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3641 浏览:86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因其特有的糖分成分,生长中遭受的病虫害也较多。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保障玉米健康生长,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文中阐述了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极易发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手段,详细讨论了玉米大斑病、小班病及黑粉病几种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大斑病;小班病;黑粉病;防治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120-02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玉米等作物的生长环境也逐渐受到影响,各类病虫害现象开始蔓延,作物的健康生长受到严重的威胁。

1 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发生的病虫害防治

1.1 玉米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为了防止玉米在收获之后地下病虫害的持续蔓延,可对收获后的玉米空地实施清除病虫害的措施。1)具体可采用玉米秸秆作肥料的方式对土壤腐化,降低病虫存活率;2)根据区域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具有包衣作用的种子剂对玉米种子包衣,这样既可降低地下害虫的存活率,也可提高苗期阶段的防护作用;3)选用抗体性较强的作物,实行大豆、棉花、芝麻和玉米的轮作倒茬,从源头上防治病虫害的入侵。

1.2 玉米出苗期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玉米在出苗期的病虫害呈逐步上升趋势,在出苗期玉米的病虫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残缺、叶上出现蚜虫、玉米苗粗缩病等,具体防治措施为:1)制定施肥计划,定期对田间杂草清除,以净化玉米苗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成长条件;2)根据玉米苗生长状态,对遭受虫害较轻的玉米苗喷洒敌百虫、植病灵等抗毒性药剂,拔除受害严重的玉米苗换上其它作物;3)及时对叶面喷洒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增强玉米株的抗病毒能力。

1.3 心叶期至结穗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在这个生长阶段主要以红蜘蛛、玉米螟、玉米粘虫和叶斑病为主,在这个阶段可采取:1)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以增强玉米苗的病虫害抵抗力;2)通过喷洒杀螟灵颗粒剂或湿性粉剂等方式,防治玉米螟等病虫害;3)加强心叶期至结穗期的田间巡视制度,及时摘除枯叶、病叶,拔除遭受严重病害的玉米株,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肥力。

2 玉米大斑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玉米大斑病俗称枯叶病、玉米条斑病,是我国玉米生长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2.1 大斑病危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长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病,主要表现为危害玉米叶片,并逐步侵入到叶鞘和包叶。大斑病在田间的典型表现是从玉米株下部开始,由小的病斑逐渐向上扩大,这些小的病斑不断积聚,形成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的斑点,致使叶片萎焉,严重时可致植株枯萎。

2.2 玉米大斑病发病因素探究

大斑病的出现与当地气候条件与玉米的受感染程度有关,空气湿度是病原得以产生的主要途径。大斑病病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是13℃~30℃,适宜萌发和侵入的温度是20℃,这种病症常见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2.3 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对策

大斑病的出现是由玉米品种的抵抗病原能力、在播种前期存在病菌孢子以及有适宜病原成长的空气湿度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因此,对病原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1)选取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株的抵抗能力,选取带抗病体的玉米包衣种子可有效预防病原体的出现;2)实行作物生产轮茬耕种方法,玉米收获后及时对土地进行深翻,将植株根部的病原消灭在萌发状态;3)加强对植株的肥水管理,及时采取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玉米的抗病原能力;4)在植株遭受严重病原侵害时,喷洒药制剂等方式达到彻底根治病虫的效果。
3玉米小斑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3.1 小斑病危害症状

玉米小斑病通常发生在玉米抽雄和灌浆阶段,主要特点是病斑较小,对玉米叶片、植株根茎、玉米穗以及玉米籽等部位产生危害。主要依附于玉米秸体,待次年温度升高时病原体进入活跃期,对植株进行感染。

3.2 玉米小斑病发病因素探究

同大斑病原体一样,小斑病原体孢子的形成、入侵和传播也需要一定的空气温湿度条件。小班病原体的适宜温度一般略高于大斑病原体,病虫害的产生在夏季时间较多,这种病症在我国的南方玉米作物种植中较为常见。

3.3 玉米小斑病综合防治对策

玉米小斑病的病原主要依附于植株体而出现,加强对病原体的控制是必要的。1)加快培育玉米新品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有效防止害虫的剥蚀;2)对原有植株生长使用的土壤进行深耕,减少病原体的出现;3)加强对玉米的栽植管理效果,实行作物之间的轮茬种植,防止因连续种植为病原孢体的生长创造条件;4)在玉米抽穗期间,根据植物的生长态势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对植物喷洒药物制剂。
4玉米黑粉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4.1 黑粉病危害症状

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在植株生长阶段均有可能发生,在玉米抽穗期间表现的最为明显。黑粉病的生长大小不一,主要依附在玉米叶片、结穗部位,外面是透明状的一层薄膜,里面呈现颗粒状的黑粉,待孢体干裂后形成黑色的粉状物。

4.2 玉米黑粉病发病因素探究

黑粉病多发生在气候温度较高、田间比较干燥时期,或者但田间施肥过多,氮气剩余的状况下,也会促使黑粉孢体的快速发展。病原体的厚垣孢子生命力较强,即可依附于植株枯竭的根部生存,在次年植物栽培中再次活跃;也可在田地堆放的秸秆上生存。越冬的厚垣孢体经过气流变化、雨水灌溉,仍然能不断地生长出新孢子。

4.3 玉米黑粉病综合防治对策

玉米品种由于其含糖分较多,很容易遭受黑粉病的侵害,应重点加强对玉米抗病品种的培育和改进。1)黑粉病的潜伏时间较长,应注重加强对病原孢体的预防,对遭受病原侵害严重的区域重点加强防治。当田间出现大面积的病瘤体后,应及时采取土地翻耕或深埋的方式对病原体进行清除;2)加强对作物的轮茬栽植工作,防止氮气成分过多,充分保证玉米作物的水分供应;3)在结穗前期对植株喷洒化学药剂,有效防治病原体的出现。
参考文献
王延宾.如何防治玉米病虫害[J].农民致富之友,2011(23).
张社梅.赵芝俊.我国玉米病虫害防治与转基因玉米的应用前景分析[J].玉米科学,2009(3).
[3]张爱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