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继承、借鉴和发展查抄袭率

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继承、借鉴和发展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2283 浏览:483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A
中国的古典舞或者应该称之为当代古典舞是建国后在老一辈艺术家深入地学习了戏曲之后、在以继承、借鉴戏曲为主的同时,学习了武术,并吸收了芭蕾的科学方法慢慢建立起来的学科。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的成长,在成长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在完善的同时又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并趋于成熟。
最早提出古典舞向戏曲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他认为中国有丰富、优秀的舞蹈民族传统,在古代曾经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但唐之后,迭经五代十国的战乱,国势日衰,作为独立的舞蹈艺术形式日渐衰落。到了宋元,随着宋元中国戏曲艺术的兴起,有大量的舞蹈融入和保留在戏曲中,特别是唐代歌舞的成就,给中国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戏曲中已经形成鲜明的节奏、优雅的韵律、健康美丽的线条、强大的表现力,这种独特的舞蹈风格是中国独有的。所以他提出:能不能把戏曲中的舞蹈独立出来。于是大家在戏剧学院中国古典舞组组长叶宁的带领下开始了对于戏曲的探索。这样的探索与学习从古典舞学科的起步一直到今天从来没有中断过。对于古典舞的创建工作就是从戏曲中的舞蹈动作入手,因为那是唯一可以看见的“活”的动作。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

一、 初创阶段——“拿过来”的时期

这个时期舞蹈界普遍的做法就是原封不动地学习戏曲中舞蹈性较强的片段,例如:《林冲夜奔》、《游园惊梦》等。也学习了戏曲中程式化较强的动作套路,比如“起霸”、“趟马”、“走边”。
这个时期拿过来的是戏曲的皮,只是从形式上对戏曲的舞蹈动作有了学习与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分类与了基础。

二、 对戏曲舞蹈的整理与分类阶段

这个时期对于戏曲舞蹈中的动作进行了归类。例如整理出了手型、手的位置、脚位、步伐类等等。有单一的练习,也有组合动作,并配上音乐。这一阶段比“拿过来的”阶段更近了一步,初步的走向了舞蹈的独立。但是在本质上这样的做法只解决了形的问题,对于技术训练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典舞的本质问题。因为戏曲的舞蹈动作是从人物出发,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边唱边舞,它的舞蹈是一种从属地位,随着唱词的变化而转变。如果脱离了它的“唱”和“念”,它的舞蹈也是毫无意义的。戏曲舞蹈高度的程式化和典型化,其舞蹈动作又具有比拟性、叙事性、哑剧性、戏剧性、特技性的特征。它不是舞蹈所要求的一种抽象的、纯的舞蹈。但是这个阶段对于戏曲舞蹈的整理、分类工作也是一个必不课少的过程。

三、 从“形”——“神”的飞跃

这个阶段的最大的突破是认识到简单的模拟戏曲动作的外形是不可取的,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它的规律,并从民族传统与审美特性中考虑古典舞的本质。因此,开始了从形式上的继承传统到审美上的继承传统的思路。从动作上的整理模式到提炼元素、运用元素、发展元素来建立教材的设想。找到了按照舞蹈艺术特性发展的要求来建立古典舞学科。从审美与风格的定位上来建立中国的古典舞。
由于时代的变化,最需要变化的恰恰是那个“形”, “形”的变化也不是任意的,它固然要代表着民族的风格,要给“形”赋予一种民族的精神,这种民族的精神必须要在本民族的母体文化中寻找审美的定位。要在民族审美心里与民族传统共有的审美特征下来发展动作。
经过这三个阶段对于戏曲舞蹈的继承、借鉴、发展,古典舞逐渐的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学习吸收了戏曲中京昆两个剧种,在这两个剧种里主要吸收的是武生与青衣的动作。其他剧种及行旦涉及的不多。目前古典舞形象价值的模糊和犹疑正是因为它的语言体系的不完整,及美学特征研究的不够深入所影响的。我认为今天的古典舞仍然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舞蹈语汇,要扩大向戏曲的学习与借鉴,对于各个剧种的舞蹈身段加以对比性的学习与研究,我觉得在任何时代都要加强对戏曲不断的认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挖掘与吸取。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必要的。虽然说戏曲舞蹈是古典舞的流,而不是古典舞的源。那么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个流又认识得有多少?掌握了多少?虽然今天的古典舞系仍然在请戏曲老师教授身段课,可是学习戏曲舞蹈的热情与心态却远不及前人,更别提对戏曲身段的韵律认识有多深,目前古典舞学科的状态是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神”越飘越远,“韵”离传统越远,“形”离现代舞最近。
因此,我认为作为古典舞的学习者与传授者,我们必须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从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因为传统的艺术精神是相通的。没有民族传统精神的艺术门类是很难继续前进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