占井周期较长。
②为避免将井下事故复杂化而导致作业难度增加,必须详细了解事故井井史资料,认真分析卡钻原因,合理使用打捞工具,科学制定打捞方案,严格审批程序。
③作业现场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对于减少起下钻次数,降低作业强度,避免二次事故,减少占井周期十分重要。
④要做好套损井、水平井等复杂条件下的打捞、卡钻事故的技术、工具、人员储备,积极应对可预见性的挑战。
⑤在斜井中进行倒扣作业时,造扣载荷的确定需要增加一定的悬重比例,否则会增加倒扣次数,但具体增加的比例数还需根据不同井斜度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陈民.油水井大修工艺技术[J].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工艺技术大队,2006.4.
聂海光,王新河著.油气田井下作业修井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227-240.
[3]练章华著.地应力与套管损坏机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