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中职管理类课程教学商榷

新形势下中职管理类课程教学商榷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31272 浏览:1446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1世纪更需要实用型、专业型和创新型的管理者,我国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均开设管理类课程,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管理类课程的会计教学策略,培养出有潜质的学生,也是中职会计教师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 管理人才 职业教育 教学策略
与其说管理人才是一种专业人才,不如说管理人才是一种通才、复合式人才。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管理学知识,而且要通晓心理学、行为学、组织学、市场营销学、策划学等多学科知识。在新形势下,中职管理类教育理应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先行一步”,打造21世纪需要的管理者。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教育更显得任重而道远,迎合新时代的“胃口”,为企事业输送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实用型、专业型和创新型的管理者。笔者就中职学校开设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作以下几点商榷: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授管理类课程时应意识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教学对象是年龄一般在16~18岁左右的中学生,而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种社会层次的人员将形成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发育方面已全面接近成年人水平,他们能够独立学习比较高深而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分析理由、解决理由时,一般采用习惯性、单向性的常规思维。笔者认为,如用这种常规思维解决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理由乃犯了一条大忌。需知“水无常形、山无定势”,大凡优秀的管理者从不生搬硬套书本的理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及教训。在实际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面对棘手的管理理由,要熟练地运用创造性技法解决理由,这依赖于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越轨思维(或称为非常规思维),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处理理由的思维技巧。笔者在讲授《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当讲到创造性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时,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引入。通过生动、简短的寓言故事、古代小典故等学生所熟知的例子介绍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比如:引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介绍创造性思维。赤壁之战,东吴与蜀国联合抗曹,周瑜借口急需十万支箭而刁难诸葛亮,如何在三天之内交出十万支箭?按照常规思维是“造箭”,然而造箭是行不通的,一则蜀国财力有限,原料、工匠没有着落;二则时间紧迫来不及。既然走正向思维之路“造箭”不成,可以“抢箭”吗?然而曹操手握百万雄兵,又隔着长江之险,“抢箭”谈何容易。聪明的诸葛亮凭借通晓天文气象知识,出乎意料地走了第三条路——草船“借箭”。
这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创造性思维中的一种——“侧向思维”。
第二个环节:提问、讨论。问学生以下理由:
1.“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难题同学们有没有与众不新形势下中职管理类课程教学商榷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同的解决策略?请举例说说。”
2.“那么,这种创造性思维解决理由的策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又如何运用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有参与意识,积极创造理由的场景,精心设计理由。①首先,针对企业存在的某个理由让学生各抒己见。比如说:在每一个企业都会碰到员工离职、跳槽的情况,如果有一天,最受器重的部属告诉您:“我要辞职!”身为主管的您怎么办?②其次,与学生一道分析理由。“离职对企业、对离职本人有没有损失?”一般来说,最受器重的部属通常也是最受同事仰仗的人,他的离职可能会使人感到不安。留下来的同事会担心一名干将的离职而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如何挽留住得力助手?从常规思维考虑,很多企业往往采用加薪或提高福利待遇的办法极力挽留,但企业这样做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吃力不讨好,效果并不理想。难道就只有加薪或提高福利待遇这一种策略吗?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身为主管者可以利用“情感”投资,既省钱又牢靠。我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当今社会,员工是一个“社会人”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人”,员工渴望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管理者利用金钱等经济利益激励员工并不能屡试屡验。事实上,只要主管平时在员工工作表现良好时给予赏识或赞美,与员工在工作中建立一种信任友好的关系,就能大大减少离职现象的发生。这种利用“情感”融通留住职员的心,比起纯粹用金钱激励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员工效果要好得多。③最后,讨论形成结论。面对重要职员的离职,在运用加薪或提高福利待遇等常规策略不奏效的情况下,走另一条路,利用主管者平时积累的“情感”资本挽留他。
第三个环节:教师形成评点阶段。侧向思维即是我们所常说的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说明解决理由的策略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提出与老师或教材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挑战旧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深思理由,做到与众不同、具备独特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二、教学环境的多样性,营造和谐浓郁的学习氛围

1.将教学课堂延伸到社会。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手写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策略,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笔者认为,要培养未来需要的管理人才,这样做并不够。因为学生的学习地点总是局限于在教室里上理论课,除了教室还是教室,殊不知“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由于管理活动涉及面广,具有普遍性,这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做法无疑是不利于新时代对未来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特别是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更离不开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应将课堂延伸到社会,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深入到各种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的企业、公司、工厂、事业单位、科研单位进行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地讲解、参与式、案例式、研讨式的教学,让管理类课程教学上得有声有色、有形有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事实证明,这样的上课方式,教学效果比起在课堂上乏味地讲解要好得多。

2.善于制造理由场景,模拟企业管理人员运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理由,模拟企业管理人员的运作。例如,笔者在讲到“管理者的类型和素质”的内容时:首先提问学生“如果今后你们步入社会工作,你们希望心目中的上司是什么样的?”其次模拟成立一个企业,分配某些学生担任不同岗位职务的管理者,针对某个具体的理由让这些担任具体职务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其他学生可以从参与者身上了解到作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条件,乃至于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哪些是适当的,哪些是不当的,等等这些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多种角色,有老师、学生、求职者、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及基层管理者等角色的互换。教师要积极而热心地参与,这种“换位教学”在笔者的教学中经常运用,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大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在当今越来越强调组织文化的同时,“人本管理”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作为培养新世纪的管理人才摇篮的学校更应重视在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提倡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研究讨论理由,引导学生协调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地安排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以锻炼学生的相互协调配合性。比如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递交调查报告之后,要求每组成员在班上讲述在社会调查中该企业碰到的存在理由及具体解决方案,最后根据每位成员的表现给分。这样,一方面可锻炼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性,另一方面可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可以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勤.启发式教学策略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12):132-133.
[2]周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15):172-173.
[3]刘云芬,王东红.关于管理学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93):169-17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