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世界镜内镜外两世界

世界镜内镜外两世界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4399 浏览:157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一篇散文,以生动的文笔向读者描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于时间匆匆而过却觉无多大建树而表达的苦闷无奈之情。这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有着广为人知的两个译本:朱纯深先生的译文和张陪基先生的译文。两位译者对原文都进行了较好的客体再现。故此文将从再现性客体和图示化观象层以及未定点角度将两位译者版本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再现性客体 图示化观象层 未定点
一、引言
“声音\意义层面凭借与外部世界和与主观意识的关联以一定的符号组合形式在人的头脑中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即形成再现客体层(represented object)和图示化观象层(schematized Aspects)。关于这两个层次R.Ingarden曾在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一书中说过:"这一再现性客体??????只是一个具有多种未定点(spots of indeterminacy)以及尚需对无数未定之处予以确定的图示化结构。’"1
尽管原文清楚地向读者传递出珍惜时间的中心主旨以及大概含义,但是文中仍然存在某些细节值得推敲,并不确定无疑,这些细节形成的语言符号,我们便称之其为不定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译者经历了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一样地后天熏陶,所形成的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不尽然一致,这样译者形成了各有自身特点的"前理解"。故而对于同一文本,尤其是该文本的不定点,译者的"前理解"造成了不同的诠释,从而形成了有差异的图示化观象层,译文便体现出各自再创造性特征的客体再现层。
二、分析
下文将从以上理论角度,以朱纯深先生的译文(以下简称朱译)和张陪基先生的译本(以下简称张译)为材料,撷取俩个译本中部分例句,进行具象化分析。
例一:原文: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朱译: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e been given to spend,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
张译: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
原文将一人一生的日子实体化,似乎它可手捧,人们也能看到其逐渐消耗的过程。这样作者将抽象的时间赋予以触感和视觉效果,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时间不断快速流逝的紧迫感。但是转换成英文的过程中,因不同的文化氛围和使用中英文国家不同受众的理解,原文便在"手"这语言符号留下不定点。通过两类译文的比较,朱译是将原文的"手"直译出来,也就是将此语言符号的图示化观象层直接表达出来。而张译的"wearing away"将时间的内在抽象性原原本本的传达于第二读者。虽时间的抽象性均为两种语言的读者所接受,理解不产生障碍,但在传递原文表达出时间消逝的紧迫感上以及予以读者体会触感和视觉效果上,朱译的直译更胜一筹。
例二:原文: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朱译:Taking stock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 he already slid away from me. 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soundless, traceless.
张译:Counting up silently, I found that more than 8,000 days he already 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a needle point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quietly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without leing a trace.
原文中“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中的“滴”这个语言符号在俩个译本中也投射出不同的再现客体。朱译使用“disappearing”语言符号,结合原文后文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给第二读者再现出这样的场景:即使是八千多的日子,也是弹指一瞬间,渺小的如同针眼一般,一会儿便进入大海,消失无踪影。读者从中感受的侧重点便是时间的无声无息。张译使用“falling off”,图示化观相的重点体现时间的动感特点:时间就像针尖上的小水滴,滑滑的,抓也抓不住,逃也似的离开你,融入大海。可见,同一个语言符号在不同的语境构成中也同样可以如此大相径庭。
例三:原文: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朱译:What can I do, in this bustling world, with my days flying in their escape?
张译:Living in this world with its fleeting days and teeming millions, what can I do but wer and wander and live a transient life?
朱德在《新农村》中曾写道:“千门万户喜朝晖,处处村头现紫微。”其中前半句描写了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喜欢朝阳的光辉,这句诗的“千门万户”传达的意思比较明确,指的便是每家每户的意思。那么在《匆匆》中同样的语言符号却留下供人揣摩的不定点。一者是如朱译中“bustling world”将“千门万户”抽象化,诠释为忙碌的世界——此为对于客体精神状态的增译,经改造不定点的产出结果为:在这忙忙碌碌的世界,“我”很迷茫,不知做些甚么,来挽留时光的脚步。另一者如张译的“teeming millions”则将其具象化,仿佛再现了这样的画面:时光飞逝,人海茫茫之中,“我”亦是其中一员,如此普通,唯有徘徊。这样凸显世间芸芸众生人数之多以及作者自感渺小的对比,较为忠实的体现了原文。
例四:原文: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朱译:It is not fair though: why should I he made such a trip for nothing!
张译:I am taking it very much to heart: why should I be made to pass through this world for nothing at all?
原文中的“平的”这一个语言符号同样给译者留下不定点,在该语境构成下,与“平”组词频率较高且具有可能性的语言符号是:公平,愤愤不平,平息,平静。根据自身的“前理解”,两位译者是如何填充此不定点的空白之处呢?朱译的“fair”显然是将“平”理解为公平,结合语境再现的心理状态即——人生就是一个零的回合,生时,死时亦,人生在世的努力均是徒劳,这多么不公平啊!张译的“taking it very much to heart”则可将“平”诠释为内心的不平静,因觉人一生的努力无果而觉伤心,非常在意。如此,该不定点经过俩位译者的再创造而再现了两种情绪。
三、结语
原文就像玻璃上刷上水银,形成一面镜子。其中的语言符号便是那层水银。而原文的两种译文形成的两种客体再现如同镜内镜外两个世界。乍一看,两个世界模样相差无几,但细细看来,某些小处却值得好好玩味。这些不同之处便是原文不定点投射的世界。从不定点的不同观相来赏析对比两个再现性客体,反过来再次品味那层“水银”,与笔者一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同站在镜子边上的读者们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两个世界的别有洞天?
注释:
1吕俊 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对外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参考文献:
吕俊 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对外教育出版社2005.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对外教育出版社2010.
[3]朱纯深. 中国翻译[J].1982(4)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